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葉俊

白酒業前景可期
當代貴州:自2012年白酒行業變革以來,對于過去十年積累的問題、未來轉型發展的分析論爭不斷,華澤集團深植白酒行業,集生產商、經銷商、品牌商、零售商于一體,擁有十多家酒企、二十多個酒類品牌,你如何看待此次行業變革?
吳向東:酒類企業正在經歷一個艱難調整期,調整的實質是要擠出行業因非理性發展所帶來的泡沫。我們不應該過分放大此次調整帶來的影響。縱向比較看,雖然白酒行業目前的發展速度沒有前幾年那么迅猛,但如果橫向比較,白酒行業依然是增速最好最穩定的行業之一。這輪調整期,對白酒行業來說是正常的,也是有利于行業長期發展的。
當代貴州: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白酒行業從此告別黃金期,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吳向東:白酒還未到達黃金期,它還要隨著目前經濟下滑走一段時間。過去的十年增長,政務消費太大了,今后的增長一定是私人消費和商務消費增長。從古代的詩歌中可能看出,歷朝歷代我們都是酒類消費大國。而現在中國估計只有20%左右的人群在喝酒,發達國家有70%以上人群經常消費酒。我們的商務消費和私人消費酒精市場一直在增長,等達到發達國家70%的人群時,那將是現在5-6倍大的酒類市場。
我有一個觀點,酒精飲料是個大家庭。啤酒不是白酒的競爭對手,葡萄酒也不是白酒的競爭對手。在人生的不同年齡段,會喝不同的酒。比如年輕時,多數人會喝啤酒,因為其度數低。慢慢的,適應酒精度數后,會逐漸改喝葡萄酒和白酒。30-50歲年齡段的人,往往會選擇白酒為主。50歲以后,一般就是葡萄酒、白酒都會喝。由此可以看出,啤酒、葡萄酒是在幫助我們白酒培養消費者,讓他們逐漸適應酒精度數。所以,啤酒、葡萄酒賣得好,對白酒消費人群擴大是有利的。
當代貴州:行業調整是一次優勝劣汰,由于資金、品牌、質量問題,不少競爭力弱的酒企將面臨出局,同時實力強的名牌并購整合的步伐也將加快,今年上半年,茅臺和五糧液都表達了并購地方酒企的意愿,你如何看待轉型期白酒業內的并購風潮?
吳向東:并購和整合是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企業可以不斷地去組合,取得更大更好的發展機會,即便某次并購失敗了,也可以給其他企業提供珍貴的參考價值。當然,并購企業一定要抱著做實業的心態,這樣才會受到行業的歡迎。如果只是當成一個短期的投機行為,我感覺沒必要進來。
我認為,現在是最好的并購時機。不過,華澤目前沒有再收購酒企的打算。我以前有個理想,成為中國的保樂利佳、帝亞吉歐。后來我發現,在中國如果不能收購像茅臺、五糧液這樣的企業,是不能成為中國的保樂利佳、帝亞吉歐的。
當代貴州:現在互聯網上推出了好多專銷產品,您是如何看待互聯網的誕生,包括現在非常流行的電商和連鎖渠道以及后期的宣傳炒作?
吳向東:現在靠互聯網,白酒行業還是吃不起飯的。而連鎖方面,不管你模式、系統、組織機構有多好,長期的開店存活率才是最核心指標。并不是你在哪里開了多少家店就算成功了。中國賣酒的零售終端幾百萬家,你永遠都不可能通過達到開店規模來倒逼廠家要費用,永遠都不可能。麥德龍、沃爾瑪在中國開了十多年,依然很難吧。針對于白酒企業來說,互聯網現在有幾大問題:第一,在網上買酒的流量不夠;第二,在網上買酒消費者大都是新手,消費者不知道酒的好壞,就看哪家炒作得好,其實這對整個電商不是件好事。電商如果負責任,應該要更多地去教育和引導消費者,告訴他們什么是好東西,而不是一味地靠炒作產品來盈利。剛剛開始在網上買酒的消費者就被教壞了,那么以后電商還怎么能去賺錢?如果長期不賺錢,那樣對消費者其實也是不負責任。
戰略方向調整
當代貴州:從2014年國內上市白酒企業的年報來看,大多數酒企仍在轉型中奮力突圍,你認為在這一輪行業調整中,什么樣的酒企能夠在變革中勝出?
