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艷欣
摘要:以M7組培苗為試驗材料,進行繼代擴繁和卡那霉素抗性篩選研究。結果表明,M7芽苗在MS+4.0 mg/L 6-BA+0.3 mg/L IBA(3%蔗糖)固體培養基中繼代時,出現嚴重的玻璃化,而MS+1.0 mg/L 6-BA+0.1 mg/L NAA(3%蔗糖)固體培養基可大大改善其玻璃化程度,使其恢復健康生長;卡那霉素對M7葉片再生、新梢增殖、新梢生根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隨卡那霉素濃度增加,M7葉片再生率、新梢增殖率、新梢生根率不斷下降;M7葉片愈傷組織形成、愈傷組織生根、新梢增殖及新梢生根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濃度分別為20、5、40、10 mg/L。
關鍵詞:蘋果M7砧木;組織培養;玻璃化;抗性篩選
中圖分類號: S661.104.+3;Q813.1+2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0-0052-02
蘋果(Malus pumila Mill)M7是薔薇科蘋果屬植物,為蘋果的半矮化砧木,與蘋果嫁接親和力強,其根系發達,較抗旱、抗寒,耐瘠薄,適應性很強。轉基因安全性一直是人們關心的熱點,而對蘋果砧木的遺傳改良比對品種的改良更具有可操作性。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即新霉素磷酸轉移酶基因(nptⅡ)是目前在植物基因轉化中應用最廣泛的選擇標記基因[1]。前人研究表明,不同外植體或同一外植體不同發育階段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不一樣[2],因此在進行遺傳轉化之前,首先要確定外植體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濃度[3]。本試驗以蘋果M7砧木組培苗為試驗材料,研究其在繼代擴繁過程中的生長情況,并分別在葉片再生、新梢增殖、生根等方面進行了卡那霉素敏感試驗,以期為后期的遺傳轉化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以蘋果M7砧木組培苗為試驗材料,由筆者所在實驗室保存,選取生長健壯、帶2~3張葉的芽為外植體。試驗用卡那霉素為醫藥級,購自美國Sigma公司;其他試劑為分析純。
1.2試驗方法
1.2.1M7苗的繼代增殖培養選取生長健壯的M7組培苗,接種在繼代增殖培養基內,培養基配方為:MS+4.0 mg/L 6-BA+0.3 mg/L IBA,每瓶接4個新芽,每個處理接5瓶,重復3次。培養30 d后統計芽的增殖與生長情況。在使用上述增殖培養基繼代時,發現大部分芽出現玻璃化,將玻璃化的芽單獨切下,改用MS+1.0 mg/L 6-BA+ 0.1 mg/L NAA培養基培養,15 d后觀察芽苗的生長情況。
1.2.2M7葉片再生過程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選取組培苗頂部幼嫩、生長健壯、平展的葉片,葉片大小、形狀和色澤基本一致,將葉片用接種刀橫切幾刀,葉背朝上平鋪在加有不同濃度(0、5、10、20 mg/L)卡那霉素的葉片再生培養基上[4],培養基配方為:MS+4.0 mg/L 6-BA+0.3 mg/L IBA,暗培養14 d后轉移至光照下培養20 d后,觀察葉片長愈傷組織或長芽情況。接種量10張葉片/皿,3皿/處理,2次重復。
1.2.3M7新梢增殖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試驗將長度約 2 cm 的組培芽(新梢)分別接種于加有不同濃度(0、10、20、40 mg/L)卡那霉素的新梢擴繁培養基(MS+1.0 mg/L 6-BA+0.1 mg/L NAA)中,于光照下培養1個月后統計結果。接種量4個芽/瓶,5瓶/處理,重復2次。
1.2.4M7新梢生根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試驗將長度約 2 cm (帶有2~3張葉)的組培芽(新梢)分別接種于加有不同濃度(0、5、10、20 mg/L)卡那霉素生根培養基中(1/2MS+1.0 mg/L IBA),于光照下培養20~30 d后統計結果。接種量3個芽/瓶,4瓶/處理,重復2次。
1.3培養條件
芽增殖與生根培養在光照培養室內進行,培養條件為:溫度為(25±2) ℃,光照強度為2 0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葉片再生試驗的暗培養是在恒溫箱中進行的,培養溫度 24 ℃。培養基為基本培養基,附加蔗糖30 g/L、瓊脂8 g/L,pH值5.8,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在121 ℃下滅菌20 min備用。
2結果與分析
2.1M7組培苗的增殖與玻璃化苗的改善
