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SHEN Yan;周春宏ZHOU Chun-hong;蔣志剛JIANG Zhi-gang
(①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南京 210036;②上海滬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①Jiangs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Nanjing 210036,China;②Shanghai Hurui Internal Trading Co.,Ltd.,Shanghai 200070,China)
機場項目一般為國家或省批項目,其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或省級環境監測站組織實施,其重點及難點為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監測,且飛機噪聲監測與常規的環境噪聲、廠界噪聲監測差異較大。由于機場項目數量極少,所以省、市、縣、區各級環境監測站現場監測人員雖然具有國家或省頒布的噪聲監測上崗證,但是對機場噪聲監測的操作并不熟練。本文結合某機場竣工環保驗收監測,重點探討如何組織實施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監測。
某支線機場,目前航空業務量位于全國運輸機場100名以內,日均航班約20 架次,可從2 個方向起飛、降落(以下簡稱起降)。根據該項目環評報告書及各級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對項目環評報告書的批復要求,結合對機場周圍主要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情況的現場踏勘,本次驗收監測設置了9 個機場噪聲監測點(以下簡稱噪聲測點),主要設置在機場跑道兩端。驗收監測評價標準為《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GB9660-1988),監測方法采用《機場周圍飛機噪聲測量方法》(GB9661-1988)中的簡易測量法。
①監測時間段的選擇。根據航班周期確定監測時間,一般機場以一周為一個航班周期,需要對一個航班周期(7天)內每一天、每一次飛機起降或低空飛越時所產生的噪聲實施監測。監測期間如果某天(如周3)受航空管制、氣候等影響,飛機起降次數不符合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工況要求或不符合機場噪聲測量條件要求,則要求在下一個飛行周期(周3)進行補測。因此應盡量選擇機場航班正常(航空管制少)、天氣晴朗的時間段實施驗收監測。②監測人員需求分析。本機場需要對9 個噪聲測點同步連續監測7天,每天監測時段為早晨第一架飛機開始起降,至夜間最后一架飛機起降結束,計劃航班時間為7:30~24:00,各噪聲測點每天實際工作時間超過17 小時(還不包括航班延誤、路途接送時間)。本機場平均每小時飛機起降架次1次,所以可考慮每天按2 個班次、每個噪聲測點安排2 位監測人員(其中1 位必須掌握飛機噪聲監測,另一個負責輔助工作),則總需要現場噪聲監測人員36 名,另外還需要廢水、廢氣等現場監測人員。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現場監測一般需要2 天,但是飛機噪聲監測需要一個航班周期(7 天),并必須考慮不符合驗收監測條件下監測時間的順延以及監測前后必要的現場準備時間,目前省級監測站不太可能集中抽調出如此多的監測人員,必須從市、縣、區各級環境監測站抽調,所以必須提前做好人員準備。同時飛機噪聲為野外監測,且每天需要監測至深夜,所以要求監測人員做好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并提前安排好監測期間的個人工作、生活及家庭生活。③監測期間休息場所準備。由于飛機噪聲監測時間長、噪聲測點分布廣、野外監測條件差,本項目監測期間,在各噪聲測點均提前聯系好固定的百姓家庭,作為監測人員的休息場所,并負責監測人員的中餐等,解決了監測期間的后顧之憂。④監測用車保障。機場一般建設在郊區,噪聲測點設置在機場周圍的村莊、學校等,農村道路路況差,所以對監測用車有一定的要求。