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古代司法中的智慧探析

2014-11-24 19:10:06周強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智慧

摘 要:中國古代司法中有著很多的智慧,這些司法智慧不僅彰顯出了中國古代司法的閃光點,彌補了當時司法技術的不足,促進了司法公平與正義,對當時的司法起到了很大的積極意義,而且對后世司法也有較大的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本文從司法制度設計、司法價值理念、司法實踐等三個方面對中國古代的司法智慧展開探討與解析,以求了解古代司法智慧的面貌。

關鍵詞:古代;司法;正義;智慧

中圖分類號:DF08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4.05.14

我國現處于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快速發展時期,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確立起了一整套現代司法制度、體系、理念與方式。然而對于中國古代的司法來說,雖然其中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司法權濫用、司法腐敗、司法不獨立等,但也有很多的亮點和閃光點。司法與社會其他方面一樣,都有一個不斷發展與進步、完善的過程。古代司法雖然只是現代司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歷史前身,但是其卻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智慧與經驗。我們生活于現代,不可能用現代的觀念去苛求古代的司法,也不能用現代的司法理論去徹底否定古代的司法,認為其一無是處,而只能設身于當時的社會環境、文化傳統與法律觀念下,進而發現古代司法中的智慧。

一、司法制度設計中的智慧 古代司法中的智慧首先表現在一系列的司法制度設計與建構上。古代通過司法機關的設置、司法官吏的回避與責任制度,以及嚴格的司法案件處理程序等一系列的制度設計與建構,為司法建造一個良好、客觀的運行環境,以保障司法的有序、公正運行,確保程序正義,進而達到保障司法正義的目的。

(一)司法機關的設置及司法機關之間的分工、合作、監督與制約

古代對于司法機關這一行使司法權的組織的設置與建構傾注了較多的心血,對司法機關的職權、職能及他們之間的分工、合作、監督、制約等付出了較多的智慧,并且因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設與改造司法機關及其職能,不斷加強改進司法機關之間的平衡與制約,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司法權的濫用、減少了司法腐敗,也較大程度上減少了冤假錯案的發生。

早在秦漢時期,中央就創制設立了職能明確的專門司法機關,主要包括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和親理詔獄(皇帝詔令審理的案件),以及廷尉,其是當時的最高司法審判機關,擁有審判權和地方上報案件的復審權[1]。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展,隋唐時期創造性地確立了較完善的三法司制度:大理寺是當時的中央最高審判機關,擁有審判權;刑部是當時的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機關,主管罪囚,有權對大理寺審判的案件和地方上報的徒刑以上的案件進行復審;御史臺是當時的中央監察機關,監察百官,有權監督大理寺及刑部的審判復核活動,有權參與重大疑難案件的審判[2]。在唐朝也創立了“三司推事”制度,即對特別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法司機關共同審理。隋唐創設了較完善的古代司法機關體系,司法機關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時司法機關之間也存在著監督、制約與平衡。宋朝基本上沿襲了唐朝的三法司機關設置,并增設了一些司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內部部門[3],以達到相互制約及糾治的作用和功效。至明清時期,中央設置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為司法機關,司法機關的職能也因時得到了相應的改變。并且在明清時期,創設與發展了三司會審、九卿圓審以及秋審、朝審等由多個機關共同審理案件的制度。

地方上則一般由地方行政長官(如縣令、知府等)兼理司法,并設置專門的司法官吏(如刑名幕友)輔助行政長官行使司法權,或者設置專門司法機關(如明朝提刑按察使司)行使司法權。地方上行政權與司法權合一雖有一些弊病,但在古代這樣一個物質生產水平低下的社會中也不失為一種智慧之舉,這樣既可以提高司法效率、增加司法權威,也可以減少司法與行政管理的成本。同時,中央及上級機關出于防止地方司法權濫用的考慮,通過監察、考核、審核案件等一系列的制度與措施對地方司法機關及司法權進行監督與制約。這樣不僅有利于全國各地司法權的統一,而且也維護了司法的公正與權威。

