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常忠山
近年來,山東省檢察機關將派駐檢察室建設作為基層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其與執法規范化建設、檢察信息化建設一起放在檢察工作全局的高度加以謀劃。筆者以所在檢察院5個派駐檢察室建設實踐為視角,對派駐檢察室職能作用發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調查,以期對進一步強化派駐檢察室工作提供些許有益參考。
一、東明縣院派駐檢察室建設基本情況
2012年下半年,東明縣檢察院按照省、市院工作部署,正式啟動派駐檢察室建設工作,先后建成派駐菜園集檢察室、派駐東明集檢察室、派駐劉樓檢察室、三春集檢察室及派駐陸圈檢察室等5處檢察室。工作中,檢察院黨組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以職能規范化、機構正規化、運行標準化和隊伍專業化為方向,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建設,做到重心下移、檢力下沉,抓基層、強基礎,邊探索、邊總結、邊規范、邊完善,強力推動,使得派駐檢察室建設工作迅速鋪開。工作開展以來,依法受理涉農職務犯罪線索10多件,協助查辦案件8起;提供訴訟監督線索9件,監督糾正社區矯正違法6件。同時,通過建立刑事和解、檢調對接和釋法說理工作機制,化解矛盾糾紛30余起,提供法律咨詢1100余人次,協助解決群眾醫療、低保、維權救助等問題42件次,得到當地黨委政府及人民群眾的贊譽和認可。
二、職能作用發揮情況
(一)立足檢察職能,服務社會發展。緊緊圍繞當地發展大局,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檢察職能,充分發揮派駐檢察室同人民群眾緊密接觸的優勢,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了實實在在成效,獲得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如該院派駐菜園集檢察室從服務縣支柱企業石化集團發展入手,深入企業就安全生產問題進行全面調查,撰寫并向縣委呈報了《關于對東明石化集團周邊重大安全隱患的調查報告》,縣委書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相關部門整改落實,有力促進了相關問題的順利解決。2013年以來,東明縣委主要領導還分別對該院派駐三春集檢察室撰寫的《關于長興集鄉村民飲水及學校危房改造情況調查》、派駐陸圈檢察室撰寫的《關于采油六廠管道被占壓情況的調查報告》等多篇報告進行批示,對派駐檢察室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延伸監督觸角,提升執法效果。派駐檢察室作為檢察機關的派出機構,是檢察機關職能的延伸和拓展。派駐檢察室充分發揮前沿陣地作用,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對基層執法的法律監督。如與監所檢察部門、司法局社區矯正辦公室以及基層司法所建立對接交流協作,通過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社區矯正聯系溝通常態化;建立完善檔案臺賬,推進社區矯正管理工作精細化;加強監管執法監督,促進社區矯正工作程序規范化;注重日常管理服務,展現社區矯正執法行為人情化;定期開展社區矯正對象走訪活動等,有效深化了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促進了派駐檢察室工作的深入發展。
(三)促進農村基層社會矛盾化解,維護穩定和諧。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中央對政法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檢察機關落實上級黨委要求、服務發展大局的職責所在。2013年以來,派駐檢察室以深入推進“五進兩服務”大走訪活動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主線,積極開展社會矛盾化解工作,把排查觸角延伸到鎮街、村莊、企業、學校等,隨時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信息,特別是有關涉法涉訴的矛盾問題,確保及時發現和掌控,努力將各種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如2013年,某行政村的幾名村民到菜園集鎮派駐檢察室來反映該村村委會干部的經濟問題,接訪員詳細詢問了來訪的村民反映的問題并做好記錄之后,報經領導批準,及時分流到反貪局偵查科室進行查處,及時查清了村民反映的有關問題,并監督該村村委會進行帳目公開,消除了群眾誤解,來訪群眾對辦案結果和服務態度十分滿意,避免了一起可能引起上訪事件的發生。
