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修彬+曾小舟+馬星
摘要: 重慶航空運輸業發展相對滯后,研究重慶與上海航空運輸業的關聯差異,為重慶航空運輸業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以重慶和上海兩市的投入產出表為基礎,構建投入產出模型,分析兩市航空運輸產業關聯和波及效應。對比計算結果發現:重慶航空運輸業后向關聯度較低,內部關聯效應較弱;與第三產業的關聯效應有待加強;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較弱,拉動效應明顯。為了更好地發展航空運輸業,重慶應特別注重加強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關聯效應。
關鍵詞: 航空運輸業;產業關聯;波及效應;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F5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3-0015-04
0 引言
隨著產業升級,航空運輸業在國民經濟生產活動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上海是我國航空運輸業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擁有豐富的航線和航班資源,其航空制造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相對而言,我國西部地區航空運輸業發展較為滯后,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產業帶動效應。筆者以重慶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重慶與上海兩市航空運輸產業關聯與波及效應差異,其分析結果有助于政府相關部門處理航空運輸業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優化現有產業結構,促進航空運輸業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1 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嘗試了多種方法研究航空運輸產業的關聯與波及效應問題。英國學者Button和Taylor建立了多元非線性回歸模型[1],得出國際航空運輸對區域經濟和就業的影響是邊際報酬遞減的。我國韓慧琴(2009)[2]利用投入產出模型,得到航空運輸業具有廣泛的產業關聯效應和較強的完全后向關聯度;張莉(2013)[3]運用投入產出模型研究了航空運輸業和其他交通運輸業的投入結構和服務去向,得出航空運輸業對其他產業的影響程度低于鐵路與公路運輸;陳林(2013)[4]依據投入產出法建立產業關聯模型,得出航空運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對經濟的感應度較低。王劍雨,謝敏(2009)[5]運用投入產出法分析航空運輸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得出民航業作為基礎性產業,外部經濟效益較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高于社會平均水平,推動作用低于社會平均水平。
從已有文獻可以看出,產業關聯分析運用最多的是投入產出法。國際民航組織也在2007年頒布的292號文件中推薦各國采用投入產出法評估經濟效益。目前尚未有研究者對發展滯后與領先地區的同一產業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因此,選擇投入產出理論,對重慶和上海兩市航空運輸產業關聯與波及效應進行對比分析具有創新與實用價值。
2 樣本數據形成
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投入產出表,論文采用最新版本的2007年重慶市、上海市投入產出表[6][7]。隨著經濟與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產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在較長時期里將有變化,但在短期內變化并不明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航空運輸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產業關聯變化隨之減慢。可見,運用2007年投入產出表的數據分析近幾年航空運輸產業的關聯度和波及效應,可行性較強。
為了突出研究航空運輸業的關聯效應,對2007年144部門投入產出表進行了合并。首先將表中六大交通運輸業保留,以期凸顯航空運輸業與其他交通運輸業之間的關聯效應,明確航空運輸業與替代、輔助產業的關聯與競爭情況。全球旅游經濟發展迅速,為重點研究旅游業與航空運輸業的相互促進與推動作用,保留旅游業。為重點研究航空運輸制造業的關聯效應,保留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含航空運輸制造業)。最后,將剩余部門按照42部門投入產出表的合并原則合并,得到50*50部門的投入產出表,作為研究的基礎數據。
3 產業關聯對比分析
投入產出分析是研究國民經濟體系中部門間投入與產出相互依存關系的數量分析方法。筆者采用消耗系數、分配系數、中間需求率與投入率、感應度與影響力系數構建投入產出模型對比研究重慶航空運輸業的產業關聯與波及效應。
3.1 后向關聯對比分析 產業關聯方式主要包括后向關聯與前向關聯,后向關聯是指某一產業對向其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產業的影響,是從投入角度分析產業間的關聯度。