取生長健壯的M7組培苗,莖段部分帶3~4張嫩葉,轉移至繼代擴繁培養基中(圖 1-A);于光下培養20 d左右,發現長出大量不定芽,培養30 d時,部分不定芽表現正常(圖1-B),部分不定芽的嫩莖、葉片呈半透明水漬狀(圖1-C),即玻璃化,此類芽生長緩慢,繁殖系數低,不利于保存與再利用;改變培養基配方后,其玻璃化現象得到了較大改善,芽與葉片呈綠色,恢復生長(圖1-D)。
2.2M7葉片再生過程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
在M7葉片再生過程中,添加不同濃度卡那霉素后,葉片再生情況為:沒有添加卡那霉素的培養基葉片形成愈傷組織率高達100%,之后從愈傷組織處生根(圖2-A、圖2-B);當卡那霉素濃度為5 mg/L時,葉片出愈率為60%,愈傷組織
不能分化出根(圖2-C);卡那霉素濃度升高至10 mg/L時的出愈率僅為10%,卡那霉素濃度為20 mg/L時,無愈傷組織形成(圖2-D),這2個濃度下均沒有根分化。
2.3M7新梢增殖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
由表1可見,M7新梢芽增殖倍數隨卡那霉素濃度增大而減少直至無增殖甚至死亡。卡那霉素濃度為0 mg/L時,芽增殖率100%,并且芽生長健壯,正常綠色;濃度為10 mg/L時,芽增殖倍數為2.5,比對照約下降68%,且再生芽黃綠色,生長勢弱;濃度為20 mg/L時,芽增殖率下降到對照的5%左右,芽黃綠色,幾乎不生長;當卡那霉素濃度為40 mg/L,新梢沒有增殖,說明該濃度可以完全抑制M7新梢的增殖。
2.4M7新梢生根對卡那霉素敏感性
由表2看出,M7新梢生根數隨卡那霉素濃度的升高而明顯下降,且芽苗不斷變黃甚至白化死亡。卡那霉素濃度為 0 mg/L時,芽苗生根率100%(圖3-A),平均每棵苗生根數為2~3條,并且根生長粗壯,白色,生長較快;卡那霉素濃度為5 mg/L時,生根率10%,根白色,生長明顯減慢;卡那霉素濃度為10 mg/L時,新梢不能生根(圖3-B),可見 ≥10 mg/L 卡那霉素可以完全抑制M7芽苗的生根。
表1卡那霉素對M7新梢增殖的影響
卡那霉素濃度
(mg/L)接種芽數
(個)芽再生情況芽增殖倍數芽生長狀況(健壯與否)0407.8綠色,健壯10402.5黃綠色,生長較弱20400.4黃綠色,幾乎不生長40400無
表2卡那霉素對M7新梢生根的影響
卡那霉素濃度
(mg/L)接種芽數
(個)生根數量
(條)根生長情況01235白色,健壯,生長較快5122白色,生長較慢10120無20120無
3小結與討論
玻璃化現象是一種生理病態現象,也是蘋果莖尖培養時
經常遇到的問題,發生玻璃化的材料呈半透明水漬狀,生長緩慢、繁殖系數低,偶爾可在延長培養期間恢復正常生長,但通常比率很低。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張洪勝等認為是培養環境中的某種脅迫條件誘導產生應激乙烯,乙烯的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玻璃化的發生[5];也有研究表明,改變培養時的濕度、瓊脂濃度、細胞分裂素濃度等均可有效地預防和緩解玻璃苗的發生[6]。本試驗中,采用4.0 mg/L 6-BA與0.3 mg/L IBA組合,雖然可以誘導M7大量增殖,但容易導致玻璃化苗的產生,采用1.0 mg/L 6-BA與0.1 mg/L NAA組合可使玻
璃化芽苗恢復正常生長。
卡那霉素是植物轉基因研究中最常用的篩選標記,不同物種、基因型及外植體材料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存在較大差異[7]。篩選用卡那霉素的最佳濃度是一方面可有效抑制非轉化組織的生長,另一方面能使轉化組織正常發芽和生長發育[8-9]。通過系統研究不同濃度卡那霉素對M7葉片再生、芽增殖及生根的影響,明確了適宜M7篩選用的最佳濃度。蘋果M7砧木葉片愈傷組織形成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濃度為 20 mg/L,抑制葉片愈傷組織生根的卡那霉素濃度為5 mg/L;M7新梢增殖與生根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濃度分別為40、10 mg/L。
參考文獻:
[1]程家勝,鄂超蘇,田穎川,等. 轉Bt抗蟲基因蘋果植株的再生[J]. 中國果樹,1994(4):14-15.
[2]Duan Y X,Guo W W,Meng H J,et al. High efficient transgenic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embryogenic calluses of Citrus sinensis[J]. Biologia Plantarum,2007,51(2):212-216.
[3]王紫萱,易自力. 卡那霉素在植物轉基因中的應用及其抗性基因的生物安全性評價[J].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3,23(6):9-13.