(二)司法官吏回避制度與責任制度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周強:中國古代司法中的智慧探析為了保證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防止司法官吏因與當事人的某種關系影響司法公正,古代較早就創制設立了司法官吏回避制度。至唐代時,更是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對法官回避問題做出了法律規范?!短屏洹ば滩俊芬幎ǎ骸镑丢z官與被鞫人有親屬仇隙者,皆聽更之。”即司法官吏與當事人有親屬、仇隙關系的,當事人可以申請該司法官吏回避。宋代對唐代的回避制度進行了發展完善,擴大了回避的范圍與種類,嚴密了回避的程序。宋代司法官吏回避的種類包括:親屬回避、職事回避、科舉同年同科回避、案發官回避、別勘官與前審官吏回避等;回避程序的提起分為:當事人申請、自陳和他人告等三種。司法官吏回避制度已經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地步。

在創制發展司法官吏回避制度的同時,為了減少司法官吏的徇私舞弊,確保案件得到公正審判結果,古代也智慧地設置了司法官吏的責任制度。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開始創設了嚴格的法官責任制度,“五過之疵,惟官、惟反、惟內、惟貨、惟來”,違反的司法官吏,“其罪惟均”參見:《尚書·呂刑》,也就是說,司法官吏如果依仗權勢、挾私報復、庇護親屬、收受賄賂、受人請托等,導致判案有誤,都以錯判之罪懲罰他。到秦代,法官責任制度主要是瀆職罪,包括:“不直”罪 秦簡《法律答問》載:“論獄(何謂)不直?可(何)謂‘縱囚?罪當重而端輕之,當輕而端重之,是謂‘不直?!?、“縱囚”罪、“失刑”罪此罪引自:“鞫之,辟死論不當為城旦,吏論失者己坐以論?!保▍⒁姡簞⑿欧迹褐?云夢龍崗秦簡[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48.)等。經過歷朝歷代的繼承發展,唐代結合前人經驗與智慧,形成了較完善的司法官吏責任制度[4]。唐代的司法官吏要對以下幾種行為承擔責任:違反案件移送管轄規定、判決不具引法律正文、超出告狀范圍審判、斷罪應向上級或皇帝奏報而不奏報、徒以上罪判決后不告知罪犯及家屬讓其“服辨”、違法刑訊、故意或過失出入人罪等。完善的司法官吏責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案件能夠得到公正的審判結果。

(三)疑難案件上報制度與死刑奏報制度

為防止地方司法權的濫用,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同時出于加強中央權威、統一司法權的需要,在結合前人經驗與智慧的基礎上,古代創設并發展了疑難案件上報制度和死刑奏報制度。

秦代萌芽、漢代形成的疑獄奏讞制度是疑難案件上報制度的開始,即地方司法機關對疑難案件逐級上報復審。之后經過不斷發展形成了較完善的重大、疑難案件逐級上報復審制度。疑難案件上報制度對于統一適用法律、慎重處理刑案,減少冤假錯案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考慮到剝奪人生命刑的死刑的重大與重要,也出于慎刑、恤刑的考慮,早在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將死刑的最后決定權收歸中央。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開始出現了死刑奏報制度[5]。隋唐時期,在汲取前人經驗與智慧的基礎上,形成了較完善的死刑復核、復奏制度:死刑復核是指死刑判決須報刑部復核,并報皇帝批準后才有法律效力;死刑復奏是指死刑判決生效后、執行前須向皇帝再做請示才能執行[6]。死刑奏報制度為唐以后各個朝代所沿用,至明清時期還創設形成了專門復核地方上報的死刑案件的秋審與朝審制度。

(四)上訴、申訴與直訴制度

上訴、申訴與直訴是維護訴訟當事人合法權利、實現司法正義的重要途徑。所以,古代在上訴、申訴及直訴制度的設計與構建上傾注了較多的心血與智慧。上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西周即允許犯人不服可以提出上訴。漢代形成了上訴與申訴制度,即“乞鞠”制度,囚犯不服從司法官吏的判決,可以要求復審。唐代在前人經驗智慧的基礎上,形成了較完善的上訴、申訴與復審制度,《唐律疏議·斷獄律》規定:“諸獄結竟,徒以上,各呼囚及家屬,具告罪名,仍取囚服辨。若不服者,聽其自理,更為審議。”對于判決徒刑以上案件要向罪犯及家屬宣告所犯罪名,如果罪犯及其家屬不服判決可以提出復審申請,有關司法機關應當受理。此制度為之后歷代沿用,對于保證案件最終得到公正處理有較大的積極作用。

