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妮
[摘 要]研究朝鮮族歷史教育史能縱覽朝鮮族自遷移到中國以來實施歷史教育的演變歷程,從中吸取良好的經驗,為今后的民族歷史教育提供借鑒。本文秉著這一目的,梳理了前人有關朝鮮族歷史教育史的研究成果,從朝鮮族歷史教育史料、發展歷程、經驗與建議等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了學者們的觀點,并提出目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點。
[關鍵詞]朝鮮族;歷史教育史;綜述
朝鮮族歷史教育史是日益受民族教育者關注的研究領域,筆者試圖通過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研究者在朝鮮族歷史教育的史料、發展歷程、經驗與建議等三個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探討其研究成就與存在的不足點。
一、朝鮮族歷史教育史料
許青善、姜永德主編的《中國朝鮮民族教育史料集》共有四卷,分為清朝、日帝強占到解放戰爭、建國初到文革前、文革后等四個時期。其中包含的朝鮮族歷史教育史料有,養正小學堂歷史課程表、《東國史略》目錄;1947年小學歷史課程及教學時數、1949年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朝鮮歷史6》目錄;1950年延邊朝鮮人小學校歷史課程、1952年延邊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初中一、二年級用朝鮮歷史提綱;1998年延邊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朝鮮族歷史常識目錄、2002年延邊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級中學教科書(試用本)《中國朝鮮族歷史》(鄉土教材)目錄等。
北京大學朝鮮文化研究所編寫的《中國朝鮮民族文化史大系-教育史》把中國朝鮮族中小學教育分為建國前和建國后兩大時期,介紹并闡述了清末民初堂的歷史課程、9.18前民族私立學校的歷史課程、9.18前中國方設立運營的學校的歷史課程及教學時數、日帝強占時期歷史課程、解放戰爭時期歷史課程、建國初期初中歷史課程計劃表等內容。還有與歷史教育相關的教育法令,1911年日帝《朝鮮教育令》、1930年8月吉林省教育廳《延邊墾民教育法》。
二、朝鮮族歷史教育的發展歷程
孫春日的《中國朝鮮族社會文化發展史》中闡述了遷入初期的書塾歷史教育、朝鮮族私立學校歷史課程和教材、日偽殖民統治時期奴化歷史教育、解放戰爭時期歷史教育的恢復、文革時期取消民族史課程等。
樸今海的《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對中國東北朝鮮族教育權的侵奪》一文中作者認為,在當時中朝日矛盾異常復雜有激烈的形勢下,朝鮮族可以學習朝鮮歷史對于朝鮮族來說是能夠保存自身傳統文化的重要條件,也是朝鮮族人民不懈斗爭的結果。
許青善、姜永德主編的《中國朝鮮族教育史》介紹了清末民初書堂的歷史課程、9.18事變前反日私立民族學校的歷史課程和教材、近代民族私立學校瑞甸書塾和明東學校的歷史課程、1910年墾民教育會編寫的歷史教材、解放戰爭時期恢復發展的歷史教育、建國后17年-50年代前期東北區朝鮮族普通中學歷史教學計劃等內容。
申春善的《文化選擇與民族文化課程建構—延邊州個案研究》闡述了歷史課程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并將中國朝鮮族歷史教育的發展歷程分為9.18事變前、日帝強占時期、建國初期、文革時期、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后等幾大時期做一整體的概括。
朝鮮族歷史教育的經驗與建議
許青善的《回顧歷史總結經驗促進跨越式發展》在總結朝鮮族教育的歷史經驗時提到,應教育學生了解朝鮮族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和著名歷史人物以及優秀文化傳統。
樸文一的《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朝鮮族基礎教育的姿態與課題》一文提出,在基礎教育階段應加強本民族歷史教育,并把它納入校本課程。建議省州政府將其定位法定課程內容,并編寫規范的教科書。
崔成學的《朝鮮族的傳統文化與教育的現代化》一文表示相當多的學生對本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缺乏了解。作者還提出要強化民族文化及民族意識教育,應開設與朝鮮族歷史與文化關聯的專門課程并保障課程學習正常進行。作者認為小學和初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少,校際間的學習成績競爭不那么激烈,相對容易進行民族歷史與文化、民族意識方面的教育,更容易保障實際效果。
郭哲洙的《關于中國朝鮮族民族歷史教育的幾點思考》一文闡述了民族歷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延邊一中校本課程“中國朝鮮族民族史”教育的目的、意義及內容。還介紹和總結了延邊第一中學自1995年起實施的“中國朝鮮族民族史”課程的內容和實施的成效,并提出了幾點不足之處。
申英美的《中國朝鮮族教育問題研究》一文中,作者認為朝鮮族歷史教育的缺失主要是源于教育主體的歷史教育意識的缺乏。各級學校負責學校管理的校長和教師、學生、家長等3方面都僅僅抓住入學考試教育,卻忽略了重要的朝鮮族歷史教育,最終導致朝鮮族青少年在自我形成的青少年時期得不到朝鮮族歷史教育。對此,作者提出的對策是:由民間團體出面向青少年開設假期免費朝鮮族歷史和朝鮮族文化講座,努力讓學生們有機會學到無法在學校學到的朝鮮族文化、歷史等。
樸今海的《朝鮮族中小學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對策》一文中,作者認為雖然目前已經開展民族文化教育,但實際上有關民族歷史的內容很少,還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從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教育形式來看,盡管延邊州有不少的歷史文化遺址,學校并沒有很好地組織學生參觀和親身體驗民族歷史文化。另外缺乏擔任民族文化課的專門教師,也缺乏對專門教師的教育和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三十年來我國研究者從多方面對朝鮮族歷史教育史進行研究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不足,筆者認為在今后相關研究中尚需進一步改進。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側重于每個時期基礎教育階段開設的歷史課程、使用的教材及課時安排,以及有關朝鮮族歷史教育的經驗與建議等內容。今后我們應對朝鮮族歷史教育史的發展脈絡做一系統、專門的研究,并加以分析和探討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并對每個時期的特點做一概括,以此來預測今后朝鮮族歷史教育發展的趨勢及方向。
參考文獻:
[1]樸文一.中國朝鮮族反日近代教育的杰出先驅金曜淵[A].許青善.中國朝鮮族教育研究-紀念中國朝鮮族近現代教育100周年[C].延吉:延邊教育出版社,2006: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