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江濤
中長跑運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有氧耐力,而且能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對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有明顯的效果,它一直是 《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必測項目之一,也是各級各類學校重要的教學內容。可近年來,由于部分學校相繼出現多起中長跑練習事故,有的已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2012年11月14日至18日之間,短短的幾天時間,就發生了4起學生因為參加中長跑活動而突發猝死的事件,讓世人震驚!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類事故頻頻發生呢,是學生身體疾病原因還是學生體質出了問題呢?如果是體質問題那又是什么導致的呢?面對這類事故的發生,學生、家長和學校固然難辭其咎,對事故的發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為事故的發生承擔相應的后果,但作為體育工作者是不是還應該理性思考事故的根源,從源頭遏制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我從一個體育教師的角度對校園內出現的中長跑事故進行了再認識,現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現在學生除了學習最喜歡做的是上網聊天、打游戲和看電視,主動出戶進行鍛煉的學生少之又少。加之目前教育的大背景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家長、學校對學生成績的高要求,使得青少年學生幾乎無暇參與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長此以往,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逐漸淡薄,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而耐力素質作為身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平的提高需要有計劃的、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堅持鍛煉,靠點點滴滴的積累才能得以不斷提高,而絕非一日之功。要提升自己身體的耐力素質,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根據身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同時具有超強的執著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讓自己的耐力素質保持一個很好的水平。如果平時不怎么進行中長跑練習,心肺功能得不到鍛煉,自身耐力素質肯定只是一般或較差,偶爾進行一次大強度的長距離的長跑活動,身體各方面機能就會嚴重透支,尤其是心肺功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如果出現了不適癥狀時,老師沒有及時提醒學生立即暫停運動,學生又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或出于好強心理勉強而為之,很容易就會導致安全事故甚至悲劇的發生。
中長跑學生猝死事件的接連發生,這絕對不是偶然現象,而是一個長期累積的必然結果。客觀反映出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嚴重下降的趨勢,其中家長 “重文輕體”思想的盛行也許是事件發生的推手。近年來, “望子成龍”心切的學生家長們受到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再苦不能苦孩子”等偏頗觀念的影響,只要孩子文化成績優秀,體育成績好點差點無所謂;想方設法讓學生參加社會上的各種補習班,排斥子女參與體育鍛煉;更有甚者以參與體育鍛煉不安全為由,減少乃至拒絕子女參與體育鍛煉。他們殊然不知,在他們精心呵護下的子女正長期遠離體育鍛煉而使身體體質嚴重下降,健康水平越來越低,自我保護的能力也逐漸喪失。在參加高強度的運動測試或者競賽時,發生意外傷害乃至死亡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家長們所謂的呵護換來的是讓原本生龍活虎的青少年學生失去了人類對運動最基本的需求。日積月累,他們的身體健康怎能不出現問題。不知不覺間,家長們教育方式卻成了校園安全事故的幕后推手。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考試的分數和升學率的高低,通常成了用來考核和評價一名教師、一個學校、一個縣乃至一個市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各級各類學校為了迎合上級的檢查和家長的要求,努力提高學生的文化成績,想法設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的教學,無形中擠掉了學生參加活動的時間。如:人為減少每周的體育課次數、體育活動課次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和次數、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時間,盡可能多地把時間交給文化學科,以不惜犧牲學生的健康為巨大代價,求得盡可能高一點的考試分數和升學率。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被無限制的擠占和他用,再加之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又得不到有效保障,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觀意識淡薄等諸多因素的疊加,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是耐力素質怎可能不每況愈下,逐日下降?學校 “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無異于已經成了滋生中長跑學生猝死事件的 “溫床”。
理性思考連續發生的多起中長跑學生猝死事件,不難發現,在排除猝死學生無先天性、后天不適宜參加劇烈體育運動病史的情況下,學生個體耐力素質水平的整體下滑是導致悲劇發生的第一原因。其中,學生、家長和學校三方面形成的惡性循環是關鍵。家長 “重文輕體”的思想、學校 “唯分數論”的應試教育,加之學生主觀運動愿望與鍛煉意識的淡薄,導致學生運動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的低下。結果是學校和體育老師為了 “安全第一”,被迫取消鍛煉價值高,鍛煉效果好的器械類,乃至中長跑等項目,學生體質下降,自我保護能力不強,運動時很容易發生意外情況或傷害事故。于是,便形成了越不練,越下降;越下降,越受傷;越受傷,越不許練;越不許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越是下降的惡性循環。學生、家長和學校一起把學生打造成了成績優秀,體質健康水平嚴重低下的畸形人才。
學校應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健康情況和運動水平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動態的健康檔案,這樣體育老師能第一時間掌握學生歷年來的健康情況和運動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運動強度,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和特殊體質的學生給以適當關照或者降低練習難度,對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有一定的預案,確保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的安全沒有問題。
中長跑學生猝死事件不是偶然,而是一種社會現象,學生身體體質整體下降是導致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體育老師應該理性對待。梁啟超曾經提出: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弱則中國弱”。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絕非一件小事,而是一件事關國家興衰,民族昌盛,實現 “中國夢”的大事。我們作為一線老師責任重大,一定要按上級要求,結合各校場地器材的實際組織開展好校內外各項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全面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發揮體育特長生的引領作用,鼓勵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通過組織小型的教學比賽、組織學校運動會、跑操比賽、廣播操比賽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體育標兵的評比活動讓學生爭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養成鍛煉的好習慣,從而確保學生的體質健康不再下滑。
學生身體體質逐年呈下降趨勢,校園安全事故頻發,這已是現行社會必須面對的事實。如果還不驚醒,問題會越來越重。我們呼吁社會各界、學校領導以及學生家長不要再以分數論英雄,在追求學生成績的同時一定要把學生的體質健康放在首位,鼓勵學生走到戶外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不斷提高健康意識,同時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類似的校園突發事件也一定不會再發生。
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同時必須具備健康的體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學生在學習的生涯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識,合理分配好學習和鍛煉的時間,勞逸結合;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項體育活動,做到每天的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同時培養兩個以上的體育特長,為今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