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俐欣+于小俸
摘 要:該文以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為例,運用SWOT評價法,通過對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實地調研,針對目前西洞庭湖濕地現狀,從生態環境規劃著手,提出了一些關于濕地保護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濕地;西洞庭湖;濕地保護;生態環境規劃
中圖分類號 X1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1-87-03
濕地是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暫時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海水區[1],位于水陸相間,是具有多種服務功能和價值的生態系統,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具生產力的特殊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濕地的基本生態功能是作為水文狀況的調節者,是某種獨特植物區系和動物區系,特別是水禽賴以存活的生境[1];此外,濕地還具有涵養水源、調蓄洪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固碳釋氧、控制侵蝕、營養循環等功能[2]。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全球濕地包括中國在內正處于喪失和退化的狀況,截至2009年,中國境內共設立了550余處濕地保護區[3]。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于1998年1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2002年1月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我國僅有的37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2013年12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 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基本概況
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位于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西部,地理位置為:E 111°55′16″~112°17′13″,N 28°47′52″~29°07′21″。區域范圍在湖南省漢壽縣境地內,東與南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沅江市)接壤,東南至安樂湖、龍池湖南沿,西沿沅水上至圍堤湖北拐,北抵西湖農場與南縣隔水相望,總面積30 044hm2。它不僅承接沅澧二水,而且吞吐長江松滋、太平二口洪流,區內水系發達,水質凈化能力強,湖泊換水周期一般小于20d,從而構成了該區特殊的湖泊濕地生態環境演替過程,“漲水為湖,退水為洲”是其主要特征。湖南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26 960hm2,包括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4大濕地類,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澤、水產池塘、灌溉地和排水渠6種濕地型。其中,湖泊濕地是保護區最主要的濕地類型,面積20 587hm2,占總濕地類面積的76.36%。
2 西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現狀
2.1 水環境現狀
2.1.1 湖水水量減少,泥沙淤積 沅江、澧水上游及長江松滋、太平二口入西洞庭湖的自然來水量明顯減少,導致湖泊的洲灘和湖底露出水面,枯水期時間增長,豐水期時間縮短的局面,使西洞庭湖濕地冬季面臨著嚴重地生態缺水問題,原有航道也經常擱淺,影響航運和珍稀魚類洄游。從8月下旬起,西洞庭湖開始退水,11月份到次年4月份的6個多月時間里,保護區內大部分湖泊徹底干涸,濕地生態環境退化,嚴重影響到野生魚類繁育場所和候鳥越冬的棲息地。
2.2 大氣環境現狀 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所在漢壽縣環境空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SO2:0.15mg/m3,NO2:0.12mg/m3,PM10:0.15mg/m3),并已達國家二級標準。早年由于工廠的興建,其廢氣、廢水、廢物的超量排放嚴重影響到村鎮居民的正常生活,漢壽縣從2008年起已陸續關閉多家工廠,逐步控制廢氣排放量。目前,工廠主要集中在蔣家嘴鎮和洋淘湖鎮,但西洞庭湖處在蔣家嘴鎮和洋淘湖鎮范圍內的鳥類豐富等級高,其環境空氣質量要求應更高。
2.3 動植物現狀 根據調查,保護區共有維管束植物87科259屬414種;鳥類205種,分屬15目50科;底棲動物4目9科65種,魚類9目20科111種;兩棲動物1目5科13種;爬行動物3目8科20種;哺乳動物7目14科26種。
3 存在問題
西洞庭湖濕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水情變化影響濕地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出現減少趨勢;人類活動頻繁;濕地資源的破壞性行為時有發生;管理部門繁多,行政執法難。
西洞庭湖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高強度開發區域,目前正面臨著泥沙自然淤積、圍墾、濫捕濫獵及面源污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此外,水資源短缺和水位變化周期短促,導致低位洲灘的水位差增大,對水生生物的生長不利,對越冬候鳥的影響也較大。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出現退化趨勢,有些珍稀保護物種已經很難再記錄到,如中華秋沙鴨、中華鱘、白鱘和胭脂魚等,生態系統十分脆弱,破壞后極難恢復。因此,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西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顯得尤為迫切。
