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東 GAO Xiao-dong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文信息中心,南通 226001)
(Graphic and Text Information Center,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antong 226001,China)
隨著開放存取服務模式的不斷發展以及圖書館文獻資源載體的逐步演變,圖書館的文獻管理和服務方式由傳統的人工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方向發展。以數字化存儲文獻資源的數據庫技術逐步成熟,特色數據庫也就應運而生。特色數據庫建設是高校圖書館開展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具不完全統計,全國768所高校圖書館建設完成各類特色數據庫192個[1]。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還處于起步階段,建設力度不夠大,建設目標不夠明確,建設成果不能互通,建設過程中沒有參照統一的標準。可持續化發展的特色數據庫建設方案是當前高職院校圖書館亟需研究的課題。
特色數據庫是指依托館藏信息資源,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對某一學科或某一專題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評價、處理、存儲,并按照一定標準和規范將其數字化,建設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資源庫[2]。特色數據庫的分類從存儲描述上可分為文獻、數值型、事實型等源數據庫及目錄、題錄、文獻等書目線索參考數據庫;從存儲文獻的內容可分為高校特色數據庫、學科特色數據庫、地域特色數據庫、人文特色數據庫等[3]。
1.1 特色庫建設重在“特色”
1.1.1 資源有特色 建庫初期的選題決定了特色庫建設的內容,而特色庫的選題又是依據自身的優勢學科和館藏特色,這保證了特色庫的資源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唯一性。在資源的建設過程需要加強組合和領導,不能一味的追求數據量而盲目的上傳資源,上傳的資源應與本特色庫主題密切相關以保證檢索的命中率。特色庫就是“專賣店”,“專賣店”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特色庫便失去本質意義,特色庫的生命力也就不復存在。
1.1.2 技術手段有特色 高校圖書館一般采用兩種方式搭建特色庫平臺,一種是自行開發與合作開發建庫平臺,另一種是采購成熟的建庫平臺。比較知名的建庫平臺有北大方正的DESI、清華同方的TPI、北京拓爾思的TRS。這些平臺的資源維護與管理一般采用C/S架構,而讀者對資源的檢索與利用采用B/S架構設計。系統提供便捷的紙質資源電子化工具,以便用戶進行內容加工。多用戶對音視頻等流媒體數據的請求,服務器均能提供較好的支持。
1.1.3 建設理念有特色 特色庫的建設首先是“建議致用”,特色庫平臺的用戶體驗度是建設和優化的重點。一個優秀的特色庫應該具備互聯網先進的用戶檢索和數據關聯技術理念。其次,特色庫的建設應該讓用戶參與,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圖書館館員的數據管理經驗高于讀者,但鑒于圖書館員的學科知識單一,對于跨學科的資源把握還需要來自學科領域讀者的建設參與。讀者與圖書館員保持信息互通機制,讓讀者的需求占主導地位。
1.1.4 資源服務有特色 高校圖書館的特色庫一般服務于本校師生的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資源的應用面較窄,資源的利用率得不到最大化。特色庫的建設和發展應該走社會化有償服務道路。一方面,服務社會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支持,社會對特色庫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有償服務過程中獲得的經濟效益為特色庫的提升和再發展提供資金來源。
1.2 特色庫建設的意義
1.2.1 現代信息服務模式的要求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指標》將特色數據庫建設作為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在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管理中心(CALLS)“十五”建設中也明確提出大力建設“全國高校專題特色數據庫”。
1.2.2 發揮優勢學科的信息服務水平 由于高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不同,圖書館經過多年的積累,收藏了大量的優勢學科資源,形成豐富的特色館藏文獻。特色紙質文獻經過加工和整理形成特色庫可以有效提升優勢學科的服務水平的廣度和深度。
1.2.3 實現資源優化與共享 特色庫的建設,在高校圖書館之間互通有無,有利于充分發揮各自館藏文獻的價值,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分布建設、協調管理、聯合建庫,統籌服務,避免了建設的重復和盲目,為特色庫的推廣和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2.1 先期準備 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應該順應時代潮流、縱觀國際國內建設趨勢。在建庫初期,需要開展大量的調研活動,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并邀請同行專家對建設方案進行評估。充分考慮建庫的成本與實用性價值,明確“建以致用”的工作思路。服務的對象要從本校著手,放眼社會,對社會潛在用戶進行廣泛的需求調研和征集。
2.2 建庫的原則把握 特色庫建設的首要原則就是在“特色”二字上做文章,有特色才能體現數據庫的建設價值。利用本館的館藏紙質文獻資源特色建設具有學科特色的數據庫;根據地域優勢建設具有人文特色或者政治、經濟特色的人文特色數據庫;收集和整理本校師生撰寫的論文、著作、以及碩博論文建設校本特色數據庫。第二,建設內容要廣泛。特色庫的內容應圍繞選題采用多種形式的文獻收集和加工。第三,建設過程有規范。特色庫的建設標準有規范可尋,參照統一的行業建設標準不僅能少走彎路,節約建設成本,還能與其他同學科數據庫形成資源共享、互通有無。第四,建設過程要持續。一方面,特色庫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資源累積過程,不能為了特色建庫而建庫;另一方面,在人員的配備以及資金的投入上要有充分的保障。
2.3 特色庫建設與有償服務 高職院校圖書館為讀者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是無償的,其經費依賴于本校的財務分配,這使得圖書館面臨經費緊張的尷尬局面。特色庫的建設成果在服務本校師生的同時,應該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一方面,特色庫的利用率最大化,另一方面,取得的經濟效益為特色庫的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知識產權是特色庫社會化有償服務面臨的關鍵問題。一方面,在收集文獻資料的時候應該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以及數據服務商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自身特色庫建設成果的版權不受侵犯。為了避免知識產權糾紛的發生,特色庫在社會化有償服務過程中應充分依托本校優勢學科及館藏資源,盡量收錄本校擁有知識產權的論文、著作;廣泛收集和加工網絡免費資源。
特色庫的建設是發揮館藏特色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及提升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提升服務水平和拓展服務范圍是特色庫發展的根本。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建設經費現狀和特色庫“建以致用”的建設目標決定了特色數據庫在服務水平和服務范圍需要立足足本校、放眼社會,走社會化有償服務道路,這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庫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1]鄂麗君.高校圖書館學科特色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國家圖書館學科,2011(1):53-55.
[2]祖芳宏,魏瑞斌,苑鳳英.安徽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J].情報科學,2010,28(8):1272-1276.
[3]張雪蓮.論高校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現狀與構建原則[J].圖書館,2011(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