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君華
摘 要:小智慧蘊含大能量,小千筒蘊含大智慧。無論藝術品用途何在,只要它富有藝術性、富有文化內涵,都是可貴的傳統藝術。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紫砂藝術范圍廣泛,包容萬千,無論哪種器形,只要是健康發展,那都是為紫砂事業奉獻了自身的貢獻。《千筒》包含在紫砂藝術中,同樣為紫砂藝術增添色彩。
關鍵詞:紫砂;千筒;藝術;貢獻
1 前言
《千筒》是文房用具之一,為筒狀故名《千筒》,是用作盛筆的器皿,多為直口、直壁、長方體。《千筒》的造型相比于其他的紫砂制品來說相對簡單,從古至今沒有太大的變化。《千筒》產生的年代已不可考究,三國吳陸璣中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螟蛉有子》有寫:“取桑蟲負之于木空中,或書簡筆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說筆筒是否為今日千筒,已不得而知。
2 淺談“千筒”的藝術魅力
《千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置筆用具,材質多樣,可見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書案上的常設之物。紫砂筆筒有各種形狀,一般呈圓筒或方筒狀,泥色各不相同。
《千筒》從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為古代文人墨客們案頭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如今,人們都不再使用千筒作為置筆用具了,而是把它當作藝術品,它的觀賞價值已經遠遠大于它的使用價值。精美的《千筒》早巳成為收藏市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千筒》的魅力何在?在于其傳承下來的古典文化和藝術價值。《千筒》有著古韻古香的味道,使用時,能讓人有置身于明朝時期的江南小鎮之中的花園間博覽詩書的奇妙感覺。正如我們置身在名勝古跡內,感受著古人的生活韻味和藝術情操一樣,別有一番滋味。因此,《千筒》也可以說得上是一本歷史教科書,書的作者是世世代代傳承紫砂技藝的紫砂藝人們。我們在尊重藝術尊重歷史的同時,更應該崇敬這些偉大而又默默無聞的紫砂藝人。
古人制陶十分講究其形狀,一般崇尚造型淳樸、簡潔大方、別具一格的風格和式樣。現代制陶的風格和式樣更加層出不窮,外形千姿百態,造型抽象,富有時代的氣息和元素。《千筒》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精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和文化,《千筒》流淌著從明至今的歷史印跡。
3 總結
紫砂藝術品一直被認為是民間工藝品。民間工藝品是工藝美術品的一個種類,是說手工藝人想著自身實用與審美的需要,就地取材,自行設計制作而成。在造型和紋飾方面具有明顯的繼承性。民間工藝品一般具有樸素大方,簡潔明朗的藝術風格,同時受地理環境、民族風俗、歷史時代、發達程度的影響而呈現不同特征。《千筒》便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民間工藝品,它凝結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小智慧蘊含大能量,小千筒蘊含大智慧。無論藝術品用途何在,只要它富有藝術性、富有文化內涵,富有歷史傳承性,那都是可貴的傳統藝術,都值得我們發揚和保護。藝術凝結著人們的智慧,藝術凝結著人們的精神財富,藝術凝結著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在陶藝的設計上,只有牢牢地在傳統的土壤上生根發芽,并在繼承和發揚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跟隨時代潮流,才能體現紫砂藝術經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和偉大之處。
紫砂正如藝術界綻放的一朵花朵,那么美輪美煥,絢爛多彩;又如一片大海,廣闊無邊,永無止境。俗話說的好:“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紫砂藝術范圍廣泛,包容萬千,有容乃大,無論哪種方向或方面,都富有自身的藝術價值。只要是經過紫砂藝人辛勤探索、研究付出的產物,那都是為紫砂事業奉獻了自身的貢獻。《千筒》包含在紫砂藝術中,同樣也為紫砂藝術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