直接消耗系數是指生產單位產品所直接消耗的其他產品的數量占該產品總產出的比例,其值越大,說明相關產業的聯系就越廣。根據重慶和上海兩市50*50部門投入產出表,計算得到兩市航空運輸業直接消耗系數前十的部門如表1所示。
兩市排名前十的產業系數總和分別為0.4904和0.7717,上海航空運輸業的后向關聯強于重慶。對比兩市后向關聯緊密產業,發現與重慶航空運輸業后向關聯密切的產業沒有航空運輸業與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說明重慶航空運輸業產品中用于自身消耗的部分很小,還沒有形成較強的內部關聯效應;重慶市國民經濟產業中為航空運輸業提供運輸設備的制造業發展較弱。上海金融業的后向關聯度(0.2012)明顯大于重慶(0.1412)的相關系數,主要原因在于上海是我國對外貿易發達城市,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對航空運輸業的推進作用強于重慶。上海石油、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的后向關聯度(0.1927)接近重慶(0.0517)的四倍之多,說明作為能源企業對重慶航空運輸業的投入力度不夠。重慶航空運輸業后向關聯中第三產業(0.3356)數值相對較小。這與目前重慶屬于重工業城市,金融業等第三產業尚未發展壯大分不開。
綜上表明,隨著后期重慶市包含金融業、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石油及核燃料加工業等產業的發展與升級,將給航空運輸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重慶航空運輸業將產生從量的累積到質的飛躍。
完全消耗系數是對直接消耗系數的補充,是各產業部門間產品的直接與間接消耗量之和,其值的大小,揭示出相關產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系緊密程度。兩市航空運輸業完全消耗系數前十的部門如表2所示。
兩市航空運輸業對所有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皆不為零,說明航空運輸業的間接消耗作用遍布整個國民經濟,決定了其作為基礎產業的地位。上海金融業、租賃與商務服務業、信息、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完全后向關聯度明顯大于重慶相關系數,重慶航空運輸業完全后向關聯主要集中在制造與加工等第一、二產業,第三產業合計值為0.4090,小于上海(0.9086),這與整個城市的產業結構分不開,可以看出重慶航空運輸業的完全后向關聯產業有待升級,后續發展中應加大金融業、租賃與商務服務業、信息、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對航空運輸業的投入,引領這些行業服務于飛機融資租賃、機場商業開發、航行系統與機場管理信息等系統的研發,提升航空運輸業規模與服務效率,從而發揮良好的后向產業推動效應。endprint
3.2 前向關聯對比分析 直接分配系數和完全分配系數是衡量產業與其關聯產業的產出結構,是從產出的角度分析產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系。
直接分配系數是指某產業的產品分配給其他產業作為中間產品直接使用的價值占總產出的比例,其值越大,表明該產業的直接供給推動作用越明顯。計算兩市六大交通運輸業的直接分配系數并排序,得到兩市六大交通運輸業主要市場需求分布。
對比六大交通運輸業的產品流向,重慶航空運輸業在批發零售業的競爭壓力最大,與城市公共交通業的服務對象比較一致,是較為理想的合作產業。上海航空運輸業主要在旅游業、其他交通運輸業和倉儲業的競爭壓力比較大,表明上海航空運輸業的主要服務對象集中在旅游業、金融業、批發零售等第三產業。重慶航空運輸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注重提高對旅游業等服務性產業的服務質量與效率,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服務力度。發展航空旅游,是擴大消費市場、提升航空運輸業產品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完全分配系數是指某產業增加一單位的產量通過直接或間接聯系向其他產業提供的分配量,其值越大,表明該產業的完全推動作用越大。
兩市六大交通運輸業的完全分配系數主要波及的產業大致相同,主要聚集在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建筑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等部門,這些產業也是航空運輸業與其他交通運輸業主要爭奪的服務對象。相對上海航空運輸業,重慶少了金融業、航空運輸業等產業,說明目前這些產業對重慶航空運輸的需求量偏小,后期隨著重慶金融業、航空運輸業自身的繁榮,將對重慶航空運輸業產生很大的需求拉動效應。
3.3 投入產出結構對比分析 投入產出結構分析主要揭示產業間的相互聯系與依存關系,明確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中間投入率反映某產業為生產單位產值的產品需從其他產業購進的原料占該產業總產值的比重。中間需求率是指各產業對某一產品的中間需求之和與整個國民經濟對該產業的總需求之比,其值越大,表明該產業越具有生產資料的性質[8]。
經計算,重慶航空運輸業的中間投入率為0.5500(排名29),表明其總產出中有55%來自于中間投入,45%來自于產業增加值;中間需求率為0.6107(排名17),說明其產品有61.07%是作為中間產品投入到其他產業中,剩余的38.93%作為最終產品被消費。重慶航空運輸業是高中間投入率、高中間需求率的產業,屬于中間產品型產業。上海航空運輸業的中間投入率為0.8007(排名7),其中間投入高于重慶市;中間需求率為0.3711(排名35),表明上海航空運輸業的產品作為最終產品被消費的份額大于重慶。上海航空運輸業屬于最終需求型產業。