吳向東:在這輪調整期里,生產、品牌運營、銷售等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將有很大變化,會更為精細,誰能更好地處理好,誰就有更好的機會。
具體來說,對于全國性品牌,誰能夠率先認清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調整好自己的戰略方向,充分發掘大眾消費市場的潛力,誰就能真正把握住機會,率先穿越周期;對于區域性品牌而言,誰能率先找準方向,在保障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做好品牌和營銷工作,誰就能脫穎而出,甚至躋身一線陣營。
當代貴州:今年4月以來,華澤旗下珍酒品牌市場發力明顯,不僅打出了讓利十億惠民的口號,并推出多款瞄準中端市場的新品,這是不是意味著珍酒已經找準了方向?
吳向東:珍酒是華澤集團旗下唯一的一個醬香型品牌,和金六福一樣,都是華澤的重點品牌。這幾年,醬香型白酒在茅臺帶動下,市場增長很快,珍酒擁有40年的歷史,質量不輸給任何一家醬酒品牌。今年以來,其銷量增長在一倍以上。
我們將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渠道,減少中間環節,直接下沉到終端消費者。實際上,珍酒的“惠民工程”就是要繞過中間環節,渠道扁平化,運用網絡、微信、微博、電子商務平臺和400電話(自己的客服電話專線),直接面對消費者,電子支付方便快捷。通過這種模式,讓利給消費者。
當代貴州:珍酒目前仍是貴州的一個區域性品牌,在往全國性品牌發展這方面有什么規劃?
吳向東:目前我們主要集中在貴州市場進行銷售,我們認為,醬酒先在貴州賣好了,才能為全國性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珍酒目前通過華致酒行在全國進行銷售。
錘煉品牌個性
當代貴州:我們一直都說珍酒是易地茅臺,但畢竟不是茅臺,珍酒將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獨特的品牌文化?
吳向東:“離開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這句話千真萬確。茅臺有茅臺的標準,醬香有醬香的標準,我們只要能夠達到醬香的標準,只要消費者認可,只要我們的理化指標符合優質醬酒的標準,那么我們就會更適應消費者的口感喜好。我們不擔心質量,珍酒也不懼與任何醬香型酒競爭,同時我們還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追著茅臺做是很難的,我們要清楚認識,我們是珍酒而不是茅臺,以后珍酒也會是優質醬香酒的代名詞。
當代貴州:那么,珍酒到底具備哪些獨特的優勢?
吳向東:釀酒講究產區,我們將和董酒一起打造“遵義小產區”。遵義地區(珍酒廠所在地)在氣象學上是一個獨特的小氣候區域。這里,海拔沒有貴陽高,夏天晚間濕潤,氣溫更低一點。釀好酒要看溫度,珍酒廠在醬香產區里是溫度最低、濕度最高的地方,有利于釀酒的五、六、七輪發酵,形成自己的獨特性,這一點與茅臺是有所不同的。
關于這方面的學術報告大約一年后就會出來,它是科學的,有氣候根據的,所有的說法都經得起檢驗,對微生物、水、空氣等各方面的論述都是科學的,是可以發表到世界學術雜志上的。這個學術報告也是業內首創。我們要脫離茅臺鎮的地域影響,不能老是覺得我跟茅臺有關系,是“親戚”關系。但事實上,珍酒不是茅臺,珍酒廠區也不在茅臺鎮。政府曾經給很大優惠讓我們遷回茅臺鎮,我們沒有回去,主要的考慮還是形成自己的品牌個性、特色。
當代貴州:華澤集團品牌眾多,除了清香之外,幾乎涵蓋所有的香型,如何在尊重各家酒廠原有的市場基礎、企業文化的前提下,實現有效整合、高效管理?
吳向東:所有的企業都是靠業務來支撐的,我們既然定位在酒業,那我們一定需要很多好的品牌。我們集團一直在摸索怎么樣去管理這十多個酒廠,它們分布在全國各地,而且屬于不同類型的企業,我們盡量讓它們保持靈活性,每家酒廠也能根據自身特色,更有自主性地開拓市場、打造品牌,從而實現整個集團的不斷壯大。(責任編輯/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