古代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越級起訴的,然而為了防止因審級限制可能使重大冤屈得不到洗雪,也為了使蒙冤之人能夠得到最后的司法救濟,就創設了直訴制度,即不按照訴訟審級直接向中央有關部門甚至皇帝申訴的制度。直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西周已經有了路鼓、肺石等直訴方式。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正式形成直訴制度,主要是在朝廷正門外置“登聞鼓”的直訴方式 《魏書·刑罰志》載,北魏太武帝時,“闕左懸登聞鼓,人有窮冤則撾鼓,公車上表其奏?!保性┣呖梢該艄纳暝V。發展到唐代,直訴制度已經比較完善,形成了三種直訴方式:邀車駕、上表陳情、擊打登聞鼓。這些直訴方式較好地保證了案件當事人的最后司法救濟權。

(五)其他保證司法正義的司法程序與制度

我國古代在結合前人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智慧,還創設并發展了很多其他保證司法正義、促進案件公正合理解決的司法制度。如管轄制度、鞠讞判分司制度、翻異別勘制度、慮囚制度、辦案期限制度等。

二、司法價值理念中的智慧 古代司法價值理念中也包含著較多的智慧,主要表現在司法價值觀念上更注重實質正義和天理、國法、人情的司法理念這兩個方面。

(一)司法價值觀念上更注重實質正義

1.重視追求實質正義

與現代司法更重視程序正義不同,古代司法更注重追求實質正義,更重視案件的處理結果,對于案件的處理程序與過程則較為忽視。人們往往愿意尋求實際的公道而不是形式的程序或法律[7],因此中國古代司法也被馬克思·韋伯歸類為“反形式主義”。

古代社會下的民眾更看重案件的實質正義與最終處理結果,對于個案實質正義的要求往往大于對形式正義的要求?;谖覈糯敃r的文化傳統與思想價值觀念,人們形成了對于一切事物、一切行為都以或好或壞、或正或邪等單純的兩分觀點來評判的觀念[8]。人們對于司法好壞的認識,以案件是否得到公正的結果、是否實現實質司法正義為標準。如果案件的處理結果不公正、不正義,即使程序是正確的,也不會得到民眾的認可,民眾甚至會懷疑此中存在司法腐敗或司法權濫用,并對司法產生極大的不信任。

古代國家與法律也更重視并追求實質正義?;谌藗冇捎趥€案處理結果而對司法形成正義與不正義、好與壞、正與邪的認識,國家與法律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司法官吏達到實質正義,并規定了司法官吏責任制度,對枉法裁判或錯判的官吏進行懲罰與懲處。如前文已經提到的秦代司法官吏的“縱囚”罪、“不直”罪、“失刑”罪,唐代司法官吏的“故意或過失出入人罪”等。

古代也出現了較多雖然明顯違反程序但因為案件得到公正處理結果而受到贊嘆、得到國家與民眾認可的案例,進一步推動了中國古代注重追求實質正義而輕視程序正義的觀念與傳統。如某些司法官吏對奸邪之徒先斬后奏的行為,雖然明顯違反了死刑奏報的制度與程序上的規定,但因為案件得到公正處理、罪犯得到懲處而獲得百姓的稱贊與頌揚,也獲得國家的贊許與認可。

2.實質正義優于程序正義的智慧

相較于程序正義,古代更重視實質正義,追求個案的實質正義與公正處理結果,這在當時來說是比較高明的,是適應當時社會環境的明智之舉,是古代司法智慧的一種體現。

古代地方司法官吏往往由行政官吏兼任,他們所關注的或者民眾所關注的不僅是案件的處理過程,更是案件的處理結果以及案件處理結果的影響。司法官吏只有使案件得到一個公正、合理的結果,才能得到民眾的認可與認同。否則,民眾對司法官吏或行政官吏就會產生負面的認識與印象,進而削弱司法權威乃至行政權威,甚至影響到司法權、行政權的有效行使。

