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春
摘 要:在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各個城市在排水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排水工程所占據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新的社會形勢下,不斷的面對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將排水工程做好,提升排水效益,促進城市的穩定發展變得日益重要。
關鍵詞:排水工程;社會效益;關系
在現代化建設不斷發展下,人們對水的認識有了更加系統和深入的認識。城市排水主要是使用城市排水系統輸送、排放和處理城市污水和雨水,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城市排水管理將會面對更多新的挑戰,相關部門要重視工作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認識到排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選擇提高排水效益的相關措施,提高排水工作的現代化進程,使社會經濟全面的發展下去。
1 實例概況
某全灌區的排水系統經過多年的建設,分別設置了13條干溝,1條總排水溝,65條分干溝,257條支溝,2.1萬條斗農毛溝。其中灌區排水工程主要以總排干溝為主,通過將各級支排水溝和灌溉渠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巨大的水網,主要用來對山洪水、灌溉用水、城鎮農村生活廢棄水、地下水等進行及時排放,并通過排退水控制土壤耕作層水的含量、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周圍地區的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進而使灌區社會經濟可以持續發展下去。
2 排水工作當前的形勢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
一直以來,灌溉排水是水利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踐證明,對于干旱地區,人工灌溉是維持人類生存、促進農業發展、改善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不管是濕潤地區,還是干旱地區,排水工程度為灌溉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通過排水和灌溉之間互相補充,使土壤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長的環境,只有做好了這兩個方面的工作,才可以保證農業生產獲得比較高的產量。只有處理好雙方的關系,農業和畜牧業的效益才會提高。由于在實際生活中,雙方的發展受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比較大,缺乏平衡性,相對于灌水渠系統來說,排水系統的配套程度會更差一些。
2.1 排水工程目前的基本形勢
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該地區的排水灌溉工程的配套設施已經基本達到了相關要求,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水利工作產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正逐漸從傳統水利逐漸向現代化水利、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進行轉變,水利工程管理起來也更加民主化,收費也更加的合理,工作方式也逐漸從主導型向法律、行政、經濟等綜合型的服務進行轉變。在這種環境背景下,想要把老灌區建設成一個高效、節能的新灌區,就需要使排水工作走向市場,不能直視單純的根據水的排泄量對排水工作進行衡量。
2.2 排水工程和社會效益之間存在的關系
2.2.1 對排水作用認識不足對社會效益造成的影響
隨著黃河流域水資源的不斷減少,水資源日益匱乏,可以引入到灌區的水量越來越小。特別是現在,引入到灌區中的水量比同期的水量降低了46%左右,導致水的排退量越來越小。再加上近幾年的持續干旱,洪澇災害少,導致部分排水工作人員對排水工作的重視度降低,導致排水工作的投入力度縮小,對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2.2.2 水質污染對社會效益造成的影響
由于排水工程屬于公益類型的工程,多年來形成的習慣使管理單位無法和排、退水受益者直接聯系。在防治水質污染方面又存在責任不清、職責部門責任交叉的情況,使得排退水的質量無法得到有力的控制,污染程度也越來越嚴重,當這些被污染的水體流入到總排干溝后,會流入到黃河中,對整個沿線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2.3 管理方面對社會效益的影響
整個灌區的排水管理系統主要是由總排干溝單獨設局、統一管理的,可以保證基本的工程養護和投入,對于其它分干溝、農溝、斗溝,分別交給該縣的水務局、灌溉管理局、鄉鎮管理社來進行管理,管養護和維修力度無法統一,管理過于分散。由于缺乏統一完善的排水管理措施,存在嚴重的管理問題,部分溝道出現了淤塞、踏坡的情況,對排水效果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降低了灌區排水的作用,對總排干溝的正常運行造成了比較大影響。
