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區劉橋中學宋錫義
甜甜教師夢濃濃師生情
南通市通州區劉橋中學宋錫義
2002年11月,在從事教育工作44年之后,我光榮退休了。
我的教師夢是從少年時代開始的。小學五年級時,我們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輕貌美、熱情如火的女子。她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上課之外還利用活動課時間給我們講一些革命故事。記得有一次,她聲情并茂地給我們朗讀了《毛澤東的故事和傳說》中的《三灣改編》、《三五年是多久》等幾篇文章。我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情節打動了,由衷地敬愛偉人毛澤東,由衷地欽佩毛主席年輕時代就和人民群眾心心相印、血肉相連的崇高品質。我想,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名人民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哺育青少年成長,使他們都成為國家之棟梁。
1957年下半年,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等原因,只讀了初中一年級的我便離開了南通市三初中輟學在家勞動,同時積極地參加農村的掃盲活動和文娛宣傳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表現得既熱情迸發,又踏踏實實,深得鄉文委主任的賞識。1958年9月,他推薦我到新中小學當了民辦教師,圓了我當教師的夢。
在工作中,我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低,業務生疏。但我不氣餒,不放棄。虛心向老教師,尤其是向時任學校教導主任的省級優秀教師張泉生學習,常常向他請教,時時以他為楷模。加上自己兢兢業業,踏實苦干,做到了教學相長。1960年9月,我被評為英雄公社及南通縣先進教育工作者,并赴縣參加了文教群英會。
領導看我勤奮好學,要求進步,1960年10月派我到南通縣教師進修學校離職進修。經過兩年勤學苦練,終于拿到了中師結業證書。
70年代初,我先后擔任了新中小學“帶帽子”初中班的語文教學和英雄初中的語文教學工作。這對我來說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領導的信任和培養,憂的是只有初中肄業的我,成天和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的老師在一起工作真是相形見絀。這就迫使我爭分奪秒地學習和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業務水平。給人半桶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在我深感知識根基膚淺之時,揚州師范學院在南通縣開辦了高師語文函授班。我毅然和同校工作的其他幾位老師報名參加了學習。
1982年初,我拿到了揚州師范學院頒發的國家教委承認的大專畢業證書。6年后我正式轉為公辦教師,結束了我30年的民辦教師生涯。在領導信任,同志們的推薦下,我順利地被評為中學一級教師,拿到了資格證書,我的心情是激動的也是自豪的!
回顧44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最不能忘記的是1992年在英雄初中擔任初一(1)班班主任的情形。我們一班學生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既比不上尖子生較多的二班,也比不上平衡發展的三班。尤其是數學成績,初一學年期末考試平均分低于其他兩個班近20分。學校領導看出懸殊太大,換上了年富力強的數學老師,我也深感責任重大。但我選擇了不放棄,拼命干,利用晨會、班會進行正面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保爾、雷鋒、張海迪等英雄事跡激勵學生。經過近兩年的艱苦努力,學生的各科成績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數學平均分接近二班和三班。最值得高興的是平時默默無聞的金榮華同學升學考試以645分的成績獲得通西片第一名。學校領導和老師對我們班取得的進步都表示滿意。同學們畢業離校后,在新的學校也紛紛來信問候我,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師生情!
最后我想以一首詩來抒發情懷:常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甜甜教師夢,濃濃師生情。退休身猶健,胸懷報國心。古稀尚未老,永追中國夢!
(編輯 孫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