4 濕地生態環境規劃
4.1 水環境規劃 水是濕地存在的關鍵因素,也是濕地動植物生存的基礎[4],因此,水環境的保持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建立完善的地下污水管網系統,將生活污水和企業污水經地下管道匯入污水處理廠,經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入保護區,以便解決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二是建立完善的環衛工程,在沿保護區邊界的村鎮每200m設一個垃圾站點,由環衛工定時手機運往城鎮的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以減緩村民生活垃圾對保護區水源的影響。三是在保護區的實驗區外圍設立隔離區在此區內禁止建設有污染的工廠和企業以及進行家禽家蓄的養殖。可在隔離區外建設家禽家蓄養殖場,將零散的家庭養殖轉變為集中養殖,不僅可以節約土地和能源,更對保護區水質質量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四是沿堤岸設立護岸林,以保持水土,減緩土地沙化。五是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盡量多的使用有機肥。
4.2 大氣環境規劃 大氣環境是一定區域范圍的,為保證西洞庭湖保護區的空氣質量就應著眼于整個漢壽縣的空氣質量狀況,而漢壽縣的大氣污染源主要來自工業廢氣、農業廢氣、汽車尾氣、揚塵等。因此,一是對于工業廢氣除了嚴格控制工業的廢氣排放量外,還應在工廠周邊建立綠化隔離帶,種植防塵、吸毒的植物;二是構建便捷的田間交通,使農民能方便的將秸稈運到沼氣池,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率;三是控制汽車的出行量,提高道路的綠化率;四是合理布置過境交通,讓運輸渣土、煤灰、沙石等貨運交通快速過境,減少停滯時間。endprint
4.3 景觀規劃 對于保護區內的景觀規劃應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盡可能的減少人為干預。對于稀有植物區應適當人為控制,采取保護措施。同時,在珍稀動物棲息區的景觀布置應以珍稀動物的生活習性、繁殖條件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4.4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4.4.1 交通 目前保護區外部交通比較完善,考慮到西洞庭湖濕地的發展,靜態交通也非常重要,因此,應在濕地公園一定距離外設置停車場,并做好綠化防護處理。保護區內部交通仍采用水運交通,游覽船應配備機油驅動大船和手搖漿的小船2種。在長距離和大游客量時用大船,短距離少游客量時用小船。
4.4.2 環保環衛 在每個服務點、每條游船上配備移動廁所和垃圾桶。垃圾由環衛工定時收集,統一拖運到最近的垃圾處理廠回收處理;糞便則經管道流入沼氣池(沼氣池周邊應用綠化帶隔開),與秸稈一起作為沼氣的原料,產生的沼氣可用作服務點的照明和取暖。
4.4.3 防衛防災 建立健全、高效的防火組織體系,設立防火自動監控系統,搞好防火的宣傳教育工作,配備防火器具,杜絕火災發生。
5 其他建議
5.1 建立有效的管理協調機制 濕地的保護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和行業,關系到各方面利益,地區跨度大,隸屬關系復雜[5],因此,各部門必須加強聯系,共同協作。此外,還應建立和健全規章制度,明確個人崗位職責和任務,嚴格按章辦事,根據需要和可能,實行崗位責任制、目標責任制或承包制,實行崗前職業培訓,優化人員結構,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素質;并完善保護管理體系和保護設施,保護區擬實行保護區管理局—管理站的二級保護管理體系。
5.2 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 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認識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意識。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宣傳牌、小冊子等各種宣傳媒介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對象著重于進入保護區的人員和保護區周圍的社區群眾、基層單位領導;同時,盡可能地擴大宣傳教育范圍,組織全縣中小學生在保護區開展活動,灌輸濕地保護理念,形成人人都自覺保護濕地的良好局面。協調好保護區與周邊社區單位的關系,與當地政府、周邊社區簽訂共管協議,達到協同保護的目的。此外,可在濕地保護區建造一座濕地博物館,采集制作動植物標本,分類陳列,即可作為資料存檔,又可進行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
6 結語
由于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利益的驅使,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加,使地球的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目前西洞庭湖濕地保護也面臨著這一困境,我們必須從保護區的整體出發,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技術的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等多種手段,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完整的管理體系,使保護區逐步走上系統化、科學化、法制化的管理軌道。濕地生態環境是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根據不同的濕地類型因地制宜進行保護,并堅持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為核心,遵循自然規律,認識自然、改善和利用自然相結合,促進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并發揮最大的生態功能。
參考文獻
[1]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EB/OL].[2009-08-15].http://www.exam8.com/gongcheng/huanjing/fudao/200908/311305.html.
