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楠+劉彩霞
摘要:為探討醫學生責任心與學業拖延行為的現狀及相互關系,采用青少年學生責任心問卷和大學生學業拖延問卷對323名醫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學業拖延行為與責任心呈顯著負相關(p<.01);醫學生責任心對其學業拖延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責任心解釋了學業拖延行為21.2%的變異。
關鍵詞:醫學生;責任心;學業拖延
責任心又稱責任感,是指一個人對其日常生活中所應承擔職責、所應履行義務的認識和態度。醫學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的重任,其責任心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其對待學業和工作的態度。學業拖延是指個體明知自己應在既定時間內完成相關學習任務,主觀上也愿意去做,但實際上卻沒有按時完成;或者雖然完成,但卻總是有意推遲啟動或推遲完成。為此,學習者常而體驗到懊惱、悔恨等消極情緒。受主體內外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醫學生的學業拖延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醫學生的培養質量。研究醫學生責任心與學業拖延行為的現狀及相互關系有助于為醫學生學習心理輔導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對360名醫學生進行隨堂問卷調查,共回收323份有效問卷。其中,男160人,女163人;大一103人,大二86人,大三71人,大四63人。
1.2 研究工具。(1)青少年學生責任心問卷[1]:由54道5點計分題組成,分為個體責任心、社會責任心和一般責任心3個維度。得分越高表示責任心水平越強。該問卷信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2)大學生學業拖延問卷[2]:由20道5級計分題組成,分為規劃性不當、組織性不強、主動性不足、獨立性不佳和持久性缺乏5個維度。得分越高表示學業拖延行為越嚴重。該問卷信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3)統計分析工具。SPSS 19.0。
2. 結果
2.1 現狀分析
調查表明,醫學生的責任心總均分為206.38,遠高于理論均值162,說明醫學生的責任心水平較高。醫學生的學業拖延問卷總均分為61.52,與理論均值60接近,說明醫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學業拖延行為。
性別差異分析表明,醫學生在責任心問卷上的得分不存在性別差異(P>.05),但在學業拖延行為方面,男生在責任心問卷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P<.01)。年級差異分析顯示,醫學生在責任心問卷上的得分隨年級的升高而升高,但各年級的得分之間差異并不顯著(P>.05);而在學業拖延行為方面,大一的學業拖延得分顯著低于大三、大四(P<.05),其余各年級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P>.05)。
2.2 醫學生責任心對學業拖延行為的影響
相關分析顯示,醫學生學業拖延行為得分與其責任心總分、個體責任心及社會責任心之間呈顯著負相關(P<.01),但與一般責任心之間相關不明顯(P>.05)。為進一步確定醫學生責任心對其學業拖延行為的影響,以責任心總分、個體責任心及社會責任心為自變量,學業拖延行為為因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詳見表1。
表1責任心與醫學生學業拖延行為的多元回歸分析表(N=323)
變量βtSig.自變量βtSig.
常數量-61.82-29.49.00社會責任心-2.87-9.23.00
自變量個體責任心-2.367.68.00責任心總問卷-3.94-12.58.00
F22.58(P<.01)R0.460R20.212
表1顯示,責任心總分、個體責任心和社會責任心對醫學生的學業拖延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它們解釋了醫學生學業拖延行為21.2%的變異量。
3. 討論
醫學生肩負著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重任,為了提高醫學生的培養質量,各大醫學院校都十分注重對其進行嚴格的職業道德教育。這類教育不僅有專門的課程,而且還滲透在每一門課程的課堂教學之中。受濃重責任心氛圍的影響,醫學生的責任心水平較高,顯著高于理論均值。由于醫學生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其參與公共事務的行為隨之不斷增加。社會實踐必然會耗費醫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而醫學專業課程多,內容難,學業任務繁重的特點又使得他們只有花費相當的時間才能完成相關的學業任務。責任心的提升吻合了社會預期,但卻無法保證個體的學習時間和精力,結果使得醫學生在面對繁重的課業負擔時,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相關的學業任務,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學業拖延行為。因此,醫學生的責任心與學業拖延行為顯著負相關,且能顯著負向預測醫學生的學業拖延行為。
性別差異方面,隨著女性參與意識的不斷覺醒,女性開始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她們開始廣泛涉獵社會的各個領域,積極參與各項社會事務。在社會實踐中,女性的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因此,男女醫學生生的責任心差異不明顯。但性別的性格差異依然存在。通常,男性更為馬虎急躁,女性則更為耐心細致。這使得女生在學業方面具有更好的堅持性,其學業拖延行為自然就明顯低于男生。
年級差異方面,醫學生的責任心雖然會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強,但并沒有出現年級差異。這是因為不論哪個年級,醫學生都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但在學業上,大一的學習任務、學習壓力和學習難度都明顯低于其他年級,多數學生基本能適應,也能按時完成各項學業任務。但到大三后,隨著學業任務和難度的不斷增加,一部分學生開始出現學習困難。同時,隨著醫學生對校園生活的熟悉,各項社會活動也日益增多。分身乏術使其無法在參與社會實踐的同時及時完成相關學業任務,從而出現越來越多的學業拖延行為。因此,大一的學業拖延得分顯著低于大三、大四,而其余各年級間的差異卻并不顯著。
4. 結論
醫學生的責任心水平較高,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學業拖延行為。醫學生的責任心不存在性別和年級差異,但學業拖延行為卻存在明顯的性別和年級差異。醫學生責任心與其學業拖延行為顯著負相關,責任心能顯著負向預測醫學生的學業拖延行為。
[參考文獻]
[1]程嶺紅. 青少年學生責任心問卷的初步編制[D]. 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2.
[2]石楊. 大學生學業拖延特點及其與責任心的關系研究[D]. 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9.
(作者單位:贛南醫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