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水明 楊邦清
怎樣在科學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究,在科學探究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在學習了教科版四年級下冊《食物》這一主題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當前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筆者所在學校四年級師生自主研發了“食品衛生與健康”這一個延伸學習活動內容,并對此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以發展為主旨的教學思想貫穿探究始終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它必須從全體學生出發,從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出發,再回歸到學生的發展上。
1. 面向全體,淡化知識性目標。“食品衛生與健康”這一主題的產生主要源于某校的一例食物中毒事件。通過此次主題活動,讓學生了解食品衛生與健康之間的關系,是本次活動的知識性目標。主題確定后,全班同學自由組合,兵分四路,分別從走訪校門口的小吃店、調查超市的商品、采訪市防疫站有關人員、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及綠色食品四個方面進行科學實踐調查活動。一周后交流調查情況,交流后,還通過科學實驗等方法對收集的食物樣品是否衛生進行了科學檢測。我們欣喜地看到,全班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地參與自己喜歡的一項調查活動。憑借知識性目標的載體作用,在淡化“食品衛生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這一知識性目標的基礎上,真正做到了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獲。
2. 以人為本,突出發展性目標。在科學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尊重學生,將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宗旨的教學思想貫穿始終,因此,“突出發展性目標”是本次活動的顯著特點。教學中,從完成調查過程,匯報調查結果,到課堂交流學習,觀察實驗等均是學生自我主持完成的。教師沒有按部就班,制訂詳細的教學步驟,只是在導、放、收上作宏觀調控,創設了一個“怎樣鑒別食品是否衛生”的問題情境,提供了一套有結構、多樣化的材料,如顯微鏡、酒精燈、燒杯等,讓學生在開放的時間和空間里自主探究,總結發現,使學生成為探索者、發現者,從而提高其學習和創造能力。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敢于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呈現在課堂上,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在調查的一周多時間里,學生充分自主地查、訪、思,真正參與到問題的發生和解決之中??梢哉f,這一周多的調查過程就是學生的發現過程,課堂上精彩的發言,獨具個性的記錄,就是學生主體發展的過程。
二、以事實為基礎的探究實踐凸顯科學魅力
“食品衛生與健康”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一切活動都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讓學生從身邊的實踐活動中釋疑解惑。
1. 充分實踐,積累事實。《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更廣闊的天地?!被谝陨侠砟睿诨顒又?,我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搜集整理材料、進行思維加工,讓學生在充分的科學實踐調查活動中,去觀察、實驗,去積累事實,發現新知,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調查校門口街道小吃店衛生和超市商品的成員采用拍攝圖片和視頻的形式,讓事實說話;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的小組則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對市防疫站的相關人員進行采訪,了解相關法律常識,并參觀了站內有關食品安全檢測的設備;還有小組的學生通過父母從農村帶來無污染的蔬菜瓜果,詮釋什么是“綠色食品”。什么是“科學”?達爾文說,科學就是積累事實,發現規律。由此看來,以實踐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積累事實、探究過程中凸顯出科學的魅力。
2. 分享體驗,建構聯系。課堂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設計了“我的新發現”報告單,讓學生在驗證食品是否衛生的探究過程中,將有新發現的現象如實填寫到報告單中,一個新發現就畫一個☆??茖W的探究課堂永遠是靈動的。在實驗過程中,有的小組同學用燒杯加熱過期牛奶,發現牛奶變成“豆腐花”,個個驚詫不已;有的小組同學用顯微鏡觀察發霉的柑橘皮,看到皮上呈念珠狀的真菌時,個個大呼小叫。教師對此沒有太多的干預,只是適當引導,適時肯定,在交流分享中,互相補充,運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建構了“食品衛生與健康”的關系。
三、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過程促進素養形成
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形成的重要手段。
1. 自主探究,激發潛能。本次活動中,學生經歷了一次自主探究:(1)質疑,提出問題:這種食品是否衛生新鮮;(2)預測,作出假設:這種食品可能變質了(也可能是衛生的);(3)實驗,動手操作:設計實驗,搜集證據;(4)分析,觀察驗證:尊重事實,做出判斷。在這種思維的指導下,學生的行為是最有意義的。孩子們嘗試獨立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典型的科學探究過程,科學的魅力往往就隱藏在這些活動里。這樣的活動,不僅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潛能,促進他們科學價值觀的形成。
2.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犊茖W課程標準》強調,要使每一節課成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要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分解落實到每一節課中。課堂要從學生的實踐基礎出發,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到科學課堂中來。由于學生有了充分的實踐經歷和體驗活動,探究過程必然表現出更大的自主性,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課堂上,雖然每組研究的食品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樣,但是,重要的是,每個學生從不同的途徑都獲得成功的經驗。學生在調查活動和動手操作時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實驗,實際上就是在把自己頭腦中已有的知識體系和當前的學習內容、生活實踐有機整合、有機聯系,這就是在研究科學。
由此可見,在科學探究中,只有讓學生在自由的活動中體驗科學的樂趣,學生才會得到比結論更多的收獲,才能領悟科學的真諦,真正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中積沙聚水,最終聚沙成塔,滴水穿石!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平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