[2]牛振國,張海英,王顯威,等.1978-2008年中國濕地類型變化[J].科學通報,2012,56(16):1401.
[3]鄭姚閩,張海英,牛振國,等.中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初步評估[J].科學通報, 2012,4:207-230.
[4]劉小莉.江漢湖群中小型湖泊濕地保護研究—以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研究為例[D].武漢:湖北大學,2012,5.
[5]王明哲,劉偉紅,劉釗.濕地保護現狀及對策芻議—以吉林省濕地保護為例[J].甘肅科技,2011,9:1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4.3 景觀規劃 對于保護區內的景觀規劃應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盡可能的減少人為干預。對于稀有植物區應適當人為控制,采取保護措施。同時,在珍稀動物棲息區的景觀布置應以珍稀動物的生活習性、繁殖條件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4.4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4.4.1 交通 目前保護區外部交通比較完善,考慮到西洞庭湖濕地的發展,靜態交通也非常重要,因此,應在濕地公園一定距離外設置停車場,并做好綠化防護處理。保護區內部交通仍采用水運交通,游覽船應配備機油驅動大船和手搖漿的小船2種。在長距離和大游客量時用大船,短距離少游客量時用小船。
4.4.2 環保環衛 在每個服務點、每條游船上配備移動廁所和垃圾桶。垃圾由環衛工定時收集,統一拖運到最近的垃圾處理廠回收處理;糞便則經管道流入沼氣池(沼氣池周邊應用綠化帶隔開),與秸稈一起作為沼氣的原料,產生的沼氣可用作服務點的照明和取暖。
4.4.3 防衛防災 建立健全、高效的防火組織體系,設立防火自動監控系統,搞好防火的宣傳教育工作,配備防火器具,杜絕火災發生。
5 其他建議
5.1 建立有效的管理協調機制 濕地的保護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和行業,關系到各方面利益,地區跨度大,隸屬關系復雜[5],因此,各部門必須加強聯系,共同協作。此外,還應建立和健全規章制度,明確個人崗位職責和任務,嚴格按章辦事,根據需要和可能,實行崗位責任制、目標責任制或承包制,實行崗前職業培訓,優化人員結構,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素質;并完善保護管理體系和保護設施,保護區擬實行保護區管理局—管理站的二級保護管理體系。
5.2 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 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認識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意識。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宣傳牌、小冊子等各種宣傳媒介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對象著重于進入保護區的人員和保護區周圍的社區群眾、基層單位領導;同時,盡可能地擴大宣傳教育范圍,組織全縣中小學生在保護區開展活動,灌輸濕地保護理念,形成人人都自覺保護濕地的良好局面。協調好保護區與周邊社區單位的關系,與當地政府、周邊社區簽訂共管協議,達到協同保護的目的。此外,可在濕地保護區建造一座濕地博物館,采集制作動植物標本,分類陳列,即可作為資料存檔,又可進行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
6 結語
由于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利益的驅使,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加,使地球的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目前西洞庭湖濕地保護也面臨著這一困境,我們必須從保護區的整體出發,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技術的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等多種手段,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完整的管理體系,使保護區逐步走上系統化、科學化、法制化的管理軌道。濕地生態環境是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根據不同的濕地類型因地制宜進行保護,并堅持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為核心,遵循自然規律,認識自然、改善和利用自然相結合,促進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并發揮最大的生態功能。
參考文獻
[1]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EB/OL].[2009-08-15].http://www.exam8.com/gongcheng/huanjing/fudao/200908/311305.html.
