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純漪
摘要:漢語和英語分屬于漢藏語系和印歐語系,漢藏語系和印歐語系在語法表現形態上有著很大的差別。英語其歷史發展大概劃為三個階段:古英語,中世紀英語和現代英語,古英語和中世紀英語在其語法表現形態上非常豐富,時態、體態以及語態上在詞匯的表層特征上都有豐富的體現。而漢語在時態和語態上則缺乏通過某一類詞匯形態的變化來體現其變化。而Lado提出的對比分析理論指出通過對比母語和目的語的相似或不同之處可預測二語學習者所面臨的問題。而漢語與英語語法表現形態的巨大差異必然會給中國初中生英語語法的準確掌握帶來阻礙,本文試圖實例分析漢語語法對中國初中生英語語法學習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漢語語法;英語語法;負遷移
一.對比分析理論與相關研究
Lado(1957)提出通過系統對比母語和目的語的特征可以預測外語習得者在學習外語時所面臨的問題,當母語和目的語的某些語言特征相似或相同時,母語就會對外語的學習起到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的作用,而當母語和目的語的某些語言特征不同時,母語就會對外語的學習起到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的作用。盡管目前對比分析理論受到語言學界很多專家學者的質疑,但是它對英語教學和研究仍然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其基本的三個層面:語音,語義,語法。如果要對一種語言體系進行系統的分析,就需要對這三個層面進行科學系統地描述與分析。因此,如果要想全面科學地了解目的語和母語之間的相似點與不同點,就需要對兩種語言的語音,語義及語法進行科學細致地對比分析。從而,外語學習者才能對外語學習有了全面科學的認識,促進其科學準確地學習目的語。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其基本結構單位是字;而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其基本結構單位是詞和句子。這種差異必然影響語言結構的脈絡。因此,英語的句法結構中主語和謂語是一個句子的核心結構成分,而依附于它們的其他結構成分則是附屬成分如定語狀語等。這樣英語的語法就包括詞法和句法即詞語的形態變化,句法研究句子的構造規則。而英語的詞法首先要接受語法規則的支配,一個詞必須屬于某一特定的“類”,構詞的方法也與主謂框架的控制有關。由于英語的語法框架的這種特點致使進入主語和謂語的名詞和動詞必須保持一致的,這樣名詞和動詞為了保持關系的一致性,它們就必須有一定的形態變化。漢語和英語在語法結構層面的這種差異性,必然會給中國初中學生學習英語語法帶來阻礙。
二.漢語語法對中國初中生英語語法學習的負遷移影響
上述可知,漢語和英語的語法系統存在較大差異,而對比分析理論為我們的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教學實踐指導。英語語法的雙軌制是以主語-謂語這一結構為中心,詞類的形態變化是服從于主語-謂語這一框架結構的。因此,英語中存在詞語的單復數變化、格的變化、時體的變化以及語態的變化,早期的英語是一種屈折語,隨著英語的發展屈折變化的形式在開始簡化,但是仍然保留著部分詞語形態的變化。而漢語是一種缺乏詞語形態變化的分析語或稱為孤立語即通過虛詞和固定的語序來實現語法意義。這種語法實現形式的差異使得中國初中生在學習語法的時候會出現很多錯誤和問題,他們通常借助漢語的語序和語法來學習英語的語法,所以在翻譯英語句子和寫作當中會產生很多不合乎英語語法的句子。我們設計了三種題型來檢測中國初中生學習英語語法遇到的問題和所犯的錯誤,下面是我們設計的部分題型展示。
一.單選題
1. The policewaiting for the boy now.
A. are B. is C. was D. were
2. My friendthe army in 1989.
A. joins B. join C. joined D. has joined
3. Therea basketball match in our school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will have B. will be C. is going to have D. would be
4. The buildingtwo years ago but it looks quite old now.
A. built B. was built C. is built D. builts
5. The studentsbusily when Miss Brown went to get a book she in the office.
A. had written, left B writing, has left C. had written, had left D. were writing, had left
二.根據括號里所給單詞的正確形式填空
1. He told me he(meet) her before.
2. We(give) some flowers for our teachers last Teachers Day.
3. Whatyou(do) tomorrow?
4. She(catch) the first bus every morning.
5.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I(finish) ten books.
本題型通過英語專業學生在初中實習期間發放給所在班級初一年級三個班的學生180人,一共三道題型100道題,兩節課完成,不允許查閱詞典及相關參考書籍,共發放180份試題,收回有效試題160份。從三種題型的得分情況看,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每題平均得分55%,選擇題存在猜測的可能性。當需要他們用所給詞正確填空和改寫句子時,得分率降為45%。所以,這三種題型較全面的反映了中國初中生在學習語法中存在問題:主語-謂語一致框架結構帶來的單復數一致、格的變化、時體的變化。上述對比漢語和英語的語法體系可知,英語保留著一定數量詞的曲折變化來體現語法功能;而漢語則是通過虛詞和固定的語序來表達語法功能,缺少詞語的曲折變化實現其語法功能和意義。所以,初中生在開始階段學習英語語法時通常要借助漢語的語法體系,如當主語he充當主語時,謂語動詞需要用第三人稱單數來與主語保持一致性,而漢語中不存在這種語法框架,所以在選擇或填空時,75%的學生都不能正確運用謂語動詞的形式。在英語中疑問句的表現形式多借助助動詞或情態動詞來完成,而漢語中則是在句尾添加疑問詞而不改變句子的語序,所以在英語疑問句的學習過程中,70%的學生沒有改變陳述句的語序和應用助動詞。綜上所述,由于漢語和英語在語法功能的實現形式上有著巨大的差別,這就導致了初中生在學習英語語法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錯誤,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充分掌握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實現形式的差異,使得學生能夠系統科學地掌握英語語法并能夠正確運用。
[參考文獻]
[1]Lado, R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Ann Arbor
[2]徐通鏘. 基礎語言學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陜西安康學院外語系,陜西 安康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