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佳 楊建軍 孟紅宇
做好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完善高校教育服務職能,已成為眾多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中南大學在校研究生為樣本,對研究生就業指導模式進行優化研究,為今后更好地開展研究生擇業教育、幫助研究生順利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提供依據。中南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985、211”綜合性重點大學,其調查樣本有一定的代表性,可為其他同類型高校研究生擇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
研究生就業指導優化研究新時期以中南大學在校研究生為樣本,對研究生就業指導模式進行優化研究,為今后更好地開展研究生擇業教育、幫助研究生順利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提供依據并為其他同類型的高校研究生擇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的市場意識不足。自從就業市場實行用人單位與擇業者供需雙方的“雙向選擇”以來,人才的供求關系已經由市場來控制。就業市場情況將直接反映某一專業設置的合理性、人才培養滿足社會的程度等。研究生培養單位作為國家高層次、創新性人才成長的搖籃,擔負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民族復興的重任。他們所制定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到社會進步的快慢。如果對市場上人才的需求缺乏全面而有效的認識,對自身所承擔的任務和在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沒有明確的界定,那么,研究生培養單位,尤其是高等學校將難以為社會輸送適銷對路的人才。
(二)高校的培養機制落后。研究生大規模擴招使得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備受社會關注。從表面上看,培養單位師資、教學設施、科研設備、人文環境等還沒有跟上招生規模是主要原因。實際上,研究生培養機制才是決定研究生質量的關鍵因素。從根本上說,現行的研究生培養制度已經難以適應社會亟需大量研究生學歷人才的現實。例如我校,各個培養單位均實行導師制。研究生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導師的研究方向和課題決定了研究生的學習范圍和研究生學習階段的主要工作。在研究生作為精英教育的情況下,確實有利于導師言傳身教、嚴格要求,培養出能獨立承擔大型科研項目的專業人才。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研究生培養規模的擴大,這一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局面。
(三)研究生的自身存在限制。目前,研究生就業形勢逐漸嚴峻,與研究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有很大的關系。這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1)研究生擇業存在誤區,期望值普遍偏高,個人理想主義嚴重,功利傾向明顯。(2)研究生對自身認識不足。整體來說,我校研究生綜合素質較高,具有獨擋一面的能力。但也不可否認,一些缺乏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和非應用型專業的學生,學歷雖然高,但工作經驗不足,難以適應中高層技術、管理崗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兩難境地。
(四)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改變。隨著高學歷人才的增多,用人單位對研究生的要求也相應的水漲船高,提供的待遇卻呈下降趨勢。許多用人單位都認為,畢業研究生的“稀缺性”在下降;人才高消費將導致高學歷人才被放到不合適的工作崗位,人員跳槽嚴重,得不償失;碩士與學士沒有完全體現出層次上的差異性,與其用高工資養一個碩士或博士,倒不如用低工資招幾個優秀的本科生。
二、研究生就業指導模式的理論優化
(一)樹立市場主體意識。根據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顧客是商家的上帝,商品好不好完全由顧客來評定。高校及其它研究生培養單位是研究生的培養者、教育者,研究生就好比他們加工出來的商品,這個商品的質量如何應該由市場來評定。面對這種局勢,高校必須改變以往的思想觀念,樹立市場主體地位的意識,靈活機動地與用人單位建立聯系,保持協作,了解他們的需求,以保證為他們輸送合格和緊缺的人才。
(二)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剛入校的研究生如果能適時地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討論學習、科研經驗和面臨的就業形勢,有條件的甚至可以開展模擬面試、模擬職場等,邀請事業有成的杰出校友或人事經理現身說法,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將是十分有利的。主動開展研究生職業心理咨詢工作,幫助他們摒棄各種理想的或過于悲觀的想法,對研究生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盡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無法要求每個研究生無論在思想政治工作上還是在學術上,都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但是我們有必要教育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認清自己的目標。個人的遠大理想應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主流相一致,應認清國情,了解國家的困難,不要一味強調個人的利益。盡力培養研究生更為敏銳、理性的思維和對真理、真知的自覺的追求意識,踏踏實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拋棄“眼高手低,目空一切”的自以為是的心理。
三、研究生就業指導模式的實踐探索
(一)建立系統的就業指導培訓。由于研究生具有特殊性,意味著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心理、專業、興趣和能力。針對一年級研究生新生,為其建立職業生涯檔案,全面開展專業與就業相關教育工作,以便學生對自己進行及時準確的定位。針對研究生二年級學生,全面開展專業職業技能訓練,建議學生考取相關技能證書。在研究生三年級全面開展就業推進工作,有針對性地集中開展求職咨詢與輔導活動,從簡歷制作、著裝禮儀、面試技巧等各方面進行點評,訓練畢業研究生在畢業求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著重從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擇業方法、擇業技巧、用人單位要求及未來成長空間等方面進行教育。
(二)建立專業的就業服務機構。建立專門的研究生就業服務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條件,完善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進一步健全就業指導工作體制。把考核制度和獎勵制度納入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中來;采用“學校—學院—系所—專業”運作模式,形成“學校總負責—學院總負責人—就業工作專員—就業指導老師—就業信息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網絡制度。專業負責人及年級工作負責人制度的建立也為加強二級學院就業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建立高效的指導教師隊伍。對于專業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一是從研究生輔導員中培養一批有志于就業指導的骨干力量,參加職業咨詢培訓;二是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安排導師與學生座談,提升同學們的專業信心,利用導師的社會資源,聯系單位,積極做好研究生社會實踐等工作;三是向社會聘請優秀的職業咨詢師和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者定期對研究生進行就業培訓,幫助畢業研究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及時了解就業的相關政策提高就業技能,迎接來自職場的挑戰。
(四)建立暢通的信息傳遞途徑。首先,學校和學院充分發揮網絡陣地,有效利用校友資源,成立專門屬于自身的網絡發布平臺,建立暢通的用人單位信息收集與發布渠道,同時建立規范的用人單位信息庫;其次,發揮全員育人的優勢、調動起全校教職工的積極性,建立“人人關心就業,人人參與就業”的就業工作理念,積極幫助廣大研究生聯系用人單位,開拓市場、收集信息,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再次,充分發揮校友資源的作用,積極加強與校友的聯系與合作,通過校友的關心和幫助,前來學校、學院舉辦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渠道,便利的就業平臺,更好地服務于畢業研究生。
參考文獻:
[1]程方平.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注重質量[J].教育與職業,2006,(25).
[2]王丹平,張建兵.新形勢下研究生就業問題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2).
[3]徐英華.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
[4]李蓉,盧楊,蔣秀卿,楊晶.影響研究生就業狀況因素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