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惠 龍 杞 劉清國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北京,100029)
膽心綜合征是指由膽道疾病(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等)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膽道疾病并發癥[1]。由于其癥狀和心電圖改變和冠心病心絞痛相似,特別是以胸痛為主要表現而膽道癥狀輕微者更易造成誤診和漏診[2-3],臨床有相關報道[4]。由于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冠脈造影的費用昂貴及技術要求高,無法要求每一個患者去做這一檢查,所以也造成膽心綜合征的診斷困難[5]。目前臨床對膽心綜合征的診斷只能采取逐項排除的方法,其診斷過程繁瑣復雜,耗時傷財,且其診斷特異性不高并不能作為膽心綜合征的診斷“金標準”。急需尋找特異性高、經濟可靠的鑒別診斷方法。
經絡既是氣血流通的通路又是病邪傳變的途徑。當臟腑發生病變時,可在相應的經絡上出現各種異常反應。經絡診斷就是以經絡理論為指導,根據經絡的循行分布、功能特性、病理變化及其臟腑的相關聯系,對病情資料進行辨別分析,以識別其病機和證候的辯證方法[6]是針灸醫師診病治病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臨床價值。
壓痛閾值是指受試者皮膚在接受外部壓力刺激時,最初能感受到由壓力覺變為痛覺時的最小壓力值。我們用穴位的壓痛閾值表示機體對疼痛的敏感程度,閾值越低表示對疼痛越敏感。
本研究以經絡理論為指導,運用穴位壓痛閾測評方法,探索冠心病與膽心綜合征的不同穴位反應規律,旨在篩選出對冠心病與膽心綜合征具有鑒別診斷意義的穴組,為臨床通過經絡診斷鑒別及輔助治療兩病提供依據,同時闡明經絡診斷不可替代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自2012年6月開始,從北京廣安門中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市懷柔區中醫醫院采集病例及臨床資料,到2013年10月結束。共采集膽心綜合征患者30例,男8例,女22例,年齡28~80歲,平均53.7歲;冠心病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52~85歲,平均70.3歲。健康志愿者30例,男8例,女22例,年齡22~86歲,平均48.4歲。所有入選者均為右利手。2組患者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首先以年齡為協變量,對數據進行協方差分析,結果P<0.000 1,表明與疾病因素相比,年齡因素對數據的影響甚微,故2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膽心綜合征組納入標準:1)伴隨慢性膽道疾病出現的心臟功能及心電圖異常,不支持冠心病及其他心臟病診斷者。2)膽道疾病急性發作時出現的心臟功能和心電圖異常。排除膽源性敗血癥、酸中毒、低血鉀因素對心臟的影響者[7]。3)在高脂餐后休息時或在明確的膽系疾患發作基礎上出現心前區不適、疼痛,心律失常,心電圖示一過性ST段下降、T波低平或雙向倒置等心肌缺血性改變,同時排除心血管器質性病變者[8]。4)滿足上述任意一條,無并發癥,知情同意并自愿合作者。
冠心病組診斷標準:1)已確診為冠心病且無并發癥者。2)知情同意并自愿合作者。
健康人組納入標準:1)膽心綜合征組和冠心病組陪護家屬中經SF-36健康量表計分評估屬身心健康者[9-10]。2)知情同意并自愿合作者。
1.3 排除標準 1)有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疾病史者;2)有糖尿病或其他全身系統性疾病史者;3)受測點處有皮膚破損、感染或紅腫青紫表現者;4)月經期女性。
1.4 檢測指標 以壓痛閾值為檢測指標,壓痛閾是傳統的評測痛覺的方法之一,是指患者皮膚或深部組織接受外來壓力刺激,最初感受到由壓力造成疼痛感覺時的壓力值。可以客觀地評測肌肉、骨骼、軟組織壓痛,并判斷其程度[11]。
1.5 試驗方法
1.5.1 穴位選取 根據膽心綜合征的發病機理及相關文獻報道,選取與心臟疾病特異性較高的穴位五個:心俞、青靈、靈道、筑賓(陰維郄穴)、沖陽下穴[12](心病效穴,位于第2、3跖骨間,第二跖骨基底部);與膽道疾病特異性較高的穴位五個:膽俞、丘墟、膽囊(經外奇穴)、外丘、足臨泣及非穴點(內關外側旁開0.5 cm)。所有穴位均取雙側。