監測前司機必須提前熟悉路程、路況及行車時間,每天發車前務必提醒是否已帶齊噪聲監測設備等,才能保證各測點監測人員在當天第一架飛機起降時實施監測。本次驗收安排了2 輛監測用車(各負責跑道一端監測人員的接送),并發生了監測用車陷入泥潭,借用拖拉機牽引的小插曲。⑤噪聲監測儀準備。每一個測點必須配置1 套經過計量部門檢定且在檢定有效期內的噪聲監測儀(含校準儀),并配備1~2 套備用噪聲監測儀,以防監測期間設備故障;本項目從各級監測站借調了11 套噪聲監測儀。⑥統一調度及后勤保障。安排一位職務高、能力強的負責人,全程負責監測期間“人員、車輛及后勤保障等”服務,解決突發事件,并根據監測期間氣候條件,準備防暑防嗮、防蚊蟲、防寒防凍、感冒發燒拉肚子等備用物資,落實最近的就醫地點。
3.1 獲取飛行航班 監測前務必和機場溝通,獲取監測期間每天的飛行航班安排。
3.2 確定信息聯絡員 機場設置有導航臺,實時發布各飛行航班的正確起降時間,以準點、晚點為多。驗收監測期間,務必在機場導航臺安排一名信息員,以手機群發方式,提前10 分鐘給各噪聲測點監測人員發送正確的飛機起降時間,即可節省監測人員體力,又可保證監測人員及時捕捉到每個架次的飛機噪聲。
4.1 統一要求,明確任務 將監測任務及要求、監測人員分組名單及聯系方式、機場飛行航班表、噪聲監測儀(含校準儀)、《機場周圍飛機噪聲測量方法》、《飛機噪聲監測記錄表》(以下簡稱“記錄表”)、監測期間注意事項(含交接班要求)等統一發放至各監測小組。
4.2 現場監測演練 組織全體噪聲監測人員,實地監測一次飛機起飛、降落噪聲,才可能真正發現并解決監測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務必避免監測前僅僅在會議室進行理論上的監測技術培訓,否則必將影響第一天以及以后飛機噪聲的監測質量。
原則:《機場周圍飛機噪聲測量方法》,并要求監測人員每完成一個架次的噪聲監測,立即按規范填寫“記錄表”,以免遺忘記錄監測時的相關信息。
5.1 確保各噪聲測點正常監測 監測第一天務必將各小組監測人員提前送至正確的噪聲測點,避免發生實際噪聲測點與“記錄表”中噪聲測點不一致的情況。建議噪聲監測儀及空白“記錄表”妥善保留在百姓家,以確保接班人員能順利開展工作。夜班監測人員(半夜)監測結束后一旦帶走監測儀器,必將影響第二天白班監測人員的正常監測。
5.2 及時判斷單次噪聲測量值的有效性 根據GB9661-1988 要求,單次測量的飛機噪聲級最大值(LAmax)至少超過環境背景噪聲級20dB,測量結果才被認為可靠。所以監測人員必須掌握各測點的環境背景噪聲值(可通過現場監測獲取),并對單次監測的LAmax進行有效性判斷;如果為無效監測數據,務必說明無效原因,為后續監測報告的編寫提供第一手原始資料。
5.3 及時統計、整理監測數據 每天完成噪聲監測后,要求及時上交“記錄表”,并指定技術人員每天對各測點噪聲值進行統計、分析,重點核實無效噪聲監測數據,核查可疑噪聲監測數據。安排在機場導航臺的信息員,除負責提前通知各組監測人員每架次飛機的正確起降時間外,還應正確記錄并匯總監測期間機場飛行航班表,包括“日期、航班、機型、起降狀態、實際起降時間、起降飛行方向、取消航班原因”等信息,供后續編寫監測報告使用。
5.4 正確評價單個噪聲監測點的達標情況 依據《機場周圍飛機噪聲環境標準》,根據某測點每天(一晝夜)的最大計權等效連續感覺噪聲級(LWECPN)評價該測點飛機噪聲的達標情況,避免根據該測點一個航班周期(7 天)內的平均LWECPN 進行評價。
大型主線機場日均航班數量可達500 架次,折算各測點每小時需要監測24 架次的飛機噪聲。此時可考慮在各測點分小組同時布置多套噪聲監測儀,各小組分工合作,按時間順序監測各架次飛機噪聲,并及時、準確完成“記錄表”的記錄。同時,務必提前做好人力(含技術培訓)、噪聲監測儀、車輛、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充分準備。
以上是筆者組織并參加某機場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總結的經驗教訓,供同行們探討。
[1]國家已出臺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及規章制度.
[2]GB9661-1988,機場周圍飛機噪聲測量方法[S].
[3]GB/T 9661-1988,機場周圍飛機噪聲測量方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