綜上,重慶航空運輸業產品的中間投入略低于上海,產業附加值高,更具有中間產品的特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明:重慶航空運輸業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后向經濟帶動效益較強,對促進整個經濟的向前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4 波及效應對比分析
一個產業部門的生產活動,必然要影響到或受影響于其他產業的生產活動,這種相互影響導致的變化,隨著產業間的關聯依次傳遞下去,就是產業波及。從第3節航空運輸業的投入與產出分析中可以歸納出航空運輸產業波及線路主要包括:前向波及線路、后向波及線路與間接波及線路。
前向波及線路,重慶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將會順向波及到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教育、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建筑業等產業,航空運輸業的最終產品中有61.07%被這些產業使用,這些產業的產品又被后續產業使用,從而形成順向波及效應。
后向波及線路也被稱做逆向波及線路,航空運輸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先行產業提供產品,必然會對先行產業產生波及效應。從中間投入率的計算可以得出,重慶航空運輸業每生產1單位的產品,就會拉動先行產業0.55個投入,其中主要包括金融業0.14個單位、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1個單位、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0.05個單位、石油、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0.05個單位。繼而這些產業影響更前續的產業投入,產生逆向波及。
間接波及線路,一個產業不僅會對與其投入產出有直接關聯的產業產生影響,還會對與自己有間接關聯的產業產生波及效應,從完全消耗、分配系數來看,重慶航空運輸業的間接波及效應覆蓋國民經濟所有產業。
衡量產業的波及效應通常采用影響力與感應度系數。一個產業影響其他產業的程度叫做該產業的影響力,用影響力系數來表示,若系數值大于1,表明該產業的影響力居于社會平均水平以上,若系數值等于1,表明該產業的影響力等同于社會平均水平,若系數值小于1,表明該產業的影響力低于社會平均水平。系數值越大,表明該產業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力越大。一個產業受到其他產業影響的程度叫做該產業的感應度,其值的大小表現出的感應程度與社會平均水平的關系等同于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越大,表明國民經濟中其他產業對該產業的拉動作用越大。
計算出兩市航空運輸產業的感應度和影響力系數如表3所示。
重慶航空運輸業的感應度系數小于1,表明經濟發展對重慶航空運輸業的供給推動作用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其他產業對重慶航空運輸業的依賴程度較低,其對經濟的帶動力不強,還沒有成為重慶經濟的主導和支柱產業(成為主導產業的條件之一是感應度系數與影響力系數皆大于1)。重慶影響力系數接近1,排名靠后,表明重慶航空運輸業對經濟拉動作用接近社會平均水平。后期有效利用前向波及效應,加大提升重慶航空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的感應度,有望使其成為重慶經濟的主導與支柱產業。上海航空運輸業的感應度雖然也小于1,但其排名處于中等水平,其對經濟的供給推動效應強于重慶。原因在于航空運輸業對金融、旅游等服務性產業的依賴度相對較大,這些產業的發展帶動航空運輸業的發展,繼而推動經濟向前發展。
5 結果分析
5.1 后向關聯度較低,內部關聯效應較弱 重慶航空運輸業后向關聯主要產業合計為0.4904,低于上海。重慶航空運輸業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數和直接分配系數都沒有進入前十,說明其內部關聯效應很弱,對其他產業的經濟技術投入依賴性較強。endprint
5.2 關聯效應提升空間大 從消耗系數的分析結果來看,重慶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對金融業、石油及核燃料加工、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產業的帶動效應不明顯,反過來說,這些制造與能源產業對重慶航空運輸業的投入力度不夠;從分配系數的對比結果可以得出:重慶旅游業對航空運輸業的拉動效應遠遠落后于上海。其次,重慶航空運輸業對金融業等第三產業的供給推動作用不大,說明后期發展空間較大。總的來說,重慶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前后關聯效應有待加強。
5.3 屬于典型的中間產品型產業 重慶航空運輸業的中間投入率為0.5500,中間需求率為0.6107,說明重慶航空運輸業對其他產業的推動與拉動效應都較明顯,其推動效應強于拉動效應。在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發展中屬于中游企業,對于國民經濟所有產業的有序發展起著良好的銜接作用。
5.4 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較弱,拉動效應明顯 從感應度系數來看,重慶航空運輸業的感應度系數為0.6251,表明重慶航空運輸業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其推動作用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航空運輸業的影響力系數接近社會平均水平,重慶航空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大于推動效應,政策制定者應該采取主動發展航空運輸業的戰略措施來促使經濟向前發展。