1.5.2 穴位壓痛閾值的測定 試驗使用由南京美易公司生產的MedLeb生物信號采集儀測定各穴位壓痛閾值。本儀器將傳統壓痛儀的壓力棒通過傳感器連接于電腦,將壓力信號同步轉化為電信號輸入電腦,由電腦記錄相應壓痛閾值。電子數字壓痛閾測量儀將測量干擾因素降至最低,極大的提高了傳統壓力棒式壓痛儀的穩定性、信度和效度[13-14]。測試時將儀器探針尖端與穴位垂直接觸,均勻緩慢施加壓力。當患者受測者皺眉呼痛或有不自覺躲避反應時,施測者立刻停止加壓,將壓力棒從受測點處移開并讀取相應數值(g/mm2)所有受測者每個受測點均重復測量3次并記錄3次測量的平均值。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 8.2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數據以(±s)表示,數據滿足正態性和方差齊性的,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組間比較應用LSD-t檢驗,不滿足正態性或方差齊性的,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穴位壓痛閾值測定結果 與健康組比較,膽心綜合征組與膽相關穴位壓痛閾值明顯下降,有統計學意義(P<0.01);冠心病組與心相關穴位壓痛閾值明顯下降,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膽心綜合征組與心相關穴位、冠心病組與膽相關穴位以及非穴點壓痛閾值下降幅度則較小。(見圖1)。
2.2 與心相關穴位的壓痛閾值測定結果 與健康組比較,冠心病組壓痛閾值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膽心綜合征組壓痛閾值雖有下降,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冠心病組與膽心綜合征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圖1 壓痛閾值測定結果(單位:g/mm2)
表1 與心相關穴位壓痛閾值(±s,n=30,單位:g/mm2)

表1 與心相關穴位壓痛閾值(±s,n=30,單位:g/mm2)
注:冠心病組與健康組比較,*P<0.05;冠心病組與膽心綜合征組比較,△P<0.05。
?
2.3 與膽相關穴位的壓痛閾值測定結果 與健康組比較,膽心綜合征組壓痛閾值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冠心病組與健康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冠心病組與膽心綜合征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與膽相關穴位壓痛閾值(±s,n=30,單位:g/mm2)

表2 與膽相關穴位壓痛閾值(±s,n=30,單位:g/mm2)
注:膽心綜合征組與健康組比較,**P<0.01;冠心病組與膽心綜合征組比較,*P<0.05。
?
2.4 膽心綜合征組、冠心病組和健康人組非穴點壓痛閾值進行組間比較 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明穴位壓痛閾值較低是相對的,穴位以外的點也會出現壓痛過敏現象。
表3 非穴點壓痛閾值(±s,n=30)

表3 非穴點壓痛閾值(±s,n=30)
注:膽心綜合征組與健康組比較,*P<0.05;冠心病與健康組比較,△P<0.05。
組別 壓痛閾值(g/mm2)832.230±19.239膽心綜合征 790.613±42.471*冠心病組 823.357±60.497健康組△
膽心綜合征與冠心病在本項研究所選用穴組的穴位壓痛閾值上存在顯著差異。壓痛過敏穴位的分布規律可在一定程度上透過表面癥狀對疾病本質有所反應。根據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壓痛閾值方面,有學者對年齡、性別對壓痛閾值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15],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疾病是導致穴位出現壓痛過敏現象的重要因素,并且疾病對于人體壓痛閾值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穴位上,一般體表也會有所反應。
冠心病與膽心綜合征方面,本研究明確了此兩種疾病在穴位壓痛閾值上存在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具體體現為:1)冠心病患者和膽心綜合征患者的穴位壓痛閾值分別與健康人穴位壓痛閾值相比較,見冠心病患者可在與心相關穴組出現壓痛過敏現象,而在與膽相關穴組上無此陽性反應;而膽心綜合征患者在與心相關穴組上不出現壓痛過敏現象,卻在與膽相關穴組上出現壓痛過敏現象。2)膽心綜合征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穴位壓痛閾值分別進行組內比較,得出冠心病患者與心相關穴組較與膽相關穴組壓痛過敏,而膽心綜合征患者與膽相關穴組較與心相關穴組壓痛過敏。3)與膽相關穴組和與心相關穴組的壓痛閾值進行了組間比較,見與膽相關穴位在膽心綜合征組更為痛覺敏感,而與心相關穴組在冠心病組更為痛覺敏感。
綜上,觀察組在與心相關穴位上與健康組比較都表現出了壓痛過敏,筆者認為,這可能與兩病發病時均有明顯的心臟癥狀有關。但由于冠心病病位在心,而膽心綜合征病位在膽,兩病本質病位不同,所以與健康組比較,冠心病組與心相關穴位壓痛過敏,與膽相關穴位無壓痛過敏現象;而膽心綜合征患者,與膽相關穴位痛覺敏感甚于與心相關穴位。
