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躍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4)
阜陽市人民醫院城南新區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為181634m2,包含病房大樓一棟,地上22層,地下1層,急診醫技樓、門診樓和人防地下室,地上5層,地下1層。其中急診醫技樓地下室有特殊科室直線加速器,因其特殊功能要求具有密閉防輻射,所以設計密閉性大,墻板超厚(加速器室建筑面積:建筑面積約407m2,頂板厚2.5m、1.1m,混凝土墻體厚2.5m、1.1m;屬于密閉大體積混凝土范疇。
①因直線加速器頂板超厚,為了保證結構施工安全,經計算,滿堂支模架立桿間距300mm~500mm,水平拉桿縱橫向滿布,滿堂架成型后人員根本無法進入,再加上加速器四周都是混凝土墻體,密閉性很大,外圍根本無法采取養護措施。所以考慮從外圍事前接入PVC水管,順著混凝土墻體布置,采用人工控制自動噴淋水,頂板模板雙層模板,中間夾芯塑料薄膜,保證加速器內部保溫保濕養護混凝土,控制超厚墻板內外溫差,控制裂縫。
②大體積混凝土由于結構截面大,水泥總用量多,水化所釋放的水化熱會產生較大的溫度變化和收縮作用,由此形成的溫度收縮應力是導致鋼筋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采用低水化熱水泥,降低水化熱,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

圖1 測溫孔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2 測溫孔剖面打樣示意圖

圖3 測溫傳感器預埋

圖4 測溫儀實時測溫

圖5 噴淋水管安裝示意圖

圖6 塑料薄膜安裝示意圖
③優化混凝土配合比,減少混凝土收縮變形。
大體積混凝土專項方案編制→原材料優選及混凝土配合比優化設計→自動噴淋水管和板底塑料薄膜安裝→混凝土拌制及運輸→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及測溫→混凝土拆模。
3.2.1 材料要求
①水泥:首先盡量減少單位體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資料證明,水泥用量每增減10kg,水化熱使溫度相應升降約1℃;其次應優先采用低熱水泥,如選擇礦渣硅酸鹽水泥。
②細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徑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2%。選用平均粒徑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細砂拌制的混凝土可減少用水量10%左右,同時相應減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并可減少混凝土收縮。
③粗骨料:5mm~25mm或5mm~40mm石子,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優先選用5mm~40mm石子,減少混凝土收縮。含泥量<1%,符合篩分連續級配要求。骨料中針狀和片狀<15%(重量比)。
④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澆筑方式為泵送,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慮摻加適量的粉煤灰。粉煤灰對降低水化熱、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粉煤灰的摻量不多于10%,采用內摻法,選用Ⅱ級粉煤灰。
3.2.2 優化混凝土配合比
采用泵送混凝土砂率控制在35%~40%之間,在滿足可泵性的前提下,盡量降低砂率。坍落度在滿足泵送的條件下盡量選擇小值,以減少收縮變形。針對工程實際和泵送施工工藝要求,根據理論計算和試驗室試配試驗結果,由試驗室提供混凝土配合比報告,混凝土坍落度宜為140mm~160mm,緩凝時間根據澆筑量和澆筑速度確定。
3.2.3 混凝土施工工藝
①混凝土澆筑順序的安排,以薄層連續澆筑以利散熱,不出現冷縫為原則,可采用分層、薄層澆灌(每層厚50cm)的方法來加快澆灌速度和減少混凝土的暴露面積。
②配備足夠的振搗器具,每臺混凝土輸送泵配備4臺振動棒,使入模混凝土及時振搗密實,為防止漏振,堅持分層振搗局部完成后再從后拉網式趕振一邊,采用二次振搗工藝,以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和抗拉強度,對大面積的板面要進行拍打振實,去除浮漿,實行二次抹面,以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③混凝土在澆筑振搗過程中的泌水應予以排除。
④由于混凝土厚度較大,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超過2m時,采用串筒、斜槽或溜管澆筑混凝土。
⑤超厚墻板混凝土澆筑時,要四周循環均衡分層澆筑,分層高度0.5m,振動棒要及時跟進振搗,特別是分層處的振搗要密實。

