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隨著現代化的推進,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不再只是注重成績,而是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群體,其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群體的整體素質水平。體育教育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其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祖國建設后備力量的質量。而大學體育課程教育作為教授大學生體育知識的主要渠道,應根據時代以及學生的特點,利用有限的資源,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律,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大學體育課程設置原則規律
大學體育教育,是高校體育工作的重心,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以及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組織形式,其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育水平。大學體育課程是實施體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經常、科學的鍛煉,有效促進學生體質的提高、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并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體育鍛煉能力以及自覺鍛煉的習慣。現階段的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育中,從總體上看教學相對過去確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課程設置上仍然存在眾多的不合理現象,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一視同仁”、目標性極強的運動技能的拓展,而忽視了學生群體以及個體的特點、忽視了對學生體育能力、體育習慣以及體育意識的培養等。因此,如何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對體育課程進行有原則、有規律的設置,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高校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因此,在現階段探討大學體育課程設置中的原則和規律問題的意義極其重大。
一、設置大學體育課程的必要性
體育教育是大學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有機構成,其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設置體育課程具有極大的必要性。
(一)促進學生體質提高和全面發展
由于大學生尚處在青少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這一階段的身體鍛煉在人的一生中影響是比較大的,通過設置體育課程,促使學生進行定期體育鍛煉,能促進過渡階段身體素質的提高。同時,由于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任務、生活壓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沉重,長時間思想上的壓迫和束縛,使其精神狀態處在昏沉狀態,迫切需要得到調節。體育鍛煉可以為他們提供一種健康的、放松精神的有效途徑,舒緩其心情,讓久經緊繃的心情得到放松,調節學習的狀態,使其在后續的學習中更加充滿活力。
(二)提高學生的鍛煉積極性
對于大多數大學生來說,他們在步入大學以前的學習生活是僅僅圍繞著學習的,缺乏體育意識,因此,在步入大學后,很多人會對鍛煉缺乏熱情——即便是能意識到鍛煉的重要作用,但是卻在行動上無法邁出那一步。這也是導致我國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下滑的重要原因。采取體育鍛煉課程化的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育意識,并幫助他們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三)鍛煉學生的思想精神
通過體育鍛煉,學生進行自我身體完善及與他人協作的同時,能逐漸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提高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做好準備,激發學生敢于面對、敢于拼搏、敢于進取、勇于堅持的勇氣和毅力,做身體健康、心理陽光的新時期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二、大學體育課程設置的原則及規律
大學期間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其不同于高中及以前的青少年階段,也不同于大學之后的青年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是處于轉型期,一方面,還處在不成熟的狀態;另一方面,學生也存在自己個性化的一面。因此,這個時期的體育課程設置面臨的挑戰也是極其艱巨的,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律,以適應這個階段的學生特點,引導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實現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轉型。
(一)基礎理論和體育實踐并重,循序漸進
眾所周知,在一般的體育教學中,實踐課所占比例是極大的,因而造成了體育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視實踐教學而忽略了理論教學,由此造成了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對體育教學的不夠重視。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如今,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單單是以實踐為主了,而是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大學生尚處在剛從高中走出來的階段,對一些體育實踐中的技能課尚缺乏正確的理解,因此,理論教學必然是必不可少的。這一方面,是適應學生特殊時期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后續進行正常的實踐工作做好鋪墊。通過基礎理論教學,讓學生對一些基本的體育鍛煉概念、注意事項、基本常識進行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鍛煉的重視度。
同時,在基本的理論教學學習之后,為了更有效的鞏固理論知識,應循序漸進采用適當的體育實踐,讓學生在實踐狀態下,利用有限資源,積極參與鍛煉,對所學理論進行鞏固,加深體育鍛煉項目的印象,提高鍛煉意識。
(二)適應學生年齡特點,因材施教,由易到難
由于大學階段學生在身體、心理上都處在不穩定的轉型期,因此,這個階段的體育教學課程設置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材施教,由易到難。大學期間體育課程的開設一般是3年,即大一、大二、大三,由于每個階段的學生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這三個階段的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大一階段處在大學體育教育的基礎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處在剛剛脫離高中“純理論學習”的時期,理論學習能力較強,同時體育實踐能力上尚有提高,因此這一階段主要是夯實理論基礎的階段。大二階段,學生已在理論上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實踐上尚未有成熟的思想,因此這一階段應結合學生個人的特點,開設一部分較容易的實踐課程,如中長跑、跳、單雙杠,等等。大三階段,應該說學生已經是處于相對成熟的階段,這一階段,可以選擇適當難度的體育實踐,對學生進行培養,如游泳、障礙、攀巖等。以此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進行不同方式的體育培養,以在體育教學上實現連貫性,同時實現教學目標。
三、總結
大學階段是個特殊時期,體育課程的設置要根據這一時期的學生特點,理論和實踐學習并重,在教學上實現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由易到難逐漸掌握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容,培養學生體育能力、體育意識,養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做新時期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祖國建設儲備尖端后備力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程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41-150.158.
[2]教育部.2010 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結果公告[R].教體藝[2011] 4 號.2011.
[3]葛青,張秋亞,溫杰.我國大學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現狀與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3):8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