冠心病與膽心綜合征癥狀相似但實質病變臟腑不同。本研究通過對兩者的穴位壓痛閾值的對比觀察初步探索出了兩病在穴位壓痛上的不同體現。發現穴位異常反應對于臟腑疾病的反應有一定特異性,表明壓痛過敏穴位的分布規律可在一定程度上透過表面癥狀對疾病本質有所反應,可為今后深入研究經絡診斷、冠心病與膽心綜合征鑒別診斷及輔助治療提供參考。此外,膽心綜合征近年來發病率有所上升,而針灸領域對該病的認識、研究均不夠,本研究作初步探索,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同行更多的關注。
另外,經絡學說是整個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切診更具有其獨特的臨床價值,但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工作者應用現代科學手段從聲、光、電、熱等不同的方面對經絡診斷進行了深入廣泛地研究[16-17],然而被歸為傳統經絡診察法的運用壓痛敏感點的穴位診斷法卻似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18],其中,沒有客觀、可量化的指標,是制約本方法發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引入壓痛閾值作為客觀指標,采用壓痛閾值測試儀進行測量,對疼痛程度的量化和客觀化評價有重要意義,對于促使經絡診斷得到科學客觀的良性發展有一定意義。
最后,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結果有一定局限性,對于如何尋找更加客觀可靠地指標進行定量分析,以及找尋膽心綜合征及冠心病特異性更高穴組等諸多問題,還需要進行更大樣本、更加深入的研究。
[1]黃志強.當代膽道外科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18-323.
[2]霍云.內科醫生提高對膽心綜合征的認識是避免誤診的前提[J].臨床誤診誤治,2006,19(1):38.
[3]豐仕華,周雪蓮.膽心綜合征15例誤診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3):535-536.
[4]路建華.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心綜合征[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4,10(4):24-25.
[5]施成章,孫海東,王增田.膽心綜合征診治現狀與展望[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5,12(6):541.
[6]季紹良,成肇智.中醫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72.
[7]李忠廉,趙二鵬,崔乃強.膽囊結石合并膽心綜合征的外科治療[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2,11(2):68.
[8]胡大一,黃峻.實用臨床心血管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210.
[9]張磊,雪德忠,黃久儀,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應用及分級截斷點選擇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1):69.
[10]楊小湜,王陽,李秀君,等.SF-36量表的信度與效度評價[J].解剖科學進展,2009,15(4):364.
[11]王寧華,張傳漢,南登崑.實驗痛評測方法之一:壓痛閾[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4,24(3):97.
[12]陳文光,王端義,張鑫華.冠心病與足陽明[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0,11(4):17-19.
[13]Brennum J,Kjeldsen M,Jensen Ketal.Measurements of human pressure- pain thresholds of fingers and toes[J].Pain,1989,38:211- 217.
[14]Persson AL,Brogardh C,Sjlund BH.Tender or not ten- der:test- retest repeatability of pressure pain thresholds in the trapezius and deltoid muscles of healthy women[J].JRehabil Med,2004,36:17-27.
[15]陳禰,李超,郭鐵成,等.健康人壓痛閾特點的初步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5(9):858 –863.
[16]藍大田.經絡多元診療儀及其應用[J].中國針灸,1989,9(6):35-38.
[17]李豫,蘇藩,馬力.中醫經絡診斷儀和治療儀診治色覺障礙的初步研究[J].云南中醫雜志,1991,12(1):37-38.
[18]成秀梅,李運河.經絡穴位診斷法的研究概況[J].江蘇中醫,1990,11(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