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時敏
摘 要:該文通過對阜陽市秸稈綜合利用的全面調研分析,對秸稈綜合利用的現狀進行了摸底,對存在問題歸納梳理,并結合當地實際,提出了5種綜合利用途徑,對政府如何更好完成綜合利用工作提出了6點思考,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新思路。
關鍵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途徑;保障措施
中圖分類號 S1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1-82-02
1 基本情況
阜陽市是農業大市,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23萬hm2,大宗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由此產生的秸稈資源儲量十分豐富,全市秸稈理論總產量691萬t,可收集秸稈資源總量545萬t,其中小麥秸稈220萬t,占可收集總量的40%;玉米秸稈208萬t,占38.1%;稻谷秸稈40萬t,占7.7%;豆類秸稈40萬t,占7.4%;棉花秸稈15萬t,占2.8%;油菜秸稈12萬t,占2.2%;薯類秸稈9萬t,占1.7%;其它谷物秸稈1萬t,占0.1%。全市每年實際綜合利用秸稈約300萬t左右,綜合利用率約55%左右。
2 問題分析
由于秸稈資源具有量大、分散、低質、季節性強和易燃等特點,秸稈收集儲運和綜合利用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機械少。從事秸稈收儲,必須購置粉碎機、打捆機、運輸車等一整套設備,花費高達10萬元以上,依靠一般農民自身投資難以實現。由于秸稈收割、撿拾、打捆等配套設施和設備缺乏,造成收集、儲運難度大。二是成本高。據測算,秸稈還田每667m2要增加費用30元以上。秸稈打捆每667m2要增加費用70元以上。秸稈經營戶每收集銷售1t秸稈綜合成本在320元左右。而我市國禎生物質電廠去年收購價320元/t,在同行業中已屬高價,因此秸稈經營利潤微薄,從事秸稈收集儲運積極性不高。三是效率低。在秸稈還田方面,秸稈機械粉碎還田后,堆積在田間的秸稈影響到播種速度和質量,多數收割機不愿帶秸稈粉碎機。在打捆方面,目前秸稈打捆機存在運行成本高、關鍵部件壽命短等缺陷。聯合收割機在配置秸稈打捆機后效率降低30%,配置秸稈粉碎機后效率降低20%,農機手配置該設備的積極性不高。四是勞力缺。我市常年有260多萬人員在外務工,主要為農村青壯年勞動能力,在家務農的多是老人和婦女,秸稈收儲勞動力不足。五是投入少。秸稈綜合利用是一項短期投資大、長期見效益的工程,但由于地方財力有限,全市尚未形成穩定有效的投入機制,秸稈綜合利用投入不足,秸稈經營公司、農民和生產企業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制約了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開發和秸稈利用企業發展。國家雖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沒有制定具體的配套文件,許多政策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六是產業化程度較低。目前全市秸稈綜合利用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加工轉化能力不高,難以推動秸稈大規模綜合利用。生物質能源、食用菌、畜禽養殖、沼氣、飼料加工等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不足。
3 工作目標
(1)圍繞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效益農業,調整全市產業結構,減少城市周邊秸稈作物種植面積,力爭在城市周邊以蔬菜、經果林為主,擴大特色農業種植面積。
(2)圍繞當前國內現有技術,秸稈全量直接還田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也是農業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220萬t)。
(3)圍繞現有的能源企業,著力拓展能源利用途徑。加大發電、制氣、固化成型等技術運用。(阜陽國禎電廠年發電用秸稈40萬t,國能臨泉生物發電公司年發電用秸稈30萬t;阜南縣勝天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潁上縣翔豐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收集秸稈,加工碳條、碳棒等固化成型燃料,利用秸稈1.33萬t。)
(4)圍繞農村沼氣工程。積極推廣沼氣工程的秸稈氣化技術,全市可年消耗秸稈10萬t。
(5)圍繞農村實際,對離田堆放、無法長途運輸到企業加工利用的農作物秸稈,推廣高溫堆肥(全市預計可利用23萬t),還田后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
(6)其它途徑消耗5萬t。(基質、建材、家用燃料)
4 利用途徑
4.1 秸稈還田 (1)秸稈覆蓋或粉碎直接還田;(2)利用高溫發酵原理進行秸稈堆漚還田;(3)秸稈養畜,過腹還田;(4)利用催腐劑快速腐熟秸稈還田。實踐證明,機械化粉碎秸稈還田是秸稈綜合利用的主要技術措施和手段。
4.2 秸稈飼料 秸稈飼料的主要加工技術包括:(1)直接粉碎飼喂技術;(2)青儲飼料機械化技術;(3)秸稈微生物發酵技術;(4)秸稈高效生化蛋白全價飼料技術;(5)秸稈氨化技術;(6)秸稈熱噴技術。
4.3 秸稈能源 生物質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我國每年農作物秸桿資源量約占生物質能資源量的近1/2。農作物秸稈能源轉化的主要方式是秸稈氣化。除秸稈氣化以外,秸稈還可以用來加工壓塊燃料、制取煤氣。
4.4 秸稈基質 利用秸稈作為生產基質,大大增加了生產食用菌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利用秸稈生產平菇、香菇、金針菇、雞腿菇等技術已較為成熟。
4.5 秸稈建材 秸稈是高效、長遠的輕工、紡織和建材原料,此外,經過技術方法處理加工秸稈還可以制造人造絲和人造棉,生產糠醛、飴糖、酒和木醣醇,加工纖維板等等。
5 幾點思考
(1)細化扶持政策。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但是,沒有制定具體的配套文件,許多政策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建議地方政府應出臺操作性較強的配套文件,引導支持秸稈綜合利用。
(2)加快流轉調整。大力推進土地流轉,集中整合土地資源,推進規模化種植、養殖,更有利于實現收割、粉碎、旋耕、播種一體化,更有利于實現秸稈集中回收、綜合利用。堅持因地制宜、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種植業和現代養殖業等,減少秸稈作物的種植,建議在沿高速兩側、機場周邊一定范圍內強制劃定經濟作物種植示范區,種植水果及其他經濟作物。
(3)加大投入力度 對購置秸稈青貯、秸稈壓捆、打包機、秸稈粉碎還田機等秸稈處理機械的,提高購機補貼標準;收購、加工秸稈的企業,中央和地方財政應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對研發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收集貯運等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給予財政補助;金融部門應調整信貸結構,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支持秸稈綜合利用。
(4)完善收儲體系。建議各級政府以政策激勵生物質發電企業、養殖企業、造紙企業、板材加工企業、食用菌種植大戶等建立秸稈收儲網點,集中收儲秸稈。對沒有收購網點的地方,各縣市區要科學布點,鎮村負責臨時解決存儲秸稈堆放場所,集中管理,統一處置,推進我市秸稈收儲體系建設,逐步從農戶自收自用和分散收儲模式,向集約化收儲模式發展。
(5)積極深入宣傳。收割、粉碎、旋耕、播種一體化機械對秸稈禁燒工作效果明顯,建議政府協調宣傳、環保、農委、農機等部門深入農村,積極宣傳、指導推廣科學播種及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群從的環保意識,樹立“人人講環保,環保為人人”生態農業生產的理念,推動我市農業現代化進程。
(6)政府統籌協調。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發改、農業、環保、財政、農機、能源、科技等有關部門要相互配合、密切協作,項目共建,資金集中使用。同時,嚴格目標考核,把秸稈禁燒和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納入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考核內容,進行年度考核。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