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麗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了當前最為熱點的話題。近年來,人們討論電子商務時都十分強調信息流、資金流、網站、網上支付等技術實現手段,卻忽略了物流的實現過程。而物流配送則是關系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方面。目前在我國物流業中,有關物流配送體系嚴重滯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并且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因此,本文首先探討了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具有哪些特征;如何建立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體系以及電子商務下的配送應具有的能力等問題,并且討論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以便促進我國的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配送體系
前 言
電子商務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技術、電子郵件技術、電子資金轉賬技術和因特網技術等在個人、企業以及國家間所進行的無紙化貿易活動。目前,電子商務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網上直接進行,交易對象主要是軟件、文藝作品、廣告等以服務為主的無形商品;另一種是網上訂貨,以傳統方式交貨,交易對象主要是各種有形商品。因為電子商務交易的絕大多數商品都是有形商品交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實際物流的操作,即能否及時把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不僅是商業領域的一次革命,也對物流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比如它使得物流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供應鏈的長度縮短了以及供應鏈中貨物的流動方向有由“推動式”變為“拉動式”等。電子商務下的物流能否以低成本、高效率、快響應、少發錯誤率地實現物流配送是電子商務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物流配送體系的不健全,嚴重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使電子商務較傳統商業的優勢— — 快速、便捷消失殆盡,轉而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因此,本文就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的有關問題作一些探討。
1.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配送的基本特征
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較傳統的物流配送,在配送觀念、配送管理、配送時間、配送過程、配送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轉變,更容易實現信息化、自動化、現代化、社會化、智能化、合理化、簡單化,使貨暢其流,物盡其用。由此可見,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除具備傳統物流配送的特征外,還具備以下基本特征:
1.1物流配送信息化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配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或代碼化、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沒有信息化,任何先進的技術設備都不可能應用于物流領域。實現信息化管理是新型物流配送的基本特征,也是實現物流配送現代化和社會化的前提保證。
1.2物流配送現代化
物流配送現代化表現為配送手段和經營管理的現代化,要求實現物流配送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和整體優化等。傳統的物流配送雖然也具有相當的現代化程度,但要求并不是十分嚴格。與電子商務下的新型物流配送相比,無論在水平、范圍、層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和欠缺。現代化程度的高低是區別新型物流配送和傳統物流配送的一個重要特征。
1.3物流配送社會化
物流配送社會化程度的高低也是區別新型物流配送和傳統物流配送的一個重要特征。很多傳統的物流配送中心往往是某一個企業為本企業或本系統提供物流配送服務而建立起來的,有些配送中心雖然也為社會服務,但同電子商務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所具備的真正社會性相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配送業應具有的能力
根據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的特點,為適應電子商務的需要,電子商務下的配送業在繼承傳統配送業的基礎上,必須具有信息處理數字化、倉儲管理自動化、貨物配送網絡化和配送進程透明化的能力。
2.1信息處理數據化
配送中心的每一個庫房都配有計算機終端,并與企業內部局域網的中心服務器相連,采用自動計量、光電識別和條形碼等技術,將所有貨物的品名、規格、數量、儲存位置、貨源、出入庫時間等相關信息轉變為數字信號并導入服務器的數據庫中,實現數字化管理。
2.2倉儲管理自動化
對于大型的配送中心,自動計量裝置、高層自動貨架、自動分揀機、無人搬運車、自動堆垛機等自動設備和裝置,都由中央控制室中接入網絡的計算機進行控制,一旦從網絡傳來的電子出貨單得到確認,計算機就會綜合各份單據的內容,制定最優的貨物組合和最優的配送路線,并控制各種設備按品種、規格、數量自動提取貨物。將同一配送批次的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不同數量的貨物送達相應的裝運區,同時打印出有收貨人、送達地點、送達時間、品名、規格、數量、作業序號等信息的配送單。當貨物入庫時,設備能自動計量并讀取貨物的條碼,由計算機控制將貨物歸類存放。
2.3貨物配送網絡化
由于互聯網的特性,傳統的商務活動空間和時間觀念發生了徹底變革,在網絡上近在咫尺,但在地理上卻天各一方。為了解決地理距離給配送帶來的困難,配送中心必須在其財力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多的在不同的地點設立分中心,以擴大配送區域,爭取更多的業務份額。中心與分中心之間通過互聯網或外聯網連成配送網絡,實現彼此間信息交換,找出最優的配送路線,實現配送成本的最低化。另外,配送業之間也可實現互聯,在利潤或潛在利潤大于委托費用的前提下,可借助他人的網絡,實現覆蓋區域以外的配送。
2.4配送進程透明化
配送中心可借助全球定位系統提供的定位服務,對其所發送的重要的或大宗的貨物進行定期甚至連續跟蹤,直到將貨物送到用戶手中,從而能了解任何一批貨物配送的詳細進程,并在一定程度上為貨物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3.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體系
在我國,要突破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瓶頸,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建立一個社會化、產業化、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目前,除電子商務網站在各主要城市建立自己的產品配送和售后服務中心外,比較切實可行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3.1建立聯合型物流配送中心