基于古代較低水平的社會生產生活條件、民眾有限的信息來源途徑以及民眾思想認識水平,人們往往只會看到或更注重看到案件的最終處理結果,而忽視案件復雜的處理過程或案件處理程序,他們不理解或根本不懂那些復雜而又繁多的程序。在他們看來,那些繁瑣的程序是無用品與限制物,他們更看重或者說只認可案件的實質處理結果,而不關心案件的處理過程。基于此種原因,實質正義相較于程序正義,對于古代民眾與司法官吏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所以,注重實質正義,相對而言忽視程序正義,適應了古代的社會環境和司法環境,有利于民眾對司法權與行政權的認可與認同,并且可以使司法官吏、民眾及訴訟當事人對案件都得到較滿意的結果,既有利于社會穩定,又可以促進社會的有序治理。

(二)中國古代的司法理念:天理、國法、人情

中國古代司法理念,主要是天理、國法、人情,這是一個很高明的執法理念與司法智慧。天理、國法、人情三者相互結合、相互指導與制約,不僅構建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法律體系,而且提供了一個動態的司法正義的理念與標準,維持著司法的公正、合理、有序地運行。

1.天理

天理,是指天道,合乎自然的道理[9],也就是社會公德、天地良心,社會約定俗成的向善的一面。在古代民眾心中,天理是最高的,是不能違背的。天理在明清時期的司法官吏的判詞中幾乎是必引之詞,同時它也是今天百姓的日常用語,并且人們將特別不能容忍的事情稱作“傷天害理”、“天理不容”等。天理在中國古代,類似于西方的自然法[10]。天理與國法的關系,就相當于自然法與制定法的關系。國法是從天道之中衍生出來的,要符合自然的規律,反應萬物的內在秩序,也就是說,國法要符合天理,天理在國法之上。

天理雖然是無形的,然而其卻存在于每一個人的心中,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不得傷害他人等這些都是天理。天理最重要的精華就是公平與正義,無論國家法律如何變化,法律的目的和司法的目的均不變,仍然是要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也就是實現司法正義。天理,也就是公平與正義,一直是古代司法官吏所秉持與追求的基本理念。

2.國法

國法,是指國家制定的法律,代表國家意志,是司法官吏審判時要遵循的規則與準則。不僅在立法時,國法來源于天理,要受到天理的指導和約束,而且在司法中,司法官吏不止要考慮國法,也要考慮天理和人情。

自從春秋戰國開始進入成文國家法律時代以來,古代的法律經過千余年的發展至唐朝基本定型。一旦定型下來就幾乎一成不變,很難改動,特別是宋、明、清三代,恪守“祖宗之法不可變”的古訓,甚至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專門立下了誰敢改動《大明律》一字斬首的遺囑[11]。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法律一成不變早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古人只有通過兩種途徑改進法律或補救法律僵化的問題:一是編寫案例匯編或者司法解釋,如宋朝的編敕、編例,明朝頒布《問刑條例》附于《大明律》之后等;二是擴大司法官吏的自由裁量權,然而自由裁量權也不是任意裁量,除了超出現行法律規定要上報審批的制度約束外,還要受到天理、人情等的指導和約束。

3.人情

這里的人情一詞并非現代人們所誤解的拉關系、走后門等,這里的人情主要含義是“民情”、“民意”,是與“民”相對應的概念。所謂人情,就是人之情或民之情也,在古文中有“情實”、“情感”兩個重要含義。“情實”是指事實如此。兩個含義加起來就是說,人是感情動物,事實如此;或者可以說,情感是不可改變的人性。人性中充滿了仁愛與友善,是正義與秩序的基礎。沒有仁愛和友善,所謂的正義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秩序就成為冰冷的計較和強制的高壓。然而,由于人的情感天然地分親疏遠近、有個體偏好,這就需要理性來約束和引導,所以天理與國法就是對人性的指導與約束。天理并不是外來的理性規范,而與人性存在內在的統一,是人情的自我反思、自我約束和自我升華。