2.2.4 排水收費困難對社會效益的影響
目前,想要明確收取排退水費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對排退水收益人員的約束力不足,這直接加大了排水的污染速度和程度,縱容浪費水資源的情況,同時也對防洪減災造成了影響,對全灌區的節水效果造成了間接的影響。
2.2.5 工程設備老化對社會效益的影響
由于該灌區的水利工程已經經過了多年的運行,很多設備需要進行升級和改造,但是由于目前水價成本低,養護投資資金不到位,很多設備都出現了老化,處于負病運行的狀態。而排退水工程由于常見浸泡在堿水中,在地下水的影響下,更容易被凍壞。一些溝道由于土質問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塌坡情況,導致淤塞阻水的情況出現。例如,總排干溝的全長為233km,在溝道中有比較嚴重的塌坡情況存在,破損的建筑物數量也比較多,只能依靠擠占灌溉工程的水費資金來進行維修,維修設備的數量有限,隨著時間的不斷積累,工程會出現嚴重的老化,對社會效益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2.2.6 防洪標準過低對社會效益的影響
防洪減災是排水工程的一個主要功能,對于整個灌區來說,排退洪水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不僅要將灌區內部形成的洪水排除,也要將灌區北部的山洪排除,相對來說山洪的排除更為重要。由于灌區的北部有兩個大山脈,沿線一共設置了148條大小山洪,集水面積可達1.4萬km2。雖然平時山洪的流量比較小,但是由于是季節性的河流,由于山洪暴發的偶然性和集中性比較大,特別是在汛期,出現山洪的次數會更加的頻繁,部分地區很有可能出現洪澇災害。在總排干溝建設完成后,過流能力為60m3/s,校核流量的標準為100m3/s,由于溝道堤背的設防標準不高,一側堤背設計的是四級公路,距離防汛專用通道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也一直沒有按照防洪專項對其進行治理,導致在2008年的一次大水中,檢測到的瞬時流量為93.7m3/s,很多段落的焊臺都出現了塌坡的情況,因此中整個灌區來看,要繼續加大其他防洪防汛的目標,提升防洪標準。
2.2.7 管理技術不高對社會效益造成的影響
由于排退水溝中水的流動速度比較慢,滋生的水草比較多,對溝道的退水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對于這種情況,主要使用人工割除的方法進行處理,處理效率比較低,對于凍脹、排水溝內的塌坡等自然災害,沒有科學的解決措施。
3 提高排水工程社會效益的措施
3.1 對體制改革進行深化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排水工作要以新的治水思路為指導,將現代化水利特點充分體現出來,在工作的過程中,做到高標準設計、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和高效能管理,進而使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知識結構可以與時俱進,在隊伍建設方面,要按照“統一、精簡、效能”的基本原則,對機構進行壓縮,對人員進行精簡,在“競爭、平等、公開、擇優”的基礎上,將競爭機制引入,建立出合理的人才成長機制和人力資源配置機制,將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進而建立出良好的排水運行機制和發展機制。
3.2 對工程老化問題進行解決
一般情況下,排水工程主要分成兩種,分別為公益性排水工程和生產性排水工程,一般公益性排水的受益者除了農業和農民以外,工程周圍的非農業單位也是主要的收益者,因此,工程的投資費用還應該由政府來承擔,而對于地下水、排退灌溉余水等和農牧業有緊密的聯系,對于這部分費用可以直接從污水制造者和農牧業生產者的身上得到。根據這兩個渠道,將排水籌資的關系理順,確保排水工程的投入,對工程老化的問題進行解決。對排退水質進行嚴格控制,按照先處理后準入的制度對廢水和污水進行處理,按照防大洪的標準建設防洪工程,對排水工程系統進行完善,提升整個灌區的抗洪保障能力。使用末端治理和源頭治理結合的方法,來達到控制污染的目的,保證該排水工程周圍的生態環境,提高其社會效益。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排水工程都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排水工程效益的基本措施,在水資源的保護、污水的回收利用、整個灌區的用水、排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武石軍,韓翠蓮,樊顥.淺論新時期河套灌區的排水管理工作[J].內蒙古水利,2003(11).
[2] 張國瑞,武劍微,張景東.內蒙古河套灌區建設現代水利的思考[J].內蒙古水利,2011(02).
[3] 馬建軍,楊玉蘭.不斷提高排水管理能力 構建和諧河套灌區[J].水利發展研究,2011(06).
[4] 鄔喜紅,李秀麗.河套灌區總排干溝工程效益分析[J].內蒙古水利,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