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清+潘燕
2014年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將有關部門發布了《人民檢察院終結性法律文書互聯網公開工作規定》征求意見稿,這標志著檢察機關在終結性法律文書上網、深化檢務公開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檢察機關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的意義
1、有利于推進司法公正
檢察機關的終結性法律文書不僅僅是一紙文書,它是承辦人乃至整個檢察院在對案件全面把握、分析、適用法律后做出的最終判斷,既是傳遞司法信息的重要媒介,也是檢驗司法工作的有力工具。終結性法律文書的公開,是外界可以通過法律文書了解司法,檢察機關行使檢察權不再是僅有“鴻儒”可談的司法過程,而變成實實在在的“白丁”可知的“看的見”公正。近年來我國傳媒產業發展迅猛,大眾已習慣通過各種社交工具及網絡媒體獲知信息,對于一些相對敏感、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案件,檢察機關及時在網絡上公開相關法律文書,既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又對媒體輿論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將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有機連接。
2、有利于提高執法辦案水平
終結性法律文書網上公開就意味著每個公民都可以訪問網站、瀏覽法律文書,這就會倒逼案件承辦人抱著愈發謹慎、細致的態度撰寫法律文書,而每一份法律文書從制作、逐級審批、出具紙制版到最后網上公開,每一道程序都要經過認真、仔細、反復的修改、校對。這無疑有利于提高法律文書的質量,避免低級錯誤的產生。與此同時,檢察官也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增強責任意識,化壓力為動力,寫出高水平的法律文書。
3、有利于深化檢務公開
法律文書的公開是檢務公開的核心內容,借助網絡這一工具既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深化公開的需要。檢察機關行使檢察權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的法律文書,這些法律文書既記錄了權力行使的情況,又是程序公正與實體正義的物質物化體現。而檢察機關在辦理案件過程中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具體程序本身就是對外公開,且屬于形式公開。而案件辦理過成中形成的案件審查報告等文書,基于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檢察機關內部的制度要求則不屬于對外公開的范疇,因此作為承辦人審查報告“濃縮版”的終結性法律文書的公開對于檢務公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作為檢察機關行使檢察權的載體,終結性法律文書是檢察機關對案件的每一階段提出的結論性意見,是檢察機關在個案中“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的集中體現。
二、蚌埠市蚌山區檢察院法律文書公開情況介紹
對檢察機關的終結性法律文書進行公開,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重要途徑,是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和檢務公開的重大舉措。蚌山區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自成立以來,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立足“管理、監督、服務、參謀”四項職能,做好對外律師接待以及查詢工作。目前,本院積極謀劃開展終結性法律文書網上公開工作,預計近期將利用蚌山檢察微博這一平臺,對部分比較有代表性、社會影響較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的相關終結性法律文書進行公開,充分利用媒體、群眾的“微力量”,切實增強檢察機關辦案工作透明度,促進規范、公正、文明、廉潔執法。
三、關于終結性法律文書網上公開的建議
1、增強法律文書的說理性
撰寫法律文書的承辦人大都經過法學院校的專業教育,或者從事司法工作多年、辦案經驗豐富,法律人的職業要求及思維習慣使得我們在書寫法律文書時使用法言法語,需要具備專業知識方可讀懂。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后,公眾閱讀法律文書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個檢察機關進行普法教育、公眾對檢察機關進行法律監督的過程,而目前的法律文書多較為簡單、凝練,缺乏深入的說理內容。當然法律文書作為檢察機關檢察權的物化體現,已有固定版式,不能更改,全都使用日常生活用語既不切實際也有損法律文書的嚴肅性。但是檢察機關可以針對法律文書的不同適用對象,在維持既有版式、保障法律文書嚴肅性的基礎上,針對案件的事實認定和理由、法律適用和理由等方面進一步說理,增強法律文書的說理性。
2、公開應當以全面、全方位為原則
終結性法律文書的公開應當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并明確規定例外的情形,不公開的法律文書應當由案件承辦人報請逐級審批后方可不公開。此外若文書中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等內容,應當對相應部分予以刪除或者虛化處理,但是如何認定文書中的內容不宜公開,由哪個部門來認定不宜公開內容,這些都是在今后的司法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終結性法律文書的公開不應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應當是全方位公開。公開的內容應當包括案件由來、案情、現有的證據及其采信情況等內容。法律文書公開后,案件承辦人還可以向當事人或社會公眾就文書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合法性和正當性解釋。
3、公開要注重實效性
終結性法律文書的公開向公眾表明了檢察機關維護其知情權、監督權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本身就會是公眾對檢察機關產生一種信任感。疑心生暗鬼,檢察機關若是在公開過程中不及時,則會使公開的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會使公開制度流于形式。以起訴書為例,起訴書若在人民法院已作出生效判決后再行公開,公眾早可以通過旁聽庭審知曉起訴書內容,此外法院的判決書中也會對檢察機關的公訴內容予以列明,此時起訴書再公開其時效性已經喪失,公開的實際效果較差、意義不大。“遲來的正義是非正義”,同樣起訴書及時公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開。
4、明確監管職責和救濟途徑
《人民檢察院終結性法律文書互聯網公開工作規定》(征求意
見稿)第十三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案件辦理部門、案件管理部門應當對互聯網公開的終結性法律文書進行監督管理。但是實際工作中辦案部門與案管部門應當如何劃分監管職責并無明確規定,這樣容易出現推諉情況。此外若是公眾發現檢察機關存在對終結性法律文書應當公開而不公開、雖已公開但是公開的不全面等行為,在向該院申請后并無答復或者更正,其知情權與監督權又該如何救濟?筆者認為應當明確對違反法律文書公開規定的救濟程序及相應的法律責任,允許公民對檢察院不公開、不完全公開法律文書的行為向上一級檢察院提起復議。
(作者單位:蚌山區人民檢察院,安徽 蚌埠 2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