4.天理、國法、人情三者統一的智慧

天理、國法、人情三者并不是獨立隔絕的三個事物,事實上三者之間相互制約、互為指導,進而達到了一個動態的統一平衡。天理、國法、人情三者之間的關系源于中國古代的“天”、“天子”、“民”的關系。天理就是“天”的道理;國法就是王法,是國家制定法;人情就是“民”情、“民”心。天理—國法—人情形成了一個三角關系,天理來源于人情,人情(民情、民心)是天理的主要內容;國法來源于天理,以天理作為最高指導和依據,天理是評價國法好壞的標準;國法應該考慮人情、順民情、從民心,人情要得到天理、國法的指導、控制和矯治[12]。

天理、國法、人情三者動態統一平衡的智慧,運用到司法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司法公平、正義與個案的公正、合理解決。在中國古代出現了較多執法順民情,屈法伸天理的案例與情況。古代司法官吏都以明天理、循國法、順人情作為自己審判案件的最高準則,并在司法中創制形成了春秋決獄、同居相為隱、存留養親、允許復仇、準五服以治罪等一批天理、國法、人情司法理念影響下的司法制度與司法慣例。雖然天理、國法、人情在司法中的運用也存在一些不好的方面,如易產生司法權濫用等現象,但其卻有著很大的積極與進步意義,不僅懲處了犯罪,維護了國家秩序,而且也照顧到了天理、人情等社會公認的道德與觀念,獲得了民眾的認可,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三、司法實踐中的智慧 由于古代生產力水平較低,立法技術與司法技術水平有限,所以,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司法官吏的個人智慧對于案件的處理和解決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涌現出了很多具有高度智慧、至今仍令人嘆服的司法官吏,他們在某些疑難案件中機智、巧妙地運用個人智慧,使案件最終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

(一)“一次性”司法智慧

古代司法官吏往往集偵查權、公訴權、審判權于一身,其在遇到疑難案件難以解決或難以查明案件事實時,往往憑借其出其不意、意想不到的技巧和智慧(我們在此稱其為“一次性”司法智慧“一次性”司法智慧,出自于“像所羅門王斷子那一經典案例一樣,包公的許多判案方法也都是憑借出其不意的技巧和智慧,只不過這智慧都像那麥當勞的紙杯一樣,是一次性的,不可反復使用。索羅門王再遇到兩個女人爭子的案件,是不可輕易再用那個辦法了?!保▍⒁姡航?一次性智慧、誘惑偵查與小鬼幫忙——包公斷獄與中國古典社會中的司法[J].山東大學法律評論,2006,(10):207-214.) )來解決案件。然而一旦此審案的智慧為人所知、廣為流傳,以后再用同樣的方法就不靈了,這種智慧往往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使用。

在《折獄龜鑒》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前漢時,潁川有富室,兄弟同居,其婦俱懷妊。長婦胎傷,匿之,弟婦生男,奪為己子。論爭三年,不決??な攸S霸使人抱兒于庭中,乃令娣姒競取之。既而,長婦持之甚猛,弟婦恐有所傷,情極凄愴。霸乃叱長婦曰:‘汝貪家財,固欲得兒,寧慮或有所傷乎?此事審矣。即還弟婦兒,長婦乃服罪?!痹诖税钢?,黃霸運用“一次性”司法智慧,根據兩人在爭奪孩子中的表現判定出了誰是孩子真正的母親,解決了妯娌倆爭兒子的案件。黃霸在此案中運用了很高明的司法智慧,然而這種智慧也只能運用一次,如果大家都知道或訴訟雙方都知道,再用這個方法就不靈了。

這種“一次性”司法智慧是古代司法官吏機智、巧妙地破解疑難案件的法寶,其中也包括很多知名的司法官吏,如北宋時期的包拯[13]。在《宋史·包拯傳》中記載了包拯運用“一次性”司法智慧巧破牛舌案的案例,“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古代司法官吏運用“一次性”司法智慧來破案、審案的案例數不勝數,“一次性”司法智慧的運用彌補了當時司法技術的不足,不僅使案件得到了公正、合理地解決,為當時人們所稱贊,也成為知名的經典司法案例,為后世所頌揚。