6 結語
研究結果表明,重慶航空運輸業與上海航空運輸業的產業關聯差異在于前后向關聯產業的關聯度。與上海航空運輸業關聯度較大的產業集中在第三產業,主要包括旅游、金融、租賃等服務性產業;與重慶航空運輸業關聯度較大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制造與加工等第一、二產業,而關鍵的航空運輸設備制造業、石油等能源產業對航空運輸業的投入卻不夠。說明要發展重慶航空運輸業,政策制定者應該引導產業結構升級,加大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相互投入力度,加強其與自身產業和其他交通運輸業的關聯效應,增進與第三產業以及行業內部的合作與交流,依靠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相互促進作用,形成產業間良性循環發展,最終達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
從產業波及角度出發,應當注重改善當前重慶航空運輸業感應度與影響力不高不低的狀況,加大航空運輸業的開放與自由力度,拓寬航空運輸業市場,大力支持發展通用航空,完善航空運輸產業鏈,刺激包含旅游、娛樂、文化體育在內的航空運輸消費。
參考文獻:
[1]Kenneth Button.Samantha Taylor.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0(6):209-222.
[2]韓慧琴.淺析我國航空運輸產業之產業關聯度[J].法制與社會,2009,11:122-125.
[3]張莉.航空運輸業產業關聯度實證分析[J].產業經濟,2012(5):159-163.
[4]陳林.我國航空運輸業產業關聯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3(3):20-24.
[5]王劍雨,謝敏.民用航空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關聯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7-23.
[6]2007年上海市投入產出表[R].上海市統計局,2010.
[7]2007年重慶市投入產出表[R].重慶市統計局,2010.
[8]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1-262.endprint
5.2 關聯效應提升空間大 從消耗系數的分析結果來看,重慶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對金融業、石油及核燃料加工、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產業的帶動效應不明顯,反過來說,這些制造與能源產業對重慶航空運輸業的投入力度不夠;從分配系數的對比結果可以得出:重慶旅游業對航空運輸業的拉動效應遠遠落后于上海。其次,重慶航空運輸業對金融業等第三產業的供給推動作用不大,說明后期發展空間較大。總的來說,重慶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前后關聯效應有待加強。
5.3 屬于典型的中間產品型產業 重慶航空運輸業的中間投入率為0.5500,中間需求率為0.6107,說明重慶航空運輸業對其他產業的推動與拉動效應都較明顯,其推動效應強于拉動效應。在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發展中屬于中游企業,對于國民經濟所有產業的有序發展起著良好的銜接作用。
5.4 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較弱,拉動效應明顯 從感應度系數來看,重慶航空運輸業的感應度系數為0.6251,表明重慶航空運輸業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其推動作用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航空運輸業的影響力系數接近社會平均水平,重慶航空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大于推動效應,政策制定者應該采取主動發展航空運輸業的戰略措施來促使經濟向前發展。
6 結語
研究結果表明,重慶航空運輸業與上海航空運輸業的產業關聯差異在于前后向關聯產業的關聯度。與上海航空運輸業關聯度較大的產業集中在第三產業,主要包括旅游、金融、租賃等服務性產業;與重慶航空運輸業關聯度較大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制造與加工等第一、二產業,而關鍵的航空運輸設備制造業、石油等能源產業對航空運輸業的投入卻不夠。說明要發展重慶航空運輸業,政策制定者應該引導產業結構升級,加大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相互投入力度,加強其與自身產業和其他交通運輸業的關聯效應,增進與第三產業以及行業內部的合作與交流,依靠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相互促進作用,形成產業間良性循環發展,最終達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
從產業波及角度出發,應當注重改善當前重慶航空運輸業感應度與影響力不高不低的狀況,加大航空運輸業的開放與自由力度,拓寬航空運輸業市場,大力支持發展通用航空,完善航空運輸產業鏈,刺激包含旅游、娛樂、文化體育在內的航空運輸消費。
參考文獻:
[1]Kenneth Button.Samantha Taylor.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0(6):209-222.