圖7 塑料薄膜加麻袋澆水養護

圖8 溫差檢測分析圖
⑥施工現場配備一套發電機組,以防意外斷電現象發生。
3.2.4 測溫
①測點布置原則:測點須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體積混凝土內各部位的溫度,從大體積混凝土高度斷面考慮,應包括底面、中心和上表面,從平面考慮應包括中部和邊角區。
②測溫點布置:溫度檢測范圍為整個超厚墻板混凝土的溫度變化,在混凝土沿對角線方向設置溫度傳感器。測溫線應按測溫平面布置圖進行預埋,預埋時測溫棒綁扎牢固并與鋼筋隔離,以免位移或損壞。每組測溫線(即不同長度的測溫線)在線的上端用膠帶做上標記,便于區分深度。測溫線用塑料帶罩好,綁扎牢固,不準將測溫端頭受潮。測溫線位置用保護木框作為標志,便于保溫后查找。
③測溫棒預埋:2.5m厚頂板預埋5個點位,每個點位上中下預埋3個測溫棒,上部離混凝土面0.1m,中部板厚居中,下部離板底0.1m。2.5厚墻體測溫棒預埋參見2.5m厚頂板預埋方式。
④利用測溫技術進行信息化施工,可以全面了解混凝土在強度發展過程中內部溫度場分布狀況,并且根據溫度梯度變化情況,可定性、定量指導施工,控制降溫速率,控制裂縫的出現。
⑤每次測溫后,應立即匯總整理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及溫差數值,提供給施工指揮部門,以指導現場的施工。
⑥測溫時間:混凝土從澆灌到硬化有一個升溫和降溫的過程,特別降溫至大氣的過程比較緩慢,為此,測溫從混凝土澆筑后馬上開始,根據溫度變化情況7d內,可以每2h測一次。7~10d后,可以每4h測一次。
3.2.5 養護
養護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一項十分關鍵的工作。養護主要是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促進混凝土強度的正常發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生和發展。
根據土建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和施工經驗,為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除要滿足強度等級要求外,關鍵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水化熱引起的內外溫差,實測的混凝土內部中心與表面溫度差宜控制在25℃之內。為防止因溫度應力而造成混凝土產生裂縫,加速器密閉空間內側安裝自動噴淋水管進行24h澆水養護。具體安裝如下:用Ф3.0PPR管從鄰近供水點接至加速器室入口處,Ф3.0PPR主管從加速器入口繼續延伸至2.5m厚墻體處,分支管用Ф2.0PPR管接至2.5m厚墻體兩側,支管機械鉆成密目孔眼,形成供水管網,全面覆蓋密閉空間。
2.5 m厚頂板底面封閉養護:支模架搭設完成后,平臺模板鋪設時,先滿鋪設一層0.015m厚模板,釘定牢靠,然后滿鋪一層塑料薄膜,再滿鋪設一層0.015m厚模板,使頂板底部密閉不透氣,超厚墻板底部保溫保濕養護。
混凝土頂板表面收水搓平掃毛后,立即覆蓋一層塑料薄膜,薄膜要求搭接,使混凝土不外露,根據測溫情況,如溫差過大加蓋麻袋加強覆蓋養護。超厚墻板封模之前,在模板面整個刷一層混凝土養護液,混凝土澆筑后帶模澆水養護。養護必須根據混凝土內外溫差和降溫速率,及時調整養護措施。
通過工程實踐,密閉空間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裝設噴淋管、表面覆蓋塑料薄膜加麻袋養護、混凝土配合比優化等措施,在2.5m厚墻板預埋溫控傳感器,實時測溫數據表明:由于養護得當,各測點的混凝土內部與表面實測最大溫差均小于25℃,結構核驗時,未發現大于0.1mm以上的通長有害裂縫,保證了工程質量。
[1] 王頂堂.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應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
[2] 陳斌.混凝土配合比優化及結構早期裂縫防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5.
[3] 伍崇明.核工程抗強輻射屏蔽混凝土試驗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8.
[4] 毛慶東.高層建筑基礎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5] 李保華.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檢測和裂縫控制[D].阜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