(二)運用心理學、社會學、法醫學等知識或手段

古代的司法官吏在司法實踐中很巧妙地運用心理學、社會學、法醫學等方面的智慧與知識,注意觀察囚犯的心理、表情、表現、行動、動作等,注重尋找、驗證證據,或設計一些方式與手段來進行審理案件,最終查明犯罪事實、找出真正的罪犯。

古代很早就智慧地將心理學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心里學的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五聲聽獄訟”,“一曰辭聽(觀其出言,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觀其顏色,不直則赧然),三曰氣聽(觀其氣息,不直則喘),四曰耳聽(觀其聽聆,不直則感),五曰目聽(觀其眸子,不直則眊然)。” 參見:《周禮·秋官·小司寇》。 司法官吏從言辭、神情、呼吸、聽覺、目光等五個方面觀察、了解當事人的心理活動,最終查明真正的罪犯。

在古代司法實踐中,運用司法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社會學解決案件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數。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為盜者。述古乃紿之曰:‘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靈。使人迎置后閣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隙。祭訖,以帷圍之,乃陰使人以墨涂鐘。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敢摸也。訊之即服,遂承為盜?!边@是一個巧妙地運用罪犯的犯罪心理來破案的經典案例。先給罪犯灌輸進盜者摸鐘會響的心理,待到摸時真正的盜者自然不敢去摸,從而使盜者自己暴露,進而查明了真正的罪犯。

法醫學早就已經被司法官吏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到宋朝時,法醫學已經發展到相當發達的地步,很多案件的偵破都依靠了法醫學的技術與知識。特別是宋代《洗冤集錄》、《棠陰比事》、《折獄龜鑒》等法醫名著和案例匯編的相繼出世,更是為后世司法官吏運用法醫學破案提供了詳實的知識、資料與相關案例。古代有很多司法官吏依靠法醫學來破案的案例。如《折獄龜鑒》記載著這樣一個燒豬辨尸的案例,“張舉,吳人也,為句章令。有妻殺夫,因放火燒舍,稱‘火燒夫死。夫家疑之,訴于官,妻不服。舉乃取豬二口,一殺之,一活之,而積薪燒之,活者口中有灰,殺者口中無灰。因驗尸,口果無灰也,鞫之,服罪。”通過用火燒兩頭豬的法醫學知識,來確定出犯罪的事實。

(三)誘惑偵查

對于某些疑難案件,其本身很難查明,于是司法官吏就智慧地運用誘惑偵查等方法與手段,使用誘騙的方式使罪犯麻痹大意,使其喪失警覺,一步步露出破綻,最終認罪伏法。

同樣在《折獄龜鑒》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孫沔副樞,知杭州。有丐者,左臂無一手,右臂唯兩指,盜細民鑊,相競至庭。丐者舉臂泣曰:‘細民誣我!無指之人,豈能盜鑊?沔即然之,叱細民出,撫勞丐者,因與其鑊。始弗敢受,再三安慰。丐者不知其計也,以指撮鑊,徐以臂舉,戴于首而去。沔追還,斷其指,令于市?!睂O沔運用誘惑偵查的手段,先麻痹乞丐,使其放松警惕,之后誘使乞丐自己用手指將鑊(鍋)夾起,最終查明了犯罪事實,使乞丐自己認罪伏法。

在古代當時的社會環境與司法技術條件下,古代司法官吏運用誘惑偵查的方法與手段使很多難以解決的案件因罪犯的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而露出馬腳進而使案件得到破獲,最終實現了司法正義。

(四)運用或借助司法之外的力量

古代司法官吏也善于運用或借助司法之外的力量來偵破案件或審理案件,以使其能幫助自己盡快較好解決案件。如借助百姓的力量,運用或借助當地族長、村長、長老的力量等。

百姓是司法的基石,百姓也是司法的依靠力量與協助力量,百姓為很多案件的偵破與審理起到了較大的協助作用。古代的很多司法官吏也善于借助百姓的力量,調動百姓的積極,鼓勵他們積極舉報犯罪、提供證據、提供線索、抓捕或控制罪犯……對于司法官吏來說,百姓是提供證據和線索的主要力量,也是發現、監視、抓捕罪犯的重要力量,司法案件的解決少不了百姓的協助與幫助。善于調動或運用百姓的力量協助司法,是一個司法官吏較高司法智慧的表現。

