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昱+李婉+劉思瑩
摘要:
自2007年的休假制度調整,使得人們更多地選擇以放松身心為目的的短線旅游、自助游、自駕游,從而為城郊鄉村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與此同時,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生活品質和精神需求,休閑也隨之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有學者認為,21世紀是休閑時代的開端。鄉村旅游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鄉村旅游已然成為人們工作之余的主角。通過對城郊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動力、資源利用、空間結構、景觀意象、客源與需求進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從鄉村休閑旅游的目標與定位、功能策劃與空間布局、整體設計與構思深化、景觀環境設計到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規劃的城郊鄉村休閑旅游環境規劃設計體系。
關鍵詞:鄉村旅游;休閑環境;景觀設計
一、 前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國民的人均收入和精神需求明顯提高,休閑旅游活動已然作為中國居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旅游業的主要趨勢之一是由于我國休假制度的調整,旅游時間變短且頻率提高進而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能安排更頻繁的短期外出,所以近些年城郊旅游逐漸受到城市居民的追捧。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要求和措施,為我國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很多地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前提充分發揮各自的旅游資源優勢,各級政府將鄉村旅游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以構建城鄉統籌和減小城鄉差距。
二、 基本概念
(一)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是指以農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體驗農耕文化和鄉土傳統為特色的旅游方式,它是以鄉村景觀的多重性特征為基礎,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就發展而言,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鄉村旅游是發源于 18 世紀后半期的英國。伴隨著鐵路以及公路交通便捷性的不斷發展,鄉村旅游作為一種社會休閑方式在西方等發達國家迅速發展起來。在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歷程中,隨著社會文化發展以及鄉村旅游者興趣與愛好的變化,鄉村旅游的形式也不斷推陳出新。
(二)鄉村景觀
就鄉村景觀的發展史講,也是一種出現較早的景觀模式,相對于中國園林景觀,它主要是從西方發展起來的。鄉村景觀是相對于城市景觀空間以外的環境,鄉村景觀主要針對人類和環境而言是具有人文景觀環境價值和自然環境價值的結合體,而在這兩者之中是以自然環境為主要因素;鄉村景觀是受著周邊自然環境的限制和制約,同時又受著我們人類所從事的經營活動和實行的經營戰略的共同影響。
(三) 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鄉村文化是鄉村人文傳承的靈魂所在,是保持特定鄉村景觀特殊性的根源。而鄉村文化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性極為脆弱最易受到影響和破壞。在《保護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之中的特定概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是指人類群體組織或者單個的人將某種文化活動或者表演、傳承知識、稀有手工藝視為其必須的并且具有相當的文化資產特性,而這種形式在社會的發展中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
三、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原則
(一)功能定位方面
鄉村的文化體系在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中,形成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地方性文化,是鄉村文化的絢麗瑰寶。鄉村文化是否能夠很好傳承是其能夠得以保存的根本。在鄉村景觀規劃中,絕對不能以任何緣由肆意割裂鄉村文化發展脈絡,必須加以保護和發揚,重視當地居民以及外來游客對其的認同感。它基本上可以具備以下幾方面功能:
1.生態廊道
以保護當地生態系統為前提著,眼于鄉村的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在區域開發的同時,建立好生態廊道,便于生物物種的自由遷徙;同時人們也可通過生態廊道來體驗當地形成特有的自然風貌。
2.觀光休閑
游人是抱著休閑觀光的目的前往旅游目的地,鄉村旅游地基于自身的特點,其觀光休閑區應該具備以下兩種功能:一項目的建設本身就是應該服務于當地居民,應考慮當地居民的需多于提供外來游客休閑度假。二、而對游客來講放松身心應該是其前往旅游的目的,所以應該有寧靜環境給以休閑、療養的作用。
(二) 從氛圍營造上
由于游人對外界信息的接收使得對世界有了客觀的感受。而將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聯系起來的途徑就是基于人們感官的感受。而景觀設計的氛圍營造應基于人類感官的出發,來進行營造這種鄉土風味濃郁的景觀環境。
(三) 從設計要素上
建筑,小品,植物等所有的設計理念指導,都將借助于客觀世界的改造從而對主觀世界產生影響。而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客觀世界要素主要包括了建筑,小品,植物三個方面,只有將理念充分的體現在這三個要素方面,景觀的設計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四、結語
鄉村旅游環境景觀建設主要依托是山、水、田、林、牧、漁、民風習俗、特色文化等,以提升傳統農業產業和保護原有自然風貌為前提進行開發建設。整體上要對整個鄉村的區位條件、自然環境條件、社會環境條件、旅游資源特色、各旅游區的內在聯系、周邊村鎮的發展情況等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從而建設成風格獨特的旅游項目。建設有鄉土特色的鄉村景觀,可以減少農村城市化對鄉村景觀環境的沖擊,使得鄉村千百年來保留下來的鄉土風貌和文化資源得到保留與傳承。
五、 展望
通過鄉村旅游景觀環境設計,以旅游的形式對鄉村土地進行可持續的開發再利用,可以調整農村的產業結構,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實現鄉村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濱誼.人類聚居環境學引論[J].城市規劃匯刊,1996(04)
[2]夏源.鄉村旅游區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6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