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博
[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精神文明、宣傳文化的重要窗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職能作用;新農村圖書室;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為進一步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所提出的新理念,與“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說到底,囊括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內涵和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包括:全面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黨的建設,是黨在農村工作的總體布局,順應了我國改革發展不斷深入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農村農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一、農村文化生活存在的問題
(一)圖書室、文化站形同虛設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村鎮都建起了圖書室、文化站,但是并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首先,圖書室、文化站設備長期缺少管理,時間過長又沒被加以利用,已經銹跡斑斑;有的零部件早已不知去向,或是被人“借”用,或是被盜,剩余設備失去使用價值;有的老化,無法使用,不能開展正常的文化娛樂活動。其次,雖擁有硬件設施,但軟件服務無法跟上。圖書室、文化站的管理人員往往是鄉、村干部兼職,自己主要工作都疲于應付,哪里還有精力管理圖書室、文化站的事務。即使有空余時間,由于這些人對文化管理工作缺乏專業常識,或一知半解,沒有進行系統地專業學習、實踐,無法勝任,以致鄉、村圖書室和文化站形同虛設。
(二)地方領導重視不夠,農村文化建設滯后
一些基層領導對黨中央有關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出現認識偏差,把新農村建設理解成一刀切。他們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于公,凡是對當地農村經濟建設發展有利的,凡是能夠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吃飽喝足的項目就優先考慮;于私,認為文化建設沒有經濟建設那樣效果顯著,立竿見影,無法體現出個人政績。于是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到爭取建設項目,招商引資上,更有甚者私自挪用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因此,造成農村文化建設無法納入地方發展規劃和財政支出項目,文化建設因資金不足不能正常運作,停滯不前,一些地方新農村文化建設僅僅成為幾句蒼白無力的口號而已。
(三)基層圖書室管理人員素質偏低
基層圖書室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堡壘,不僅要有硬件設施作支撐,更要有管理人才作支撐,才能發揮圖書室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陣地服務作用。目前,我國基層圖書室管理人員素質偏低,缺乏對圖書專業技術知識的了解、應用。比如對圖書采訪、分類、編目、排架、圖書管理、圖書借閱等工作環節不了解,無法全面系統地為農民提供圖書借閱服務。硬件方面如國家對遠程教育、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程建設項目中免費贈送農村的計算機、數字接收設備、數字放映設備等因為管理人員不知如何操作,使之成了擺設,造成國家很大損失。
二、公共圖書館如何促進新農村建設
(一)利用館藏資源,大力扶持基層圖書室
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服務對象是農民,農民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民整體素質。新農村文化建設要以知識教育為手段,培養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善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對此基層圖書室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基層圖書館扎根于農村,了解農民最迫切的文化需求,肩負著普及知識、傳遞先進文化的職責,起著拉近公共圖書館與農民之間距離的溝通橋梁作用。但是,基層圖書室的現狀令人擔憂:資金不足,缺少購書經費,一些地方甚至存在兩三年沒有購進一本新書的現象,農民的人均占有圖書量少得可憐。省、市、縣級公共圖書館應該著眼基層圖書室所面對的問題,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幫助、支持基層圖書室建設。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并且每年財政撥款不斷有新書購進。公共圖書館在購書面上要盡量做到涉及面廣,但一些圖書在城市利用率不高,特別是農業、林業、畜牧業等圖書,這類書如果不被讀者利用就失去使用價值,圖書館應該考慮怎樣才能讓這些豐富的館藏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落實為讀者找書,為書找讀者的服務宗旨。
(二)積極開展“科技下鄉、科技興農”服務工作
公共圖書館要積極參與“科技興農,科技扶貧,三下鄉”等活動,集中館藏優勢,利用農業科技圖書編制種植、養殖業技術的二、三次文獻,送到農民手中。舉辦農業技術專題講座,邀請本地區的農業、畜牧業、林業系統的專家學者,利用圖書館農業特色書籍或合作編制教材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專題講座。針對當地農村農時季節講解農作物預防病蟲害的知識,短期就可以收到效果,還可以引發農民朋友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可以結合本地區的自然環境,舉辦科學知識講座。圖書館參與“科技下鄉、科技興農”活動,實現了圖書館在農村的知識教育傳播職能,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質。今后開展“科技下鄉、科技興農”服務仍然是圖書館工作的重點之一。
(三)利用現代信息網絡為新農村建設搭建文化服務平臺
21世紀,知識信息高度社會化,整個世界不再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世界。人們通過計算機、網絡、通訊等手段進行交流、互動。“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下簡稱“共享工程”)是以圖書館為主休實施的一項文化建設工程,是一項緊密依托數字圖書館集通訊、網絡、計算機、數字化等多種技術手段和研究成果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在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要建立以省、市級公共圖書館為中心,以鄉、鎮圖書室為分點,以村級圖書室、文化站為基點的三點一線的公共服務網絡。農民朋友可以通過搜索引摯進入“共享工程”信息庫,里面蘊藏了海量的信息;農業、林業、畜牧業栽培技術,中外經典文庫和優秀影視作品等等,能為農民朋友輸送高層次、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產品。通過對“共享工程”的利用,學習實用技術,解決疑難問題,了解新信息,豐富娛樂生活,使每個農民都能享受到最便捷、最高效、最龐大的圖書館服務。
(四)舉辦專業技術培訓班,為基層圖書室輸送人才
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圖書室硬件設施雖然到位,但仍然存在運作不正常、不暢通、管理混亂,圖書利用沒達到預期效果現象。這和圖書室管理人員工作質量、工作效率有很大關系。“新農村書屋”等農村文化建設對書屋管理有明確要求;新農村書屋圖書要按照圖書館館藏要求對各種圖書進行統一編目、配備。因此,省、市、縣級公共圖書館應重視對農村基層圖書室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工作。
從培訓方式來看可分為兩種:第一種,通過發函形式,邀請鎮、鄉、村圖書室管理人員(通常是市級圖書館對鎮、鄉圖書室,縣級圖書館對鄉村圖書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來館內參加業務基礎知識培訓,以分班分地的辦法進行。先讓他們學習圖書館業務基礎知識,理解采訪、分類、編目、排架等概念,使其知道如何利用中圖法對圖書進行簡單的分類,對圖書館學中的專業名詞、術語有了粗略認識后再組織他們參觀圖書館各部室,了解工作流程和具體操作步驟。第二種,送業務下鄉。市、縣級圖書館組織業務輔導部(辦)定期深入到各個鎮、鄉、村圖書室進行現場檢查、指導。面對面,手把手地教,就算專業術語不清楚,但要使他們知道如何進行分類、編目、寫卡片、圖書排列、借還手續辦理,學與用相結合效果一定顯著。鎮、鄉、村圖書室管理人員往往缺少中圖法一類的專業工具書,圖書館如有條件,也可以免費贈送一些,支持他們的工作。在基層圖書室網絡建設中,圖書館技術部門要對圖書室管理人員進行技術輔導,教會他們如何操作計算機、接收設備、放映設備,并利用這些先進設備為農民服務,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圖書館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提高圖書室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溝通協作能力將有助于新農村圖書室建設。
三、結論
文化建設,是公共圖書館人義不容辭的職責。要重視農村圖書室、文化站建設,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滿足農民閱讀需求,實現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公共圖書館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作為圖書館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農村圖書室、文化站建設成農民朋友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李映和.發揮公共圖書館的職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J].大理學院學報,2007S1期加入收藏投稿
[2]劉若瑾.公共圖書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全國新書目,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