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鳳蘭
誠信問題是我國網上交易發展公認的瓶頸。作為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問題,對網上交易而言,更是核心和關鍵,是網上交易發展的生命線。從心理學的角度,通過社會誠信形成的心理機制,解釋網絡誠信問題,針對高職院校校園網上商城建設中的誠信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和解決辦法。
網絡誠信心理機制心理分析校園網上商城“誠信”,誠實守信,其本質是“知行統一”,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講究信用。在心理學的領域解釋誠信,就是個體依據自己對某事物的認識,自覺地表現出與此認識相一致的行為表現,也就是知行統一。本研究在誠信心理機制的基礎上,對網絡誠信的心理機制進行分析。
1網絡誠信的心理機制
網絡用戶在原始誠信認識的指導下,產生對網絡誠信的初始認識,并在此認識基礎上,產生誠信行為,對誠信行為的結果也有特定預期,待行為發生后產生的結果反作用于個體對網絡誠信的認識。且對結果進行歸因,若歸因與誠信無關,則行為不會對誠信認識產生消極影響,若歸因為誠信,則要調整誠信認知,改變誠信行為。以上關系,如圖所示:
1.1早期經驗和早期教育對網絡誠信的影響
在兒童繼續發展的過程中,早期經驗和早期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兒童的成長,主客觀的分離,慢慢認識到主客觀也存在著不一致的情況,兒童慢慢接受這種狀況,如兒童長大到一定程度后,尿床就要受到懲罰,于是,需要隱瞞自己的真實感受以避免受到懲罰,這就是最初的“不誠信”。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這種早期經驗和早期教育對他們的影響早已形成,并通過原始誠信認知體現。對人們網絡誠信的形成與發展影響很小,在高職院校校園網上商城建設的誠信問題的影響也不大。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原始誠信對大學生網絡誠信的重要影響,因為早期經驗和早期教育對原始誠信的影響可能通過人格來體現,這種人格的因素對網絡誠信同樣有重要作用。
1.2網絡誠信行為的影響因素
1.2.1網絡誠信認知
由網絡誠信的心理機制可以看出,網絡誠信行為的形成一定是受到網絡誠信認知的影響。因為個體在形成網絡誠信認知后,在網絡誠信認知的指導下,形成一定的網絡誠信行為。如用戶形成的網絡誠信認知為網絡交易應和現實交易一樣,人人無欺,誠心以待,那么該用戶的網絡交易行為大多是誠信的。
1.2.2網絡利益預期
網絡誠信認知對網絡誠信行為的影響不是唯一的。網絡誠信行為有一定的目的性,人們從事網絡行為是在一定的利益驅使下,在一定的利益預期下形成的。如果網絡行為的結果不符合人們的利益預期,即使人們有正性的網絡誠信認知也不會形成正性的網絡誠信行為。因為人們不會以利益為代價去從事網絡誠信行為的。
1.2.3網絡環境因素
網絡環境對網絡誠信行為也有一定的影響。在現代的網絡環境下,由于缺乏網絡監督機制,網絡信用實現形式的自身弊端,使人們放松了自身網絡誠信行為的要求。加之網絡環境自身的虛擬性和神秘性,給網絡不誠信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的肥沃土壤。
所以,網絡誠信行為的形成是人們在網絡誠信認知的基礎上,在網絡利益預期的指導下,在現實的網絡環境因素下,經過整合、分析、加工的結果。
1.3需要對網絡誠信的影響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早就告訴我們生理、安全等低級需要的力量大于歸屬和愛、尊重等高級需要的力量。經濟學理論認為,誠信的缺失是利益與成本導致的。當失信行為產生的經濟利益大于付出的代價時,人們就會大量地不斷重復失信行為,導致整個社會誠信度的嚴重缺失。經濟學中所提到的經濟利益即是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低級需要,它們對個體更具有影響力,是對誠信最具威脅的方面。
需要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方面的物質需要,還有精神層面的精神需要。如果人們求利的欲望沒有合理的引導,為了利益,人們會不擇手段,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結果會損人損己。網絡誠信行為當然會滿足人們歸屬和愛、尊重等的高級需要。在現實世界中,誠實守信是得到尊重的重要前提,這在具有神秘性的網絡社會中也適用。
2在校園網上商城建設中,如何解決誠信問題
2.1開展具有良好導向性的學校誠信教育
2.1.1學校教育要多指向誠信行為,強調誠信行為的現實性,避免空洞。學校教育者在日常授課和工作生活中都要向學生傳授正性的誠信教育,并要求與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一致。
2.1.2進行誠信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廣大校園中形成人人講誠信的風氣,在眾多的校園活動中,聯系具體的活動實際,倡導人人誠實守信,誠信待人,誠信處事。
2.1.3發揮領導和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領導和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活實踐中的一切和學生打交道的事情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體現自己的誠實守信,誠信待人。
2.2建立規章制度,建立網上商城交易雙方的權益保護體系
2.2.1實名注冊提高自我約束
使用實名制網上商城注冊,注冊包括學生班級及輔導員信息,在網上交易中出現問題能尋根究源,由本人或相關人員解決問題,同時實名制還能約束學生的網上交易行為。
2.2.2誠信評價系統呈現誠信級別
學習淘寶等的做法,對于每筆交易都由交易雙方根據實際情況互評,個人和校園網上商城的信譽體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雙方的互評結果,加強雙方對誠信的認識和自我約束,提高誠信水平。
2.2.3誠信表彰體系激勵交易雙方的誠信行為
在網上商城的公開網站上設立表彰榜,定期公布誠信名次和表彰誠信的商家。
2.2.4誠信監督促進他律和約束水平
建立校園網上商城的監督機構,監督機構負責受理交易雙方的投訴和對雙方交易行為中糾紛的處理,該機構可由商城建設的管理機構中專門設立分支機構負責。
2.2.5建立懲罰機制,對嚴重不誠信行為進行懲罰
對于情節較為嚴重的不誠信行為,網上商城建設的管理機構要進行懲罰,具體懲罰措施可由管理機構和高校相關管理人員負責制定。例如,在表彰榜旁邊設立黑名單,定期更新受理的投訴買賣雙方的具體不誠信行為和名單等。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中的作用
王超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加強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職大學生在就業時的競爭力,能夠培養高職大學生的敬業精神和提高高職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能夠讓大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能夠讓他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獲得勝利。因而在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時,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思想政治教育高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的不斷轉型,再加上大學生畢業的數量不斷增加以及大學生自身能力素質不齊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當前社會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加強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解決好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能夠促進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的良性發展,增加國家和政府的人才儲備,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的發展。筆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進行詳細的分析,進而對加強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出幾點建議。
一、高職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原因分析
1.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沖擊高職學生的就業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尊重知識、人才”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人們對知識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很多人都立志努力學習,具有中專、大專、大學本科以及更高學歷證書的人也越來越多。企業在招聘人才的同時也特別看中求職者的學歷,就業中具有比高職院校學歷高的同等專業的求職者,求職時在競爭力上就有很大的優勢,企業會優先考慮招聘他們。
