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實事求是是我黨的根本思想路線。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實踐中,我們應當以史為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動搖。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國情中國夢
“實事求是”最早見于班固撰《漢書》《河間獻王德傳》,說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顏師古注曰“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隨著明清“崇實黜虛”實學思潮的高漲,考據學也興起,重新提出漢代的“實事求是”。清乾嘉慶年間的考據學派,則把“實事求是”當做治學的宗旨和基本方法。
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批判地繼承了歷史上的“實事求是”,對其進行了新的科學解釋,賦予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內容,并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反對主觀主義特別是在反對其教條主義的斗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1941年5月,毛澤東對“實事求是”作了科學的解釋。他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毛澤東認為,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在這種態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從它那里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毛澤東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運用于中國的實際,并賦予本民族的特色,這是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生動體現。1980年2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講到黨的思想路線時說:“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這是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基本內容準確而全面的概括。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我黨所有理論成果的出發點、根本點和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堅持的思想路線。習近平說,回顧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時候堅持實事求是,黨和人民事業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反之,離開了實事求是,黨和人民事業就會受到損失甚至嚴重挫折。實踐反復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對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要堅持學習和運用,但決不能脫離中國具體實際而盲目照抄照搬。”他說,在這方面,我們黨的歷史上是有過沉痛教訓的。對待西方經濟學、政治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經驗,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鑒其中于我們有益的成分,但決不能離開中國具體實際而盲目照搬照套。
對待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應當以史為鑒,深刻理解違背這一原則的危害。回顧黨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是立足國情、立足實際、堅持實事求是的結果,而很多重大的失誤都源于我們違背了這一根本思想路線。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因“大躍進”“文革”等原因,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如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初衷是好的,希望我國在經濟、政治各方面實現超常發展,但由于這場運動急于求成、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再加上三年自然災害以及蘇聯撕毀合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致使我國國民經濟陷入了極其嚴重的困境,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全國人民吃飯、穿衣都成了大問題。嚴重的經濟困難使我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共產風”的問題,中央采取了十二條措施,糾正“左”的錯誤,為扭轉農村的經濟困難創造了有利條件。毛澤東說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錯誤的同志同命運、共呼吸的。他說,他自己也犯了錯誤,一定要改正。之后,毛澤東又提出在黨內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對以往的某些做法做了自我批評,實事求是的原則重新得到肯定。
持續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國經濟、文化各方面全面倒退,給我國建設事業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文革錯誤的出現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違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錯識地估計了當時國內階級斗爭形勢,沒有能夠正確認識我國的國情。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開始系統糾正文革的錯誤,開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對重新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后的幾十年中我們始終堅持這一基本的思想路線不動搖,才使得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等各項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才有了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
可以說,沒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一切,近幾十年我國建設成就的取得都與這一路線分不開,如沖破兩個凡是,開啟思想解放的歷史進程,沖破姓“資”姓“社”的束縛,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改革開放,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經濟建設保持穩定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等等。
現在,在我們黨內,貫徹執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狀況總體是好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有的常年坐在辦公室,很少下基層,很少接觸群眾,對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氣”不夠;有的一切從本本出發,唯上、唯書、不唯實;有的固步自封、因循守舊,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觀形勢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都違背了實事求是的要求。一個國家是否能夠正確走他的發展之路,他的道路何去何從,將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取決于黨的領導人是否找準了方向,是否根據實際情況出發,是否按照國情抉擇策略,那就要求他們實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片面想問題,不切實際考慮事情,不能夸大事實去說話,如我們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是發展中國家,不能為了面子,為了虛榮心,為了爭高低,盲目做事,不顧實際夸大其詞,最終受害的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說“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我們始終要堅持的,惟有立足實際,立足國情,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才能始終穩步前行,才能早日實現我們共同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漢書》卷53.中華書局出版社.
[2]《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3]《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