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學科中較難學習的一門課程,在我過去長達十年的教學過程中一直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本文以自己數十年對《高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的傳統教學方式為出發點,保留一些好的傳統教學方法,改革部份傳統教學模式,總結出自己的一些教學方法和體會,供教學一線的老師們參考。
關鍵詞:高級財務會計;教學模式;課堂
《高級財務會計》一直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教師們常常為了如何上好一堂生動有趣的課而苦惱。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無非進行一些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課堂學生的教學模式基本上為:一堂課90分鐘左右,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枯燥的企業會計準則就將花費60分鐘左右,教師們對《高級財務會計中》所涉及的財務處理方法不停的總結,不停地向學生灌輸,造成學生聽課累,老師講課累的普遍現象。最近根據國家教委相關指示文件,就“創新人才培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學校進行對傳統教育模式改革進行試點,我的課堂也作為試點課堂之一。現將我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如下:
(一)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
在我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對《高級財務會計》的教學,通常是教師先講理論,其次講解例題,最后學生完成練習,整個課堂結束,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改革后,首先,教師一上課讓學生總結上堂課的內容,教師進行糾錯;其次,我先讓學生自習本堂課的內容,然后教師在黑板上或PPT上進行本堂課的重要財務處理“未完式”總結,關鍵部份由學生填空完成,讓學生們記住要點、難點;再次,讓學生講教材中的例題,從而鍛煉學生們的口才和膽量,在學生講解例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在例題出題點或關鍵問題上進行反問式提問“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可以重復加強本課堂的重點難點理解;最后,進行習題的演練,同樣課堂上由學生們唱主角,教師的作用只是糾錯,離整個課堂結束十分鐘左右,老師對整個課堂進行概述,并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闡述。這種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參加學習的主動和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合理劃分小組使學生共同學習進步。
在大學傳統的學校課程中,特別是《高級財務會計》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課時量,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況,通常教師只要認為學生跨過及格門檻就繼續往下教。我們通常存在這樣的情況:第一節課上完課后,張同學距學習目標差了一點,第二節課后張同學距學習目標又差了一點,第三節課后張同學距學習目標再差一點,三節課后就差三點了,這樣每節課后距學習目標的差距累積越來越多,到了大三下學期,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控制消除“誤差”,并且在不斷制造“誤差”。“誤差累積”后“差生”就被制造出來了。改革后,在班級上根據學生表現的強弱以及對《高級財務會計》學習的熱忱,把全班六十人合理劃分為十個小組,每組六人并推選出責任性強的組長,以強帶弱,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平常的練習和考核教師要以小組為整體單位,特別是對《高級財務會計》中的實務處理題,小組成員可以根據不同角色進行賬務處理的情景演練,組長為財務總監,其余五人角色依次為:營運總監,財務經理、總帳會計、成本會計和出納,然后讓各組之間進行經營業績的考核。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興趣為主,從而帶動整體班級水平,不會產生“差生”。
(三)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課堂的主宰是教師,學什么、何時學、怎樣學、學多深、學多快、學多少都由教師掌控,學生無論如何都擺脫不掉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因此,傳統課堂上任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努力都是在編造嚴肅認真的笑話。真正的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自己能掌控學習的內容、時間、程度、進度、方式和節奏。教師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優質教學視頻傳至網上,學習者何時看、在何地看、何時進、何時退、何時停都完全由自己掌控,他們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暫停、重播而不用覺得尷尬不安。例如我的學生王某他的接受能力真的是要慢半拍,他坦言反復看了視頻七八遍后才能理解《高級財務會計》中相關的會計處理方法,大學生中沒有任何一個活生生的教師會坐在他的身邊,不厭其煩地將同一個問題重復講十遍以上。這種方法的核心優勢,就是學生可以獨立地、隨時、隨地、隨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訪問課程內容,真正實現了“按自己的步驟學習”。當學習可以被自己掌控時,自主學習就真實地發生了。
(四)創新多種課堂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大學的課堂上,除了實訓課是專門的實訓室上課外,大多數課程還是要通過傳統的課堂來完成的。《高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大多數教師都是模仿以往教師的教學風格而進行延續,課堂枯燥,學生逃課現象普遍。教學應該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應該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今年我試圖進行改革,把傳統的課堂也變成實訓課堂。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首先,把教師的講臺挪到了教室的右角,把原來的講臺位置變成了師生共同表演的小舞臺,教師可以在這里做各種演示,學生也可以在這里做各種表演。原來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教師的身體可能會擋住一部分黑板,現在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原來教師需要做一些動作,受講臺的影響不能充分展開,現在沒有講臺的阻礙,就可以徹底放開,學生也是一樣。現在一般教室里都有各種多媒體,把各種媒體的控制開關都設置在講臺上,教師可以運用自如。教師可以坐著講課,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學生的桌椅排列可以根據不同課型設置。講授性課型,基本可以用原有的模式,由于講臺已經空出來,便于師生互動、表演。全班討論課型,可以把桌椅排在教師的四周,學生坐成一圈,教師成了會議室。小組討論課型,可以把桌椅排成幾個小方塊,四人一組或六人一組,方便小組討論。此時的教室就成了活動室,還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靈活安排。而我通常是根據本次課堂的演練角色而定人數。
作者簡介:李華(1977.09—),會計師,現就職于江西科技學院財經學院,研究方向:會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