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基本樂理作為音樂類的基礎理論課程,無論是在音樂本專業,還是其他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均占有一席之地。作為一門音樂理論課,它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伴有枯燥性。作為指導實踐的一門理論課,它又有自己獨特的靈活性與實用性。
基本樂理記譜音高層次基本樂理作為音樂類的基礎理論課程,無論是在音樂本專業,還是其他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均占有一席之地。作為一門音樂理論課,它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伴有枯燥性。作為指導實踐的一門理論課,它又有自己獨特的靈活性與實用性。結合多年的教學體會,本文主要從知識結構的層級關系來闡述自己對這門課程內容的理解與看法。
一、從單音的理解到記譜法的學習
基本樂理最初是從單音開始學習的:主要包括音的產生、音的性質、音的分類、樂音體系、音列、音級的分類及標記,以及音的分組、音區、音域等方面的內容。針對這些基本知識予以識記,結合演唱、演奏等表現形式,能夠有效地掌握與單音有關的基本常識。而在通常情況下,即使你很會歌唱、樂感很好,可是如果不會識譜就不能更好地走進正規學習音樂的這扇大門。這也是很多“門外漢”的通病和痛因所在。由此可以看出,記譜法的基礎性和重要性,記譜法主要包括識譜、記譜、譯譜等方面的內容;識譜主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譜號來識別音名及音組;記譜主要訓練音符和休止符及帶有附點的音符和休止符在五線譜和簡譜中的規范寫法,以及在音位不變的情況下,更改譜號的移譜練習等;譯譜主要針對五線譜與簡譜的兩種記譜形式中固定音名與唱名的變換與轉換。結合記譜法識別音組及音名,用音組的形式標記音名;在五線譜中書寫規定的音符和休止符;實現五線譜與簡譜兩種記譜方式之間的互譯。除此之外,節奏節拍、拍號分類、音值組合、連音符等知識點,都要結合記譜法來學習。掌握以上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就能夠為演唱和演奏提供技術基礎和服務。
二、從音高關系的層次變化進行知識的梳理
最初級的音高關系,主要研究音的關系:區分音級前后順序和音高位置。相鄰音級構成自然的關系,相鄰音高關系構成半音關系。等音其實也是屬于這個行列中的,它是一種特殊的音的關系:即音高位置相等同。掌握音級的高低次序和音高位置的關系;就能夠判斷音的關系,以及找出指定音的等音。
音程指的是兩個樂音之間的音高距離。從音程開始,音高關系就具有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兩個音之間第一次縱向描述音的位置:根音即低音,冠音即高音,兩音之間的度數和音數的計算都是由低到高開始的。同時還有音程的分類、轉位及其協和性。這部分學習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夠識別音程名稱、轉位標名稱,注明協和性;根據指定音構指定音程、轉位標名稱,注明協和性。
和弦是通過音程的疊加而產生的更復雜形式。和弦與音程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原位和弦與原位音程的低音都是根音;和弦的協和性由其構成的內部音程的協和性決定;和弦也有轉位。但是由于相比較音程而言,又增加至少一到兩個音,即又增加了至少一到兩個音程關系,轉位的數量、結構、名稱隨之也在增加。這部分知識點的最基本的要求與音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能夠識別和弦名稱、轉位標名稱,注明協和性;根據指定音構指定和弦、轉位標名稱,注明協和性。而且,由于常用的三和弦以及七和弦各自的原位與轉位發生音位的改變,考驗學生對原、轉位和弦的音程關系及低音位置與名稱的準確區分和認真識記??疾鞂W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應變能力。
根據音高關系,將三種類型由淺入深進行學習,不僅能使知識點的層次更加鮮明,知識體系也更具有緊密型與聯系性,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深入挖掘學生探索知識的潛力和能力。將知識點串連起來學習,印象也更為深刻。
三、調式調性的區別和聯系
大、小調式作為西洋調式,二者有很多的共性:調式音級的構成、穩定音級的構成、音階的分類。但是二者也有各自的不同之處:大調的主音唱名對比小調的主音唱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調號找法。大調的穩定音級構成大三和弦對比小調的穩定音級構成的小三和弦,形成了大調的明亮、開闊對比小調的暗淡、柔和。三種共同的音階分類又各自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自然調式音級之間的音高關系形成對比,和聲調式由于增二度而形成的大調降六級、小調升七級。旋律調式各自上下行的對比和呼應。都顯示著各自的特性和魅力。和聲、旋律小調音階更是在音樂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民族調式的學習應先明確正音與偏音的關系、理解音級的穩定性。音階分類根據風格的不同又分為五聲、六聲、七聲音階三種。不同的調式類別造就了具有不同特點的音樂風格。這也是它色彩的美妙之處。三種音階分類的共同特點是擁有固定的調式:分別以五個正音,即宮、商、角、徵、羽為調式名稱。調號的找法與音階的寫法與西洋大、小調式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無論哪種音階,最終我們都要唱名do去寫調號,根據指定音寫調式音階。
分別以七個基本音級作為主音而構成的調式就是中世紀的教會調式的原型,大、小調式由于歷史的演變和經常的使用,已經從中脫離出來,自成一格。而特種調式主要也是結合大、小調式來進行學習,所以它們又被稱為“特種自然大小調”。通過調式名稱是否包含“利底亞”來確定其類型為近似大調,從而實現大、小調的區分,通過特殊音程關系確定變化音的音級位置來最終確定音階類型。這部分內容根據所學專業的側重的知識深度而不同。
調式調性的學習,主要集中在對調性的把握和理解,對音階概念的理解及應用,明確音階的書寫順序和書寫方法。對不同調式的調號的找法,主音的找法,結合音樂作品,通過分析旋律達到對調式類別的區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調與調之間的關系也是需要綜合各種調式的特點,將調式之間的共性聯系起來,才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和體會。
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不識譜就意味著后續一切知識點的“免談”。學音樂,打好基礎,就一定要好好學習識譜,只有這樣才能走的更遠,飛得更高。
等音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了等音程、等和弦、等音調這幾項內容,它們之間由于等音的存在著產生了必然的聯系。
音程、和弦、調式是樂理的三大核心體系,重要的知識點都匯聚于此。音程、和弦對調式的影響也很深遠:調式中的音程與和弦都存在于調式音級中,調式中的音程、和弦又可分為穩定與不穩定。不穩定的音級需要“就近”進入到穩定音級,這稱之為“解決”,三和弦之間的和弦原、轉位的連接,以及屬七和弦、導七和弦的解決等這些內容,除了為后續課程打基礎之外,同時在鍵盤樂器的演奏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音樂理論課是一門音樂類的基礎性課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最系統講授音樂常識、音樂基本知識的課程。要想更好地理解這門課程,就要學會梳理知識結構及層次關系。
綜上所述,基本樂理的知識層次關系是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只有把知識結構的層次劃分出來,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將知識點互相融合,實現統一。
參考文獻:
[1]李重光.音樂理論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
[2]劉永福.新音樂基礎理論教程[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