[4]魏國芹,梁美霞,李鼎立,等. 平邑甜茶與M7離體葉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J].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2):103-108.
[5]張洪勝,牟云官,辛培剛. 蘋果離體培養中試管苗玻璃化現象發生機理的探討[J]. 果樹科學,1991,8(2):71-74.
[6]高遐虹,李梅,張桂鳳. 蘋果砧木試管苗發生玻璃化的因素及預防[J]. 北京農學院學報,1997,12(2):16-19.
[7]魏愛民,張文珠,杜勝利,等. 黃瓜花粉管通道法抗蟲基因導入及卡那霉素抗性篩選[J]. 華北農學報,2008,23(6):54-57.
[8]王峰,盧永恩,李漢霞. 幾種白菜類蔬菜卡那霉素抗性的研究[J]. 武漢植物學研究,2006,24(4):377-380.
[9]徐鵬飛,張淑珍,吳俊江,等. 利用卡那霉素對花粉管通道法轉基因大豆的篩選研究[J]. 大豆科學,2006(3):275-278.
2.4M7新梢生根對卡那霉素敏感性
由表2看出,M7新梢生根數隨卡那霉素濃度的升高而明顯下降,且芽苗不斷變黃甚至白化死亡。卡那霉素濃度為 0 mg/L時,芽苗生根率100%(圖3-A),平均每棵苗生根數為2~3條,并且根生長粗壯,白色,生長較快;卡那霉素濃度為5 mg/L時,生根率10%,根白色,生長明顯減慢;卡那霉素濃度為10 mg/L時,新梢不能生根(圖3-B),可見 ≥10 mg/L 卡那霉素可以完全抑制M7芽苗的生根。
表1卡那霉素對M7新梢增殖的影響
卡那霉素濃度
(mg/L)接種芽數
(個)芽再生情況芽增殖倍數芽生長狀況(健壯與否)0407.8綠色,健壯10402.5黃綠色,生長較弱20400.4黃綠色,幾乎不生長40400無
表2卡那霉素對M7新梢生根的影響
卡那霉素濃度
(mg/L)接種芽數
(個)生根數量
(條)根生長情況01235白色,健壯,生長較快5122白色,生長較慢10120無20120無
3小結與討論
玻璃化現象是一種生理病態現象,也是蘋果莖尖培養時
經常遇到的問題,發生玻璃化的材料呈半透明水漬狀,生長緩慢、繁殖系數低,偶爾可在延長培養期間恢復正常生長,但通常比率很低。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張洪勝等認為是培養環境中的某種脅迫條件誘導產生應激乙烯,乙烯的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玻璃化的發生[5];也有研究表明,改變培養時的濕度、瓊脂濃度、細胞分裂素濃度等均可有效地預防和緩解玻璃苗的發生[6]。本試驗中,采用4.0 mg/L 6-BA與0.3 mg/L IBA組合,雖然可以誘導M7大量增殖,但容易導致玻璃化苗的產生,采用1.0 mg/L 6-BA與0.1 mg/L NAA組合可使玻
璃化芽苗恢復正常生長。
卡那霉素是植物轉基因研究中最常用的篩選標記,不同物種、基因型及外植體材料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存在較大差異[7]。篩選用卡那霉素的最佳濃度是一方面可有效抑制非轉化組織的生長,另一方面能使轉化組織正常發芽和生長發育[8-9]。通過系統研究不同濃度卡那霉素對M7葉片再生、芽增殖及生根的影響,明確了適宜M7篩選用的最佳濃度。蘋果M7砧木葉片愈傷組織形成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濃度為 20 mg/L,抑制葉片愈傷組織生根的卡那霉素濃度為5 mg/L;M7新梢增殖與生根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濃度分別為40、10 mg/L。
參考文獻:
[1]程家勝,鄂超蘇,田穎川,等. 轉Bt抗蟲基因蘋果植株的再生[J]. 中國果樹,1994(4):14-15.
[2]Duan Y X,Guo W W,Meng H J,et al. High efficient transgenic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embryogenic calluses of Citrus sinensis[J]. Biologia Plantarum,2007,51(2):212-216.
[3]王紫萱,易自力. 卡那霉素在植物轉基因中的應用及其抗性基因的生物安全性評價[J].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3,23(6):9-13.
[4]魏國芹,梁美霞,李鼎立,等. 平邑甜茶與M7離體葉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J].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2):103-108.
[5]張洪勝,牟云官,辛培剛. 蘋果離體培養中試管苗玻璃化現象發生機理的探討[J]. 果樹科學,1991,8(2):71-74.
[6]高遐虹,李梅,張桂鳳. 蘋果砧木試管苗發生玻璃化的因素及預防[J]. 北京農學院學報,1997,12(2):16-19.