[2]牛振國,張海英,王顯威,等.1978-2008年中國濕地類型變化[J].科學通報,2012,56(16):1401.
[3]鄭姚閩,張海英,牛振國,等.中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初步評估[J].科學通報, 2012,4:207-230.
[4]劉小莉.江漢湖群中小型湖泊濕地保護研究—以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研究為例[D].武漢:湖北大學,2012,5.
[5]王明哲,劉偉紅,劉釗.濕地保護現狀及對策芻議—以吉林省濕地保護為例[J].甘肅科技,2011,9:1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4.3 景觀規劃 對于保護區內的景觀規劃應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盡可能的減少人為干預。對于稀有植物區應適當人為控制,采取保護措施。同時,在珍稀動物棲息區的景觀布置應以珍稀動物的生活習性、繁殖條件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4.4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
4.4.1 交通 目前保護區外部交通比較完善,考慮到西洞庭湖濕地的發展,靜態交通也非常重要,因此,應在濕地公園一定距離外設置停車場,并做好綠化防護處理。保護區內部交通仍采用水運交通,游覽船應配備機油驅動大船和手搖漿的小船2種。在長距離和大游客量時用大船,短距離少游客量時用小船。
4.4.2 環保環衛 在每個服務點、每條游船上配備移動廁所和垃圾桶。垃圾由環衛工定時收集,統一拖運到最近的垃圾處理廠回收處理;糞便則經管道流入沼氣池(沼氣池周邊應用綠化帶隔開),與秸稈一起作為沼氣的原料,產生的沼氣可用作服務點的照明和取暖。
4.4.3 防衛防災 建立健全、高效的防火組織體系,設立防火自動監控系統,搞好防火的宣傳教育工作,配備防火器具,杜絕火災發生。
5 其他建議
5.1 建立有效的管理協調機制 濕地的保護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和行業,關系到各方面利益,地區跨度大,隸屬關系復雜[5],因此,各部門必須加強聯系,共同協作。此外,還應建立和健全規章制度,明確個人崗位職責和任務,嚴格按章辦事,根據需要和可能,實行崗位責任制、目標責任制或承包制,實行崗前職業培訓,優化人員結構,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素質;并完善保護管理體系和保護設施,保護區擬實行保護區管理局—管理站的二級保護管理體系。
5.2 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 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認識自然和保護自然的意識。利用電視、廣播、報刊、宣傳牌、小冊子等各種宣傳媒介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對象著重于進入保護區的人員和保護區周圍的社區群眾、基層單位領導;同時,盡可能地擴大宣傳教育范圍,組織全縣中小學生在保護區開展活動,灌輸濕地保護理念,形成人人都自覺保護濕地的良好局面。協調好保護區與周邊社區單位的關系,與當地政府、周邊社區簽訂共管協議,達到協同保護的目的。此外,可在濕地保護區建造一座濕地博物館,采集制作動植物標本,分類陳列,即可作為資料存檔,又可進行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
6 結語
由于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利益的驅使,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加,使地球的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目前西洞庭湖濕地保護也面臨著這一困境,我們必須從保護區的整體出發,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技術的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等多種手段,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完整的管理體系,使保護區逐步走上系統化、科學化、法制化的管理軌道。濕地生態環境是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根據不同的濕地類型因地制宜進行保護,并堅持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為核心,遵循自然規律,認識自然、改善和利用自然相結合,促進濕地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并發揮最大的生態功能。
參考文獻
[1]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EB/OL].[2009-08-15].http://www.exam8.com/gongcheng/huanjing/fudao/200908/311305.html.
[2]牛振國,張海英,王顯威,等.1978-2008年中國濕地類型變化[J].科學通報,2012,56(16):1401.
[3]鄭姚閩,張海英,牛振國,等.中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初步評估[J].科學通報, 2012,4:207-230.
[4]劉小莉.江漢湖群中小型湖泊濕地保護研究—以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研究為例[D].武漢:湖北大學,2012,5.
[5]王明哲,劉偉紅,劉釗.濕地保護現狀及對策芻議—以吉林省濕地保護為例[J].甘肅科技,2011,9:1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