聯建物流配送中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一家或多家電子商務網站與物流企業聯合,分別承擔不同功能,可以有效節約建設投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益,同時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通過資產重組,發揮各自優勢,實現電子商務網站與物流配送中心的同步發展。另一種是網站和生產企業進行聯合,共同建設。
3.2建立改造型物流配送中心
這是指充分利用原有儲運企業和物資企業的場地、設備及購銷渠道優勢,進行技術改造、管理創新、功能完善,使之轉化為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3.3建立代理型物流配送中心
這是指網站本身并不經營配送業務,由某供應商或物流配送中心代理完成。其一般程序是:網站與某一代理機構或個人簽訂合約,通過雙方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擔負網站的商品配送任務。
4.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配送存在的問題
4.1我國企業對物流配送缺乏正確的認識
雖然我國對物流配送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學術界中也產生了很多研究物流配送的人士,他們對其了解和認識已經上升了一個層次。
4.2物流配送的發展制度不健全
當前物流配送的發展制度極其不健全,物流配送的制度主要是包括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場準入或退出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目前我國企業有關物流配送發展制度,還適應不了企業經營的需要,也滿足不了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企業應該不遺余力地根據經濟合理原則對物流資源的再配置進行合理化改進。
4.3物流配送的人才短缺。
目前,國內的物流配送中存在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物流配送只是簡單的買賣過程,而不需要過多的先進技術,也不需要高端的人才,因此,我國在物流配送方面的教育十分落后,高等院校中只是設置了簡單的物流專業課程;研究生及博士生層次中對物流的教育剛剛開始起步;職業教育更加貧乏,物流配送的專業性培訓也不多見。
4.4物流配送的效率較低
目前,大多數配送中心忽略了配送設施的改進,甚至在很多的配送中,是以自行車或公共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這樣落后的配送設備,在根本上就已經降低了配送的科學性,不僅會導致配送成本過高,配送效率低下,也會導致配送產品的不安全性,配送人員無法掌握配送產品的安全送達。
4.5物流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國有很多物流配送中心,宏觀管理不健全,對于不同地區的配送中心職責規定不明確,地點及資費規劃不合理,結果人們抓不住重點,使得重復建設物流設施,結果導致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宏觀上配送中心區域布局的嚴重不合理;從微觀上看,很多企業看不清自身的實際能力,對市場環境不了解,無法明確自己發展的需要,結果這些企業盲目的加入電子商務體系的物流配送手段,沒有合理的技術指導,只是在原有物流配送平臺的基礎上簡單拼湊,結果導致了配送中心的混亂,以至于無法正常開展業務。
4.6配送成本過高。
電子商務公司的配送不僅面向批發商和零售商,還要直接面對大批的最終消費者,況且電子商務不受時間、地域上的限制,因此較難形成集中的有規模的配送流量,由此造成配送任務復雜而瑣碎,成本居高不下。
4.7配送渠道不完善。
現在電子商務企業對商品的配送渠道主要有:(1)自己建立配送網絡,組建配送隊伍,獨立完成配送業務。 (2)電子商務企業與其它的配送公司簽訂配送協議,交給他人完成配送業務。 (3)采取網上購物,網下就近商店付款取貨的形式。
5.解決電子商務環境下配送問題的相應措施
5.1健全物流配送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配送認識不夠、人才缺乏、發展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應該提高認識,引進人才,健全物流配送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具體的說,加大全社會的宣傳力度,在比較大的物流配送公司進行定期的專業物流配送知識輔導,上至領導下至員工,提高成本意識,配送效率意識。國家應盡量組織專家學者明確物流配送的相關概念,使物流配送概念規范化。另一方面,引進高校的物流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因為他們具有物流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夠在物流配送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次,國家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成立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完善物流配送方面的市場機制,使物流配送企業的經營順利進行。
5.2將物流配送業務交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完成。
針對配送效率較低、配送成本較高、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可以將物流配送業務交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完成。因此,電子商務企業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簽訂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利用他們的專長,有利于物流配送系統的完善,能夠擴大電子商務的業務范圍。
5.3建立良好的配送費用控制體系。
針對物流配送費用高的現象,可以建立良好的配送費用控制體系。網絡零售商針對不同在線商品,綜合考慮交貨期、配送服務水平、庫存產品結構等因素,通過對銷售數據反饋比較分析,劃分成不同客戶類型,建立起合理配送費用分攤和控制體系,并結合處理每筆訂單成本、每單位商品成本及供應商成本,控制和減少無效費用支出。還應與電子商務公司建立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有利于物流企業制定長遠投資和服務計劃,有利于加快新的物流配送技術的利用。
5.4建立社會化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網絡。
針對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配送渠道不完善的情況,可以與電子商務企業共同投資,建立社會化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網絡。如果每個電子商務企業都建立自己獨立的物流配送網絡,那么,一方面,由于建設費用投入高和自身的物流量的不穩定因素使得物流配送經營管理成本偏高;另一方面,由于重復建設,造成無謂的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這種物流配送方式是目前我國電子商務領域應當考慮的一種方案。
6.改善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配送體系的對策建議
6.1改善物流產業的發展政策
要想從根本上改善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就要從制定其發展的目標,-改善其發展戰略開始。目前,我國缺少的是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而現代化的物流體系是建立在先進的物流設施基礎上的,因而,政府應統籌規劃,不斷引進先進的理念,從加大力度建設物流基礎設施開始,改變原有陳舊的物流平臺,建立以重要經濟區域、中心城市、沿海港口城市為依托的現代化物流網絡平臺。
