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長緯
愛國,居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之首位,更是深深植根于國人心中的崇高信念。
什么叫愛國?理論也許玄妙,實例卻很生動。屈原投身汨羅江為愛國,岳飛抗金為愛國,林則徐禁煙為愛國。當日本軍國主義鐵蹄野蠻地踐踏和蹂躪祖國大好河山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中華兒女奮起抗戰是愛國;當國家建設急需人才,沖破重重障礙決然回國的錢學森是愛國;為甩掉貧油帽子“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是愛國。愛國,不同的歷史時期也許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人也許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我看來,愛國就是深深摯愛生我養我的家園并為之增光添彩,深深摯愛孕育了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鍛造了我們的品格和靈境的這片土地并為之辛勤耕耘。
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正在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國也就有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但不管怎么說,讓神州大地重新天藍、地綠、水清,讓炎黃子孫自由地呼吸新鮮、潔凈的空氣,而不再受霧霾的困擾,使華夏兒女放心地飲用甘甜的清水和食用安全的食品,而不再受污染的水和有害食品的傷害;讓大地在綠蔭中安詳地休養生息,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樂土和基地,這應當是當下愛國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倘若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繁衍生息的生態環境繼續惡化,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又如何實現?愛國不是抽象的高調,也不是不著邊際的空頭說教,需要每個人的身體力行。如果一個從政者為了所謂的政績竭澤而漁,吃祖宗飯,絕子孫路,而且把老婆孩子送到異國它鄉,自己當“裸官”,那么,無論怎么高調,他都不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如果一個企業家只顧貪婪地追逐利潤,任由廢水廢氣廢渣污染天空江河土地,那么,無論怎么“貢獻”GDP,他都不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如果一個公民只顧自己方便,隨意丟棄垃圾,不注意低碳生活,不愛惜身邊的綠化,那么,不管他承認不承認,這種行為都有悖于愛國二字。
如今,建設生態文明的國家成為越來越清晰的目標。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具體的方針,這是一個有利于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繁衍生息的基礎性的方針。愛國要從基礎做起,沒有了天藍、地綠、水清的空間基礎,一切的愛國都可能成為空談。現在的問題是,從政府到民間,從高官到平民,都要時不我待地踐行這一方針,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把生態文明建設真正落到實處。摯愛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吧,這是最根本的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