(四)便捷群眾訴求,服務改善民生。工作中牢固樹立人民檢察為人民的執法理念,變過去的坐等接訪為主動下訪走訪,檢察室工作人員主動走街串巷進農戶、下田間,深入群眾,邊宣傳邊走訪,直接傾聽群眾訴訟,積極服務和改善民生,得到了農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如經與縣水務局協調及多方努力,有效解決了東明縣吉官營村新農村建設中村民吃水問題,使得村民多年來靠老式壓井吃水的現象成為歷史,喝上了水質合格的深井水。在黃河灘區,派駐檢察室邀請高級農業專家為群眾實地講解麥子收獲期應注意的事項,麥田玉米套種應注意的問題,夏季玉米種植對土壤溫度、濕度的要求,以及夏季農田管理、藥物噴施等方面的技術知識,為灘區百姓“三夏”生產保駕護航,還把從縣種子公司選購的1000余斤優質玉米良種發放到困難群眾的手中,群眾對派駐檢察室的工作非常滿意。
此外,派駐檢察室在加大檢察宣傳、樹立良好形象上,在加強與業務部門的工作對接,有效提升檢察工作綜合執法實力上,都取得了比較顯著成效。當地黨委政府對派駐檢察室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對派駐檢察室工作熱烈歡迎。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缺乏法律有效支撐。在現有的基層司法機構體系中,相較于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的設置,派駐檢察室的設立依據比較薄弱。唯一可勉強作為設立依據的,是高檢院1993年4月頒布的《人民檢察院鄉(鎮)檢察室工作條例》,但該《條例》只是一個原則性規定,缺乏可操作性。相較于《人民法院組織法》和《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等法律規范而言,其效力明顯存在差別。
二是職能作用發揮不明顯。由于《人民檢察院鄉(鎮)檢察室工作條例》規定的檢察室職責過于原則,派駐檢察室往往只是被動地協助派出檢察院開展業務工作,工作的主動性、機動性和獨立性都不強。同樣作為基層派出機構,人民法庭具有明確的裁判職能,派出所具有治安、戶政管理職能,鄉鎮司法所也具有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制宣傳職能。這些派出機構在扎根基層、面向群眾的同時,都具有十分獨特而清晰的職能定位,能夠直接服務于鄉鎮基層發展大局,具有其上級機關無法取代的優勢。
三是保障機制不太健全。人員、辦公場所、經費是工作開展的決定因素,但在實踐中,這些因素卻成了派駐檢察室工作正常開展的阻力。如人員編制配備,按照上級檢察院的要求,新設立的派駐檢察室必須是科級單位,而按編制機構管理原則,派駐檢察室由縣市區編委批準,但科級單位需市級批準,在爭取派駐檢察室設置過程中主要靠協調解決,制度層面的保障還不太充分。
四、對策建議分析
一要努力解決派駐檢察室設置法律依據問題。建議對《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進行修訂,明確派駐檢察室的法律地位,合理定位派駐檢察室職能,要避免出現兩個傾向,一是不能泛化,不能超越檢察職能大包大攬,避免什么都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二是不能虛化,不能停留在簡單的掛牌成立一個機構淺層面上,應該賦予檢察室一定的實際職權。
二要制定、完善制度規范,強化派駐檢察室與有關檢察業務部門的工作銜接。充分發揮派駐檢察室身在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努力提高派駐檢察室的業務能力和規范化工作水平。只有積極作為,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加體現派駐檢察室存在的價值,才能實現更好地發展。雖然近幾年,各級檢察院都先后開展了派駐檢察室與業務部門對接的探索工作,省、市院也先后制定、出臺了一些制度,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系統的制度體系,必須繼續開展進一步的實踐探索。
三要建立堅強有力的保障體系。認真落實機構編制、辦公經費、辦公場所、信息裝備等基本保障,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溝通協調。但也不能因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就喪失職能發揮的獨立性,鄉鎮檢察室依然要獨立行使法律監督職責,處理好自身職責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此外,爭取更多的人員編制是確保鄉鎮檢察室成功建設的根本,要敢于把業務骨干或有潛力的年輕干部派駐到檢察室工作,使派駐檢察室成為培養鍛煉后備人才的前沿基地。
四要嚴格規范鄉鎮檢察室管理。堅持設立與管理并重,進一步強化管理意識,把加強檢察室的規范管理作為一項基礎工作來抓,努力形成“體系健全、管理規范、制度完善、運轉有序”的體制和機制。上級院要對下級院的派駐檢察室工作進行年度考核評比,而派出院要對檢察室集體和個人的工作業績,按照全院標準統一考評,確保做到檢察室工作不游離于全院管理之外。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檢察院,山東 東明 2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