2.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業期望降低增加了高職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由于大學本科教育太過注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沒有加大對大學本科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本科學生為了增加自己的技能,許多大學生畢業之后選擇到一些培訓機構再學習計算機軟件的專業培訓,然后再參加工作。由于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對工作的要求下降,他們的就業率升高,進而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帶來很大的壓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提高高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敬業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敬業精神,這是“投企業之所好”的表現。現代企業最看重的職業道德品質是敬業精神,一直以來,敬業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里所說的敬業精神是指有責任心以及能夠圓滿的完成各項任務,能夠在工作中充分的展現出自己的作用。現在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著不同程度敬業精神不足的現象,缺乏學習責任心,不能夠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并且不思進取,有些沉溺于網絡之中,喪失了斗志。許多在工作中的高職大學生,沒有責任心,工作馬虎,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解決辦法就是要加強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高職學生對敬業精神的認識。
2.有利于增強高職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對高職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高職大學生的社會綜合實踐能力,這樣更有利于提高高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踐是幫助人們改變客觀性物質世界的活動,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里的實踐能力就是人的實際動手能力或者是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的能力。相比于本科院校來說,高職大學生要比本科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高些。通過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使高職大學生在具有專業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幫助高職大學生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主要是通過實踐教育活動來完成。
3.培養大學生學習能力
對高職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高職大學生擁有很好的學習能力,提高高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習能力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本領,它也是人們不斷獲得知識的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高職大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對學習沒有主動性,導致高職大學生的學習能力非常低,主要表現在學習有關的動機、態度、習慣以及方法等方面都非常欠缺。通過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端正學習態度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來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高職大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建議
1.對學生加強愛崗敬業職業道德的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德,增加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科學的世界觀,要不斷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品教育以及愛崗敬業的職業教育。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樹立典型方式,來增加學生對敬業精神的認識。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建立有關畢業生工作優秀的評選活動。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進行調研,評選出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出色的畢業生為“華夏之星”,用他們就業的成功經歷給予在校生深刻教育。這些“華夏之星”都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有良好的敬業精神,這樣才可以用它們的成功來鼓勵高職大學生,提高他們的敬業精神。
2.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來提高高職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進而不斷提高自己在就業中的競爭優勢。如高職院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以及科技發明等各個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會要積極主動的引導高職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下鄉活動”“社區活動”等一些實踐活動,這樣可以提高高職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當中可以采取讓高職學生上臺主動發言、演講、討論、辯論等各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都有利于高職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3.積極開展心理素質輔導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對培養人的思想認識、動腦能力以及創造性有重要影響。現代許多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不強,不能夠承受打擊,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高職院校要加大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給高職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讓高職大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要讓高職大學生客觀的評價自己,增加對社會的認識,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使自己能夠不斷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提高創新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結束語
隨著改革開放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率是十分重要的任務。高職院校的領導應該加強對思想教育工作的認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加強高職畢業生在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職院校的學生要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和擇業觀,用積極的心態提高就業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洪駿,楊現華.高等職業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建設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3(07):21-22.
[2]李惠紅.新形勢下高職大學生的不良就業心態分析及自我調適[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8(04):35-36.
[3]梁瑞英,張新霞.高職院校畢業生求職擇業中的不良心態及其預警機制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7(27):45-46.
[4]陳偉娜,田飛,郝曉琳.應屆大學畢業生職業成熟度現狀及對策[J].商情, 2011,05(09):24-25.
[5]張雪華.高職遲滯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調適[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