■周澤平
社區文化建設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居民擁有較高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而社區戲劇的發展,則是社區文化建設的一種比較高級的形態。關注、研究和推動社區戲劇發展,應是我們繁榮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題中之義。
社區戲劇是社區居民為了提高自己精神文化生活質量以及加強社區生活凝聚力而采用的一種藝術活動形式,因此,社區戲劇明顯地表出現自身的某些特點:其一,社區戲劇重在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和滿足社區人們對藝術的日益增長的需求;其二,社區戲劇注重參與性和自娛性,包括當觀眾看到舞臺上出現的演員是自己熟悉的鄰居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親近感、快樂感;其三,社區戲劇不以經濟贏利為目的??梢哉f,社區戲劇往往是對戲劇商業化或貴族化傾向的一種反撥。
一般說來,社區戲劇的發展需要幾個主客觀條件:一是伴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來的城市社區的發展,這種發展同時也提供了能幫助和促進社區戲劇發展的經濟潛力;二是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社區居民對較高文化生活質量的追求;三是社區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戲劇藝術普及和提高的某些條件,比如,有關戲劇組織或戲劇工作者關注、介入社區文藝,或者社區主動引進專業力量促進社區戲劇活動。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社區的建設,包括社區文化建設日益重要,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興趣點和參與度與日俱增,這為社區戲劇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相當的群眾基礎,同時,我們社區組織機構和政府行政管理基層機構緊密相連,具有組織群眾的豐富經驗。我國發展社區戲劇的另一個現存優越條件是,在我國各個城市的區級行政單位中,包括許多街道一級的基層居民行政單位轄區中,幾乎都有文化館、站這樣非常有利于發展社區戲劇的組織機構,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為推動各地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各地政府已把“文化惠民”作為自己的文化擔當。這為社區文藝活動,包括戲劇活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環境和發展空間。此外,在我國龐大的人口群體中,并不缺乏社區戲劇文化建設的各種人才和活動積極分子。所缺失的是像老一輩戲劇家熊佛西先生 (他曾于20世紀30年代帶領一批年輕的戲劇藝術工作者在河北定縣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戲劇大眾化的實驗”)那樣腳踏實地,不為名利,熱心國家戲劇文化建設的高素質的實干家。不過,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并愿意一點一滴躬身而為,那么,我國社會主義的社區戲劇必然存在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歐美發達國家,社區戲劇已逐漸發展為和專業戲劇、大學生校園戲劇鼎足而立的第三種戲劇力量。在我國未來戲劇發展的全局中,社區戲劇無疑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軍。因為社區戲劇在某種意義上最真切地體現了戲劇的本質特點——它與觀眾的天然血緣關系。社區戲劇非商業化的自娛自樂性質和周圍居民天然親近的特點,使戲劇呈現出純真的本性。從某種角度看,社區戲劇正是當代戲劇試圖擺脫商業化桎梏的束縛,保持戲劇藝術本性的努力方向之一。
現代社區戲劇也是人們鍛煉自己追求民主精神、推動社會前進的一種自治性載體。當代政治學的社群理論(社區是社群的一種表現)認為,社群的存在及其健康發展,是一個民族和國家民主進程的重要表現,而社區戲劇正好為居住在“水泥盒子”里不相往來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溝通交流的機會,提高了社區的凝聚力,這既有利于創造一種民主與個性相結合的社區文化,也有助于通過提高社區成員文化藝術修養和個人品位而保持社區的穩定。由于社區戲劇是一種非商業性的戲劇,其運作經費主要來源于社會和個人,因此也起到了一種鼓勵社會公益意識的作用。目前,一些社區戲迷票友自行投資,合作進行戲劇活動已不在少數,社區戲劇在經濟上的非功利性目的,先天性決定它不崇尚豪華,而主要強調觀眾和演員的情感溝通,形式上非常質樸,幾近戲劇之古風。從戲劇本身的理想和人文精神本質來看,這無疑也應是社區戲劇的寫照。
還有,我們不要孤立地看待社區戲劇存在的意義。由于社區中第二代、第三代人都在接受教育,因此社區與文化教育是一個重要聯合體,社區中文化活動包括戲劇活動造成的精神氛圍不可能不對下一代人發生難以忘懷的影響,當我們的社會中形成與發展了社區戲劇,當我們的社區戲劇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而使孩子們有機會耳濡目染并喜愛上它時,他們從小就會對戲劇產生興趣。而惟當我們有了對戲劇抱有興趣愛好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我們的戲劇才會擁有真正的希望和繁榮的未來。同時,戲劇自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反過來又促進了人們對戲劇的更大興趣,導致戲劇持續長久的發展。
從藝術教育觀來看,社區戲劇的生存和發展不僅是美育的需要,也是人性教育的需要。教育功能并未從現代戲劇中消失,社區戲劇在娛樂過程中將真善美、假惡丑展現給觀眾,演員與觀眾近在咫尺交流的特殊藝術魅力使戲劇對觀眾的吸引力是任何藝術和媒體所不能替代的。這也就是戲劇從古至今一直吸引并將繼續吸引眾多人群的根本原因。
社區戲劇一般都會有一個形成、發展、成熟的過程。在形成、發展階段,社區戲劇當然是很業余的,處于戲劇的普及階段,只有在普及達到一定水平以后,社區戲劇才會有提升和成熟的可能。普及達到一定水平的標準應該是戲劇團隊的演出已有一定水準,并已通過演出活動吸引了相當數量的觀眾。社區戲劇的活動應盡可能多地吸引本社區居民參加,并通過宣傳手段使居民參演活動的事件成為社區的重要新聞,以期引起更多的社區觀眾關注,繼而擁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通過排練演出實踐發現和培養表演或具有其它戲劇天份的骨干。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如果演出劇本的題材能以社區生活為原型,或盡可能有意識地糅進一些社區居民所熟悉的事情,從而引起社區觀眾強烈共鳴的話,那就可能會造成社區哄動性的效應,而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離不開指導、組織和管理三個步驟。指導,是指社區的負責人應有發展社區戲劇文化的自覺意識,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主動吸納專業戲劇因素參與和指導社區戲劇活動,包括策劃、排練、演出等。組織,是指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組織好社區戲劇團隊,發現和培養人才。管理,是指社區戲劇團隊應有發展計劃,并融入當地政府社會群眾文化發展規劃之中。社區戲劇的領導者還應確定融資手段與渠道,爭取政府文化行政機構的扶持,因為盡管社區戲劇是非贏利性的,但它的健康良性發展仍少不了必要的資金投入。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隨著社區文化建設的不斷加強,我們相信,通過社區工作者、戲劇工作和愛好者的同心協力,社區戲劇也一定會獲得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