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榮SHI Guo-rong
(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常州213002)
在省、市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學校專業系部及相關職能處室的密切配合下,通力合作,在崗位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繼續教育、社區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度,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1個班次,累計年培訓5409人次。
2013年度學校開展社會培訓工作具體情況如下:①崗位培訓類:村衛生室人員合理用藥培訓、江蘇省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帶教師資培訓、社區B超、X線、心電圖專業人員崗位培訓等,共計5個班次,培訓622人。②繼續教育類:心電圖基礎知識培訓,共計1個班次,培訓114人。③職業技能培訓類:初中級養老護理員培訓、中級醫藥商品購銷員、中級中藥調劑員培訓、中高級眼鏡驗光員培訓、中高級眼鏡定配工培訓、中級保健按摩師培訓、眼鏡驗光技師暨眼鏡定配技師培訓班、眼鏡驗光高級技師培訓班等,共計17班次,培訓1180人。④社區教育類:常州社區大學“一校(院)一品”社區教育項目建設,20講,受眾600人次;社區課程,授課69次,受眾2000人次。
一年來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拓展培訓領域,深化教學改革,密切與企業關系,加強內部管理,實現了學校非學歷教育工作的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發展。
在取得成效的同時,學校社會培訓工作也存在有待改進之處:①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不強。②教學資源服務社會面有待進一步擴大。③培訓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④培訓需求調研,培訓課程設計、教材編寫、培訓實施、效果測評、教學評估等各個環節都存在改進的空間。
3.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繼續教育處、教務處、護理系、醫管系、后勤管理處等職能處室和專業系部負責人為成員的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工作開展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從組織體系上保證學校繼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3.2 加強硬件建設,全面系統地提升培訓場所整體功能,更好地滿足培訓工作的需要 ①加大教學裝備的投入,提升培訓場所整體功能。為培訓工作配齊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演示設施、實踐技能培訓設備等基礎設施。②加大現代化辦公室設備的投入,提高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研究,加速現代化辦公室設備的添置和更新。教學計劃的管理、學員檔案的管理等運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進行,實現辦公系統現代化、網絡化,避免教學管理工作隨意性,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3.3 開展培訓需求調研,增強培訓針對性 充分發動專系部、專業教師深入行業、企業一線開展培訓工作專題調研,了解行業、企業一線對培訓的需求,研究開發培訓課程,制定針對性強、可操作的培訓方案。
3.4 加強培訓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培訓質量
3.4.1 精選優秀教師,組建專業教學團隊 精心選擇高學歷、高職稱,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組成專業教學團隊,確保培訓師資的數量和質量。
3.4.2 強化教師專業培訓,全面提高業務素質 ①組織教師外出學習進修,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技術。②加強教師現場實踐調研工作,虛心學習、刻苦鉆研,真正的提高自己專業技術水平和授課水平。③加強教學研討活動,面向培訓學員的不同層次水平,對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件制作、教學方式及手段等進行研討、總結,分享教學經驗和成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切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3.5 嚴格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3.5.1 積極建立社會培訓工作制度和人員職責 積極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培訓內部的規章制度,抓好制度的落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社會培訓實現依法培訓和規范培訓。
3.5.2 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呈現出常態化 經常召開學校負責人、職能處室和專業系部負責人共同參加的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對如何開展學校培訓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和研究,并對開展培訓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溝通和交流,多方共同協商,征求意見、建議和想法,確保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
3.5.3 抓好常規管理 針對生源差異大,辦學形式多,學校不斷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各專業、科目均有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統編教材,任課老師嚴格按教學要求備課上課。每班配有經驗豐富的教師做班主任,職能處室執行教學巡視制,認真做好記錄。
3.5.4 建立教學督導隊伍 聘請熟悉教學規律、熱心教學管理的老師參與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隨機聽課、抽查備課筆記。定時召開學員座談會,了解教學情況。對教學效果的優劣進行量化測評,增強教師教學質量意識。
3.6 依法按章辦學,杜絕違規現象 ①健全學校社會培訓工作規章制度,做到招生宣傳、財務票據、教學資料、學員資料等檔案齊全,并配有專人保管。②辦學項目均按省、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有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文件執行。③培訓收費均執行物價部門核準的收費標準,并使用正式發票,無亂收費現象。經費積累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辦學條件。
3.7 形成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培訓工作的積極性 ①將學校社會培訓工作分為縱向班和橫向班兩大類型,凡由學校或繼續教育處組織聯系的為縱向班;凡由部門自行聯系組織的為橫向班。②制訂學校社會培訓工作獎勵制度,提高縱向班課時金發放標準。橫向班經費除上交學校部分外,其余部分由系部掌握使用,其構成為系部管理費和教師課時金兩部分,教師課時金按學校繼續教育處教師聘任制度的有關規定發放,系部管理費可用于系部培訓開拓、教師培訓、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③將教師參與的社會培訓、社區教育等教學工作,其工作量納入學校績效考核教學工作量考核中,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學校的對外培訓業務因培訓目標分散,培訓對象的素質參差不齊,加之所適用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涉及面廣,從而造成了教學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難度。另外業務上協作單位多,各方面的工作銜接和矛盾處理比較復雜。基于以上原因,學校對外培訓工作要做到扎實、規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另外培訓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會不斷地出現新問題、新矛盾,這就要求培訓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認真地研究和分析對外培訓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并從中總結出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增強工作的實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培訓的社會效益。
[1]王懷寶.論高職院校參與社會職業培訓的可行性[J].科技經濟市場,2010(05).
[2]劉寶蓮.試談職業技術學院與社會培訓機構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差異[J].內江科技,2007(01).
[3]熊榮生.高職院校開展社會培訓的人力資本理論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