[2]韓慧琴.淺析我國航空運輸產業之產業關聯度[J].法制與社會,2009,11:122-125.
[3]張莉.航空運輸業產業關聯度實證分析[J].產業經濟,2012(5):159-163.
[4]陳林.我國航空運輸業產業關聯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3(3):20-24.
[5]王劍雨,謝敏.民用航空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關聯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7-23.
[6]2007年上海市投入產出表[R].上海市統計局,2010.
[7]2007年重慶市投入產出表[R].重慶市統計局,2010.
[8]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1-262.endprint
5.2 關聯效應提升空間大 從消耗系數的分析結果來看,重慶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對金融業、石油及核燃料加工、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產業的帶動效應不明顯,反過來說,這些制造與能源產業對重慶航空運輸業的投入力度不夠;從分配系數的對比結果可以得出:重慶旅游業對航空運輸業的拉動效應遠遠落后于上海。其次,重慶航空運輸業對金融業等第三產業的供給推動作用不大,說明后期發展空間較大。總的來說,重慶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前后關聯效應有待加強。
5.3 屬于典型的中間產品型產業 重慶航空運輸業的中間投入率為0.5500,中間需求率為0.6107,說明重慶航空運輸業對其他產業的推動與拉動效應都較明顯,其推動效應強于拉動效應。在整個國民經濟產業發展中屬于中游企業,對于國民經濟所有產業的有序發展起著良好的銜接作用。
5.4 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較弱,拉動效應明顯 從感應度系數來看,重慶航空運輸業的感應度系數為0.6251,表明重慶航空運輸業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經濟的發展,但其推動作用低于社會平均水平。航空運輸業的影響力系數接近社會平均水平,重慶航空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大于推動效應,政策制定者應該采取主動發展航空運輸業的戰略措施來促使經濟向前發展。
6 結語
研究結果表明,重慶航空運輸業與上海航空運輸業的產業關聯差異在于前后向關聯產業的關聯度。與上海航空運輸業關聯度較大的產業集中在第三產業,主要包括旅游、金融、租賃等服務性產業;與重慶航空運輸業關聯度較大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制造與加工等第一、二產業,而關鍵的航空運輸設備制造業、石油等能源產業對航空運輸業的投入卻不夠。說明要發展重慶航空運輸業,政策制定者應該引導產業結構升級,加大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相互投入力度,加強其與自身產業和其他交通運輸業的關聯效應,增進與第三產業以及行業內部的合作與交流,依靠航空運輸業與第三產業的相互促進作用,形成產業間良性循環發展,最終達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目的。
從產業波及角度出發,應當注重改善當前重慶航空運輸業感應度與影響力不高不低的狀況,加大航空運輸業的開放與自由力度,拓寬航空運輸業市場,大力支持發展通用航空,完善航空運輸產業鏈,刺激包含旅游、娛樂、文化體育在內的航空運輸消費。
參考文獻:
[1]Kenneth Button.Samantha Taylor.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0(6):209-222.
[2]韓慧琴.淺析我國航空運輸產業之產業關聯度[J].法制與社會,2009,11:122-125.
[3]張莉.航空運輸業產業關聯度實證分析[J].產業經濟,2012(5):159-163.
[4]陳林.我國航空運輸業產業關聯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3(3):20-24.
[5]王劍雨,謝敏.民用航空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關聯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7-23.
[6]2007年上海市投入產出表[R].上海市統計局,2010.
[7]2007年重慶市投入產出表[R].重慶市統計局,2010.
[8]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1-2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