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巖



一、前言
為落實教育部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以及《中山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認真落實“陽光體育健身工程”,改變學生在校體育鍛煉時間有限、活動項目匱乏、學生參與低、管理難度大、時間不落實、場館器材落后、學生興趣不高等狀況,我校自2010年9月至今開始嘗試創辦以“七彩陽光少年宮”模式,進一步推進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經歷近三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之后,學校少年宮工作實施情況如何?學生和家長是否歡迎?研究成果對其他兄弟學校是否有借鑒和推廣價值呢?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光后中心小學3~6年級24個教學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三年級6個班290人,四年級6個班307人,五年級6個班292人,六年級9個班287人,共計1176名學生。
(二)研究方法
1、問卷法:向學生、家長發放問卷調查表1176份,回收1169份。剔除其中無效問卷,有效問卷1102份。
2、實驗法:自2010年9月創辦“七彩少年宮”至今,歷經近三年的實證研究和理論探索,驗證其可行性及實施效果。
3、訪談法:對有關專家和各校體育教師進行訪談,選擇合適的問題制定調查問卷。
4、數理統計法:對回收的家長、學生問卷調查表和4、5年級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和Excel2003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創建合理“七彩少年宮”運行機制
1、宗旨:推動學生“一人一技、一人一藝”的工作,致力培養每一位學生在小學六年時間里習得至少一項終生受用的體育技能。
2、運行模式:時間安排:每周三、五下午一、二節課。參與模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選擇一項技能學習(必選)。教師來源:在校教師、體委專業教練、有專長的家長義工。
3、各部門責任分工:校長統籌、校務委員全員參與策劃;中層干部負責制定各種制度、招聘考核校內(外)教練;體育教師分管項目設計和專業技術指導以及協助校醫處理突發傷害事故;各項目輔導教師負責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考勤;少先隊協助監督并及時反饋學生對少年宮的意見和要求。
4、各種保障
時間保障:學校將少年宮課程納入正常教學中,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學生自主選擇運動項目,及時到達指定場館、運動區域參加活動。各學科教師沒有剝奪任何學生參與少年宮活動的權利。
制度保障:教導處制定 “七彩少年宮”《管理制度》、《教學常規管理》、《輔導教師工作職責》、《安全管理制度》、《學員守則》、《檔案管理制度》、《總務后勤工作職責》、《財產管理制度》、《外聘教師暫行規定制度》等等。
物力保障:體育器材原則上由學校總務后勤小組和體育課組協商,根據學生和各項目需要購置器材,但消耗大以及高檔器材須由相關學生自備。
安全保障:總務后勤小組定期檢查學校各活動設施并進行維修。各班主任與各項目教練做好安全教育。
5、獎勵機制
建立考核評價機制:根據”七彩少年宮”各運動項目開展情況的考核得分,分別設置不同層次的集體、個人項目獎勵標準并頒發等級證書,并納入到學校、年級、班級及相關教師(教練)的考核評價之中。
創建校園體育競賽英雄榜:每學(年)期,除開展“小舞臺”、“校園吉尼斯”、“級組特色運動會”等活動外,還組織運動技能水平高的學生報名參加學片、市區體育競賽活動,對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團體和個人進行獎勵,頒發榮譽證書,并在校園體育競賽英雄榜上進行宣傳。
為了鼓勵學生認真少年宮課程,學校還將各班學生獲得的等級證書以及比賽獲獎證書折算成分數納入到班主任期末績效獎中。
(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分析
自2010年9月我校開始嘗試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模式,著手創辦“七彩陽光少年宮”以來經過不斷的改進,逐步有效地解決了一些制約少年宮發展的瓶頸問題。
針對體育場館等資源不足以及師資力量問題,學校除新建體育場館、翻新田徑場、教室外,還新建多間活動室;購置體育器材設施等多達幾十萬元;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鍛煉需求。學校還積極外聘社會、體委系統和校外輔導中心的專(兼)職教師、教練等多達十余人來校協助參與少年宮活動。
截至目前,開展活動內容也由過去的十幾項,增加到現在的五十余項,為活躍校園體育文化生活,發展學生個性,提高活動效益與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表1、表2)。
調查顯示,無論3、4年級還是5、6年級學生,在“七彩少年宮”自選項目中體育技能類運動項目的比例較高,分別為75.54%和77.2%。說明學生對體育運動還是非常喜愛的。其中,排在前三位的項目均是球類(分別占22.39%和30.2%)、田徑類項目(分別占18.4%和23.94%)、棋類項目(分別占15.07%和11.86%),緊隨其后的是新型類。可見,我校的田徑、球類及棋類等傳統項目依然能夠得到學生們的喜愛,說明我校傳統項目的推廣和宣傳以及訓練工作受到學生們的肯定,少年宮的開展也使我校體育傳統項目得到了可持續發展。
表3表明“七彩少年宮” 體育技能類運動項目已成為助推學校體育陽光健身工程,落實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活動的有效實施方式。
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是影響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直接原因,抓住了學生們的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也就抓住了學校體育的根本。調查結果顯示,94.65%學生對參加少年宮活動持“非常愿意”和“愿意”的態度,不愿意參加少年宮活動的人數僅為3.54%。由此可見,學生參加”七彩少年宮”活動后體育興趣、愛好和習慣等明顯加強。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參加少年宮活動的動機排前3位的分別是“興趣愛好” (42.29%),“發展特長”(27.04%)和“尋找伙伴玩”(19.33%)。證明“七彩少年宮”可以幫助學生尋找到鍛煉身體的方式、部分學生可以發展特長、在運動中培養情商,讓學生真正愛上運動,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endprint
學校“七彩少年宮”創辦伊始就堅持把養成教育作為辦好少年宮的切入點,重在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參與,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來選擇鍛煉項目,使學生成為少年宮活動的主人。
