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個問題常常困擾著我們:學校要以何種方式來改變學生,又如何以學生的改變來引領學校的發展?
重慶二十八中學的垃圾桶設置經歷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無的過程。一年多來,在校園內亂拋亂扔垃圾的現象少了,隨手彎腰拾起地上垃圾的現象多了;在教學樓嬉笑打鬧的少了,輕聲細語的多了;見面不聞不問的同學少了,彼此問候的多了;課余隨時拿著手機的“低頭族”少了,參與社團活動的同學多了;課堂上萎靡不振的少了,全心投入學習的多了。一個“垃圾桶現象”不僅反映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和人員的公共道德水平,還映射出這樣的共識:在體驗兩種環境的過程中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并且學會了尊重和承擔責任,逐步改變和完善了自己價值觀。
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提出的中小學生價值準則教育的理論指導下,我校提出了體驗式主流價值觀教育,即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培育價值觀。這里的主流價值觀是以沙區中小學生道德準則為核心、對學生價值觀的建立和形成發揮指導作用的公共價值觀來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價值標準看待社會、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生命。教育他們正確看待社會的作用,認識人生的意義,正確理解生命的價值,懂得關注自己的靈魂,形成堅定的信仰,具有健全的人文精神,養成“有禮有愛有理想”情懷,學會過現代文明生活。
在無垃圾桶管理的啟發下和以上思想的指導下,我校組織了一系列以“責任”為關鍵詞,體驗為主要措施的德育實踐活動。
體驗式班會活動。即由班主任組織學生進行體驗教育,如收拾垃圾,參觀教育博物館,訪問磁器口商戶等。它改變了以往班會課一律說教的模式,地點由室內改到室外,內容由靜態的變為動態的,形式由學生聽改為學生做。學生通過現場體驗增強了對社會的了解,加快了自身的主流價值觀念的形成。
體驗式管理活動。即讓學生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和常規評價,如由學生參與進出校門的儀容儀表和文明禮儀督查、食堂就餐秩序維持,圖書室及各類活動如體育比賽等的管理和評價;由學生會各部門成員參與班級的清潔衛生、廣播操及寢室衛生考核,讓學生在履行自己“責任”的同時踐行主流價值觀。
體驗式社團活動。我校在原有特色項目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社團活動,通過特色教育課程化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拓展空間,完善個性化的培養模式,積極構建校本課程體系,并通過“定班必修與走班選修”的方式使特色校本課程進課堂常態化、規范化,以特色展示和各級各類比賽檢驗特色成果。廣大同學在各類展示活動中也提升了主流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力。
體驗式主題教育活動。我校開展了“三管住三告別”活動,體藝文化節主題教育活動,主題班會競賽活動,主流價值觀教育進課堂,進家庭,進社區等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這樣的主題教育提振學生的銳氣,讓學生影響家庭,家庭影響社區,社區影響社會,進而提高了主流價值觀教育的輻射力。
通過主流價值觀教育,學生加強了責任心,養成善思善行的習慣,校園環境和校園風氣也得到了明顯改善,更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這或許就是我們要找的答案。
【周春林,重慶市第二十八中學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