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兼
不能為民族罪人翻案
□徐崇兼
《大江南北》雜志今年第11期的卷首語《由設立烈士紀念日想到的》,對美化早已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民族罪人的思潮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我十分贊同。這種思潮在20余年前已有苗頭,如今愈演愈烈,已經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20余年前,上海的一個書法估價師對鄭孝胥的兩副對聯作了很高的評價。我當即質問:“鄭孝胥是偽滿洲國總理大臣,是大漢奸。他的書法怎么能作為供鑒賞的文物?”那個估價師答道“現在不講政治,只要字好。2008年,我在煙臺參觀了定遠艦上的“甲午海戰展”。展覽將李鴻章尊為中國第一代現代海軍的創建人。只把甲午戰敗歸咎于清政府腐敗,清王室奢糜,而回避了李鴻章是甲午戰敗、喪權辱國、葬送中國第一代現代海軍的直接責任人。近年來,有人說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李鴻章只是個橡皮圖章,沒有李鴻章,也會有張鴻章、王鴻章”。最近,某報副刊刊登文章將李鴻章譽為“出色的文學家、軍事家和外交家,更是晚清官場最具世界眼光的政治家,開創先河的改革家”。這種歪曲歷史、顛倒是非,開脫民族罪人的罪責,美化民族罪人的高論,實在荒謬得驚人。
同樣的晚清政治背景下,與李鴻章地位相當的左宗棠在抵御外敵中,卻能“輿櫬親征”,克服許多困難、團結少數民族群眾,驅逐沙俄,收復新疆。而李鴻章畏敵媚外,百般阻撓,卑鄙地鼓動沿海各省遲滯向左軍輸餉。同樣是抵御外國入侵,兩種不同的態度,兩種不同的結果,誰是民族功臣,誰是民族罪人,不是一目了然的嗎!
中國近代史繞不開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繞不開李鴻章,史書中可以記述這一節。但洋務運動“沒有李鴻章,還會有張鴻章、王鴻章”。左宗棠不是也辦了馬尾船廠嗎?甲午海戰中為國捐軀的鄧世昌、劉步蟾,著名的鐵路專家詹天佑,后來的一代海軍統帥薩鎮冰不都是左宗棠辦的福建船政學堂培養出來的嗎?至于李鴻章挽回白銀二千萬兩,又怎能抵得上向日本賠款二萬萬兩呢?我們不禁要問發出這種謬論的人:你是不是中國人?有沒有民族氣節?
我們決不能允許為民族罪人翻案。對這種歪曲史實,顛倒是非的思潮,應該揭穿它的欺騙性、虛偽性,還歷史的真面目。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活動中的講話精神,“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樹立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