表4為我校2011年與2013年4~5年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對照表。測試數據橫向比較,結果表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與往屆相比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優、良、及格率人數明顯高于往屆水平。
另據家長們和教師反映,參加少年宮活動的多數學生飯量增加,能主動要求鍛煉,發病率有所降低;上課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與以前相比明顯提高;升旗儀式以及學校大型活動過程中,中暑暈倒的學生明顯減少;部分班級的學生近視率得到控制和降低。
調查結果還顯示,學生在參加少年宮活動中至少掌握了l-2項運動技能,85.76%的3、4年級學生和86.87%的5、6年級學生能夠代表學校、班級參加體育比賽或某項運動項目展示或社區比賽。
學校“七彩少年宮”堅持從強化學生的運動興趣出發,促進學生掌握l~2項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真正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我校是田徑、乒乓球、中國象棋、籃球等項目的傳統學校,長期以來我們都是以教練挑選運動員的方式來招生。有些被選上的孩子對該項目沒興趣、怕苦不愿意練等因素阻礙了其可持續的發展。表5證明:創辦“七彩少年宮”是發現、選拔和培養體育苗子的新途徑,推動了我校體育傳統項目的蓬勃發展。
為了全面了解家長們對孩子參加少年宮活動支持與否的態度,我們在3~6年級學生家長中采取隨機取樣的方式向200名學生家長做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家長認為子女參加少年宮活動“非常好”和“很好”;79.5%的家長認為參加少年宮活動對學習“無影響”;86.5%和 64%的家長“支持”并“督促、跟進”孩子參加少年宮活動,而“不支持”和“不督促”孩子參加”七彩少年宮”活動的家長僅為以13.5%和36%。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督促、支持孩子參加“七彩少年宮”活動的人數呈遞減趨勢。
由于我校將少年宮的課程安排在正常的教育教學當中,勢必會占用其他學科的課時量,針對此我們進行了家長調查。調查證明:據家長反映,學生參加少年宮活動不僅學會了相關知識,掌握了1—2項體育技能,增進健康,而且養成了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徹底改變了家長們最初擔心孩子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后身體疲憊會影響文化課學習的種種顧慮和擔心。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 中山市三鄉鎮光后中心小學“七彩少年宮”普及程度較高,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較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及制度規范,形成了有效的運作模式,有效地保證了“七彩少年宮”功能的發揮。在活動內容方面既有層次較高的體育舞蹈、健美操和街舞等,也有普及程度高的球類、田徑項目。
2.學校領導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是貫徹落實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前提條件;數量充足的師資力量、設施完備的場館、器材是“七彩少年宮”健身功能得以發揮的物質保證;有效課堂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是提高學生運動興趣、改善學生體質的關鍵。
3.“七彩少年宮”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育教學、課間操和運動隊訓練等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學校體育的目標任務。它不僅能促進學生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還對他們的身心發展、運動技能的掌握、鍛煉習慣的養成、體育意識的增強、運動欣賞能力的提高等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二)建議
1.把學生參加“七彩少年宮”活動的態度、掌握技術的能力以及體育習慣的養成等納入到學生體育成績評價體系中,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學生參與“七彩少年宮”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2.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從面向學生健康生活、終身受益的角度來設計、思考學校“七彩少年宮”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徑。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進一步嘗試開發多種訓練手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可將受場地限制,如網球、高爾夫、冰壺等項目改良后引進課堂中,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
3.通過“七彩少年宮”推進“體、藝2+1”工作,讓學生在小學六年中掌握更多的體育、藝術技能。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 2007.5.
[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04]33號) 2004.8.
[3] 教育部等.《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會工會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的通知》.教體藝[2001]4號.
[4] 陸作生.我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運營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
[5] 王文生.“體育、藝術2+1項目”解讀[J].體育教學,2005.1.
[6]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等.新世紀學校體育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7.
[7] 劉少英.以專項社團為載體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提升的實踐探索——以吉首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為例[J].運動,2012.20.
(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光后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