司法官吏也運用或借助族長、村長、長老等社會的力量來協助自己解決案件?;诠糯r村生產生活的狀況,很多情況下,族長、村長、長老掌握當地民事案件或刑事案件的信息,而司法官吏卻并不一定知道。司法官吏需要借助他們的力量才能使案件得到較好地解決。同時基于族長、村長、長老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的威望,他們對于一些民事案件和輕微刑事案件也進行調解,這樣就幫助司法官吏處理或解決了很多較小的、不必要的案件。從另一角度來講,在古代由熟人結合成的傳統農業社會里,對于某些輕微案件,由族長、村長、長老等來處理較之由司法官吏來處理,其效果要明顯好的多。這也往往體現出古代司法官吏在行使司法權方式上的智慧之處。

四、結論 技術與智慧是司法的兩大生命力,在古代當時立法技術以及司法技術水平有限和社會生產條件較低的情況下,智慧彌補著技術的不足,構成了司法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司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古代司法中的智慧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司法得到較好運行的一大法寶,是司法良好運行的保障。

中國古代司法中的智慧不僅包括司法制度設計、司法價值理念與司法實踐中的智慧,還包括很多其他的司法智慧。中國古代的司法是一個蘊含無數聰明才智與無限智慧的資源寶庫。這些司法中的智慧不僅彰顯了中國古代司法官吏的聰明才智,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司法公正與正義,而且是我國的寶貴財富,在歷史上永遠發著閃閃的光芒,同時其對現今我國現代化法治建設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 J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1] 曾代偉.中國法制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3.

[2] 那思陸.中國審判制度史[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92.

[3] 沈家本.歷代刑法考(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514-518.

[4] 鞏富文.中國古代法官責任制度研究[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5-8.

[5] 喬偉.中國法制通史:第3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34.

[6] 錢大群.建立阻卻冤假錯案產生的縱深防御——唐律吏治廉政機制專論之三[G]// 錢大群.中國法律史論考.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92.

[7] 鄧楚開.刑事司法中的形式理性與實質理性[N].檢察日報,2009-01-13(03).

[8] 黨國華.元雜劇《竇娥冤》的法律解讀——中國古代民眾超現實的實質正義觀簡論[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71-76.

[9] 王利明.天理、國法、人情[N].法制日報,2012-08-01.

[10] 陳顧遠.天理﹒國法﹒人情[G]//中國文化與中國法系:陳顧遠法律史論集.范忠信,等,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275.

[11] 宋大琦.天理、國法、人情與中國法律的方向[J].團結,2010,(5):50-52.

[12] 俞榮根.中國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75-376.

[13] 姜峰.一次性智慧、誘惑偵查與小鬼幫忙——包公斷獄與中國古典社會中的司法[J].山東大學法律評論,2006,(10):207-214.

本文責任編輯:龍大軒

猜你喜歡
智慧
有智慧,就是不一樣
金橋(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32
談“禾”部
智富時代(2019年2期)2019-04-18 07:44:42
智慧退敵
貓的冷酷與智慧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致強制勝的智慧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0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與創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智慧決定成敗
網球俱樂部(2009年9期)2009-07-16 09:33:5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97a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导航在线|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欧类av怡春院|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VA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成人|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成人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久久|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资源|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毛片免费试看| AV网站中文|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69av免费视频|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午夜a级毛片|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亚洲不卡影院| 国产毛片网站| 91偷拍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婷婷丁香色| 韩日免费小视频|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欧美区日韩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91伊人国产|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自拍欧美亚洲|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999精品在线视频|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91久草视频| 99一级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欧美劲爆第一页|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欧美区国产区|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欧美| 欧美区国产区| 一级片一区|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久久特级毛片|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