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成群+聶曉紅

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人常常困惑:面對紛繁復雜的學生成長過程和參差不齊的成長結果,我們學校教育該干什么?能干什么?發展目標是什么?良知教書終究讓我們遺憾不斷,各種“經典”教育理論讓我們在亢奮和失落沮喪中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價值準則給了我們全方位的知行引領。“愛國、責任、誠信、友善”,是個人價值準則,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在中小學階段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起步應該是我們學校能做也是該做的事情。因此,我校從抓好學生行為習慣入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我校“雅行”教育的全過程。
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利用班會,國旗下的講話和黑板報等傳統方式,讓學生明白,愛國不僅僅是升國旗或寫文章抒情或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行為,更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因為“國”是由“家”組成,家是由環境和人組成,人是言行和身心的統一體,環境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這樣規范的言行和純潔的心靈過程就不僅僅是“愛護自己”的個體行為。同理,愛護(家)人、愛護環境(學校、社區、城市)也不僅僅是個人的情感問題。它們都是愛國的行為。
在踐行核心價值準則中,我們關注生活,關注細節,用心善待他人,用情溫暖他人。每年我們的學生志愿者都會走進附近社區一些孤寡老人的家里,替他們灑掃居室,閑話家常。在這個活動中,我們特意避開特殊節日和鮮花水果等煽情的禮物,選擇在少人問候但對老人而言特別艱難的寒冬季節,送給他們御寒的手套、毛襪或甜軟的糕點等實用的物品。而且特別強調親手給予。時間、禮物的選擇,贈送時的親身感受以及人員的分配安排,把每個環節都當做教育的契機,啟迪學生學習善待他人之道和生活的常識、體驗。
舉止文雅的涵養教育。價值準則教育是使人們和諧、友善生活的教育,說教、評價、體驗和言行并重,學生教育管理由嚴格的他律轉向高度的自律,養成教育初見成效。與此同時,我們加大了涵養教育的比重。作為教育最高價值的美的教育被大量引入學校。每周一次的“雅曲欣賞”,曲文并茂,普及知識,陶冶情操,是學校的一大風景。在節目的影響下,“行文雅之舉,做優雅之人”成為全校師生的自我要求。
情趣高雅的心靈教育。我們將校園文化的部分內容印制成字帖,利用每周三和周四的讀報課誦讀或臨帖練字,增進學生對學校的情感認同;我們通過打造校報《鳳鳴﹒晨風》,傳播學校文化。校報由學生組織編輯,刊登校園新聞、師生原創作品、文摘精華,引導學生用眼睛觀察“雅行”,用頭腦思考“雅量”,用心靈體味“雅意”,用文筆呈現“雅言”。每年一次的“我的魅力假期”攝影作品展,美術班學生的采風作品展,美術教學作業展,健美操自編操展示等等,見證了同學們的風采。同時昭示著鳳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更關注學生知識與精神的同步成長,關注學生智慧與人格的同步發展,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
學校正秉承“尚雅尚慧,至善至真”的校訓,讓學生立足學校,走進生活,走入社會,在寓教于樂的實踐活動中踐行“雅行”教育,潤物細無聲地實施價值準則教育。我們將引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我們期待鳳中學子不但收獲知識,還將收獲誠實、守信、謙虛、禮讓等優良道德品質,為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體鳳中人將努力使鳳中學子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沐浴下健康成長!
【廖成群,重慶市鳳鳴山中學副校長;聶曉紅,重慶市鳳鳴山中學學生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