6.2建立大型綜合物流配送中心
所謂大型的綜合物流配送中心,并不是指物流配送的規模很大,而是指擁有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多功能、集散能力強、輻射能力廣的社會化物流配送中心。目前,我國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是缺乏人性化、規模化的配送模式,一方面,銷售商所掌握的物流服務資源不足,以至于難以找到滿意的物流代理商;另一方面,國內物流企業繁多,網絡上的物流資源過于豐富,使得銷售商難以把握切實可行的物流服務信息。
6.3發展現代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電子商務企業作為物流配送的快捷網絡平臺,目前已經成為了國內企業物流配送服務的首選,而這樣的網絡平臺存在著肆意組建物流配送體系的問題,使得企業無法將資源集中在核心能力上,結果造成了資源的重復與浪費,無法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另外,電子商務企業通常都缺乏足夠的資金和精力,沒有專業建立大規模的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的技術經驗。因此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也就是說把物流外包并交與第三方處理。
6.4利用第四方物流配送體系建立公共信息平臺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的擴張和重復利用已經成為了企業目前的最大問題,而如何將信息公有化,科學化將成為物流配送體系的關鍵所在。這種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就是“第四方物流”。它可以將所有用戶輸入的資料都直接載入公共數據庫內,以便進行各種各樣的數據處理。所有的用戶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互動式的經營。這樣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對社會資源進行了科學的整合,從根本上體現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的狀態,也解決了社會物流資源充分利用的問題。
6.5加快物流產業的規范化進程
對物流行業來說,需要用標準化、規范化的方式將供方與需求方的所有物流環節有機的鏈接起來。如果沒有相適應的物流接口標準,則各個環節的鏈接難度將會增大,所需的成本也將會過高。物流業的規范和標準,還應對有關細節作出明確規定。物流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可以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等;對于消費者來說,標準化、規范化的物流服務有利于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和購買信心。此外,我國還應加快物流人才培養和培訓,積極引進物流人才,不斷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術,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
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與論述,我們對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其中我們知道: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電子商務下物流配送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何構建物流配送體系以及解決物流配送方面的問題。合理地構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系統,實現物流配送體系的社會化和產業化,是實現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物流配送的社會化和產業化是指流通代理制與配送制相結合,通過合理化布局的社會物流網將分散的物流集中起來,形成產業,實現物流的規模效益和企業零庫存生產。其關鍵是建立適合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根據國內外連鎖企業的經驗,建立物流中心的途徑主要是自建、改建、聯建和代建等方式。在配送中心加強硬件和軟件的建設,實現物流配送體系的現代化,并且制定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方案,來滿足電子商務對物流配送體系的要求
因此,在今后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方面,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研究,找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我國的物流業發展方興未艾,今后的發展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我們應抓住機遇,勇敢的迎接挑戰,使我國的物流配送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前進。
[參考文獻]
[1]崔介何主編.《電子商務與物流》2002.4中國物資出版社,
[2]丁立言,張鐸主編.《物流配送》.2002.4.清華大學出版社,
[3]宋文官.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5—126.
[4]邵曉峰,季建華.面向網絡經濟,發展電子商務物流【J].管理現代 化,2000,(3):24-27.
[5]何楊平,韓海雯,張瀟元.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47-253.
[6]官東.建立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的構想【J】.青海大學學報,2003;(1):79-81.
[7]藍慶新.建構和完善我國多層物流配送體系【J】.現代經濟探討,2003;(7):52-54.
[8]屈冠銀.電子商務物流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
[9]杜紅權,郭耀斌.如何建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J】.商業時代,2004.
[10]宋文官.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5-126.
[11]邵曉峰,季建華.面向網絡經濟,發展電子商務物流【J】.管理現代化,2000,(3:):24-27.
[12]劉聯輝.配送實務【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52-57.
[13]趙家俊,于寶琴.現代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北京大圩出版社,2004.247-253.
[14]Zef Damen,Wijnand Derks.Business—to—business E-eommeree in a Logistics Domain[J].B2B eBusiness Today,2006.
[15]S. Raghunathan.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 A note on its value when demand is nonstationary. Management Science, 47 (4) (2001), pp. 605–610.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交通稽查支隊,山東 日照 27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