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柳蘭
摘 要:該文介紹了村落風水林現狀,分析風水林在景觀建設中的作用,并且提出村落風水林優化原則。主要包括:注重地域性原則、注重遞變性原則、可持續性原則。希望對村落風水林的保護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村落風水林;鄉村景觀建設;價值;優化原則
中圖分類號 S7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1-108-02
1 村落風水林現狀
古代人在封建風水思想的支配下種植風水林,并且對其進行嚴加保護。風水林根據地域不同分為村落風水林、墳墓風水林及寺院風水林。本文主要探討村落風水林。村落風水林以村口、后山、井口、住宅周圍為主,不同地域有不同寓意。在香港地區,風水林被劃歸為郊野公園范圍,得到了妥善保護,但是國內因封建思想影響的減弱,人們心目中的風水觀念開始動搖,政府對風水林并未頒布任何保護措施,甚至在“大躍進”時期故意砍伐風水林,導致大部分村落風水林被破壞,村落綠化及環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大部分地方都蓋上了新房子。但是,由于政府規劃不當、村民盲目建設,導致鄉村原始景觀遭到嚴重破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城市化沖擊農村發展。隨著農村的城市化進程,環境也出現了城市前期發展普遍存在的臟、亂、差的特征;其二,地域文化特色消失。農村規劃千篇一律,導致千村一面,毫無特色可言;其三,盲目的旅游開發。農家樂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契機,但是也給農村環境帶來了負擔。公路、橋梁的修筑,樹木的砍伐等等給農村帶來了不可逆轉的破壞。以上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農村規劃不合理,污染破壞無人管理,只重視經濟,不重視環境,景觀遭到極為嚴重的破壞。
2 村落風水林在鄉村景觀建設中的價值
2.1 村落風水林的景觀價值 任何一個地方的風水林植被都有著其本地樹木的典型特征,且風水林樹木一般歷史悠久、植被種類繁多,是鄉土自然景觀的真實反應,其中還有不少發國家珍稀保護樹種及各類經濟作物,是中國傳統審美的風水植被配置手法的真實寫照,因此有著很高的景觀價值。
2.2 村落風水林的生態價值 村落風水林是經歷長期自然更替留下來的植被,對生態自然環境的貢獻功不可沒,特別是在當今農村周邊工廠開設及城市化進程中,其污染的防治、水源的凈化、溫度的調節、環境的凈化都依靠周邊的風水林。風水林不僅是一種具有高度觀賞性的作物群,更是村落的肺部,是村落原始生態環境保持的基礎。
2.3 村落風水林的文化價值 村落風水林是古代風水理論的產物,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密不可分,而且風水林一般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時間不斷發展,是大自然和古代人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由于植被破壞嚴重,很多風水林也難逃厄運。當今殘留的風水林大都成為國家珍稀保護物種的存活區,同時也是當地歷史文化的見證,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
2.4 村落風水林的旅游價值 村落風水林蘊含歷史,具有獨特的人文價值及魅力。當今存留的村落風水林不乏參天大樹,是具有典型特色的園林風景,已經逐步成為寶貴的旅游資源。風水林也成為區域發展旅游業的切入點,特別是在南方一些風水林保護較好的地區,游人絡繹不絕。可見風水林為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 村落風水林的保護及優化原則
當今農村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但是這種變化對環境的破壞是不可逆轉的;農業開始向著現代農業發展,大部分村落只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因此風水林的保護迫在眉睫。這就需要在村落景觀規劃中積極主動協調各類景觀因素,從整體上把握,注重村落風水林的保護及優化。
3.1 注重地域性原則 鄉村的經濟發展不當成為風水林保護的絆腳石,因此經濟發展應當注重地域化原則,而不應當照搬照抄;經濟發展不應當建立在環境破壞的基礎上,而應當建立在生態基礎上。比如珠三角鄉村建設中,傳統村落民居風水布局和建筑形式的獨特,即為布局與建筑風格在珠三角地域范圍內的普遍性,在實踐規劃過程中,就應當深入分析這種普遍性,將所要規劃的村落格局和建筑協調統一。鄉村的規劃地域性便是在植被地域性、文化地域性、行為方式地域性的基礎上形成的,同時也是鄉土景觀保持的基礎條件及鄉村規劃的關鍵因素。
3.2 注重遞變性原則 城市景觀一般都采用毀后重建的方式,導致城市景觀缺乏多樣性及階梯型。城市多數公園植被較為單一且多為移植樹木,這與風水林不同,風水林不僅普遍樹齡長,而且自然長成,樹木的多樣化特征明顯。鄉村城市化的進程不可一蹴而就,應當采用遞變性方式。首先保證其植被景觀的原有風貌,在此基礎上取代部分未存活樹木。然后充分考慮本地的村民的生活及習慣,結合現代的生活方式及行為,在保證其風水林盡量不被破壞或者單次完全取代的前提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保證鄉土特色的基礎上實現現代化。
3.3 注重可持續性原則 城市發展若建立在盲目擴張的基礎上,其發展思路必然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度不足,形成了先破壞后彌補的發展模式,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壞。因此,當今鄉村發展應當盡量避免建立在景觀破壞的基礎上,而應當在規劃之初便考慮到景觀的建設,要求景觀建設向著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靠攏。可持續發展是當今鄉村景觀建設的基礎,同時也是鄉村經濟發展的前提,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建立宜居鄉村的保證。
參考文獻
[1]祝功武.整理村落與“風水林”建設綠色新農村[J].中國城市林業,2007(06).
[2]劉曉俊,莊雪影,柯歡,等.深圳小梅沙村風水林群落及其保護[J].廣東園林,2007(03).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