[7]魏愛民,張文珠,杜勝利,等. 黃瓜花粉管通道法抗蟲基因導入及卡那霉素抗性篩選[J]. 華北農學報,2008,23(6):54-57.
[8]王峰,盧永恩,李漢霞. 幾種白菜類蔬菜卡那霉素抗性的研究[J]. 武漢植物學研究,2006,24(4):377-380.
[9]徐鵬飛,張淑珍,吳俊江,等. 利用卡那霉素對花粉管通道法轉基因大豆的篩選研究[J]. 大豆科學,2006(3):275-278.
2.4M7新梢生根對卡那霉素敏感性
由表2看出,M7新梢生根數隨卡那霉素濃度的升高而明顯下降,且芽苗不斷變黃甚至白化死亡。卡那霉素濃度為 0 mg/L時,芽苗生根率100%(圖3-A),平均每棵苗生根數為2~3條,并且根生長粗壯,白色,生長較快;卡那霉素濃度為5 mg/L時,生根率10%,根白色,生長明顯減慢;卡那霉素濃度為10 mg/L時,新梢不能生根(圖3-B),可見 ≥10 mg/L 卡那霉素可以完全抑制M7芽苗的生根。
表1卡那霉素對M7新梢增殖的影響
卡那霉素濃度
(mg/L)接種芽數
(個)芽再生情況芽增殖倍數芽生長狀況(健壯與否)0407.8綠色,健壯10402.5黃綠色,生長較弱20400.4黃綠色,幾乎不生長40400無
表2卡那霉素對M7新梢生根的影響
卡那霉素濃度
(mg/L)接種芽數
(個)生根數量
(條)根生長情況01235白色,健壯,生長較快5122白色,生長較慢10120無20120無
3小結與討論
玻璃化現象是一種生理病態現象,也是蘋果莖尖培養時
經常遇到的問題,發生玻璃化的材料呈半透明水漬狀,生長緩慢、繁殖系數低,偶爾可在延長培養期間恢復正常生長,但通常比率很低。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張洪勝等認為是培養環境中的某種脅迫條件誘導產生應激乙烯,乙烯的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玻璃化的發生[5];也有研究表明,改變培養時的濕度、瓊脂濃度、細胞分裂素濃度等均可有效地預防和緩解玻璃苗的發生[6]。本試驗中,采用4.0 mg/L 6-BA與0.3 mg/L IBA組合,雖然可以誘導M7大量增殖,但容易導致玻璃化苗的產生,采用1.0 mg/L 6-BA與0.1 mg/L NAA組合可使玻
璃化芽苗恢復正常生長。
卡那霉素是植物轉基因研究中最常用的篩選標記,不同物種、基因型及外植體材料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性存在較大差異[7]。篩選用卡那霉素的最佳濃度是一方面可有效抑制非轉化組織的生長,另一方面能使轉化組織正常發芽和生長發育[8-9]。通過系統研究不同濃度卡那霉素對M7葉片再生、芽增殖及生根的影響,明確了適宜M7篩選用的最佳濃度。蘋果M7砧木葉片愈傷組織形成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濃度為 20 mg/L,抑制葉片愈傷組織生根的卡那霉素濃度為5 mg/L;M7新梢增殖與生根對卡那霉素的敏感濃度分別為40、10 mg/L。
參考文獻:
[1]程家勝,鄂超蘇,田穎川,等. 轉Bt抗蟲基因蘋果植株的再生[J]. 中國果樹,1994(4):14-15.
[2]Duan Y X,Guo W W,Meng H J,et al. High efficient transgenic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embryogenic calluses of Citrus sinensis[J]. Biologia Plantarum,2007,51(2):212-216.
[3]王紫萱,易自力. 卡那霉素在植物轉基因中的應用及其抗性基因的生物安全性評價[J].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3,23(6):9-13.
[4]魏國芹,梁美霞,李鼎立,等. 平邑甜茶與M7離體葉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J].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6(2):103-108.
[5]張洪勝,牟云官,辛培剛. 蘋果離體培養中試管苗玻璃化現象發生機理的探討[J]. 果樹科學,1991,8(2):71-74.
[6]高遐虹,李梅,張桂鳳. 蘋果砧木試管苗發生玻璃化的因素及預防[J]. 北京農學院學報,1997,12(2):16-19.
[7]魏愛民,張文珠,杜勝利,等. 黃瓜花粉管通道法抗蟲基因導入及卡那霉素抗性篩選[J]. 華北農學報,2008,23(6):54-57.
[8]王峰,盧永恩,李漢霞. 幾種白菜類蔬菜卡那霉素抗性的研究[J]. 武漢植物學研究,2006,24(4):377-380.
[9]徐鵬飛,張淑珍,吳俊江,等. 利用卡那霉素對花粉管通道法轉基因大豆的篩選研究[J]. 大豆科學,2006(3):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