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生長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病蟲害,據統計,在我國已知的水稻病蟲害達300多種,其中常見的有20多種,這些病蟲害有的侵害水稻的根部,有的侵害莖葉,有的在開花期發生,都會對水稻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造成減產甚至絕收。所以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是很重要的環節之一,要引起足夠重視,本文主要分析了幾種常見水稻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為水稻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害;防治;藥劑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76
1 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最常見的病害之一,可以對水稻的不同部位產生侵害,根據病害發生的不同時期及部位,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種類,在很多地方,人們也把此病叫做火風病、爛頸瘟、稻熱病,此病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都能發生,危害也是相當嚴重,對水稻產量影響很大。
1.1 水稻稻瘟病的類型特點
苗瘟:苗瘟發病時間較早,一般在三葉期之前就會表現出癥狀,發病稻苗的基部開始變成灰黑色,隨著病害的進一步發作,葉片會逐漸轉為淡紅褐色,最后整株受病害侵害而枯死。
葉瘟:稻瘟病中的葉瘟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在水稻的秧田期至抽穗這段時間都可能發生,有時偶見葉鞘部位也會發現病害。發病期病斑的類型有多種,主要有慢性型和急性型兩種。其中慢性最常見,病斑狀如織梭,兩端略尖,中間稍大,一般病斑外層呈深褐色,中間灰白。而急性型病斑多為圓形、橢圓性,也有不規則的,斑色灰綠或暗綠,多呈水浸狀。
穗頸瘟:這種類形的稻瘟主要發病部位為水稻的穗頸,受侵害后,穗頸變成黑褐色,最后導致干枯爛掉,如果稻穗在未結粒時發病,水稻會出現白穗,如果剛結粒時發病,則谷粒多會發育不良,籽粒不飽滿,產量很難保證。
1.2 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品種選擇:水稻稻瘟的發生與品種的抗病性有很大的關系,抗病力強的品種發病幾率低,而不抗病的則容易染病,所以在品種選擇時,一定要考慮到品種的抗病性,很多種植者在選擇稻種時,往往只考慮高產、優質、耐密、抗倒伏等性狀,而忽略品種的抗病性能,在種植過程中一旦發病,其他種子優勢就不復存在,產量大減,品質不佳。
種子處理:在播種前一定要先把種子進行有效處理,比如進行曬種、選種、藥浸等,通過曬種和藥物浸種可以進行殺菌,降低病害的發生,經過粗選的種子,出苗齊、苗勢旺、抗病力也強。
大田管理:加強水肥及除草,確保水稻良好的營養供應及良好的生長環境,達到苗齊苗壯,提高自身的抗性。
藥劑防治:密切關注水稻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染病苗頭,可采取藥劑噴灑的方式進行防治,每畝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0.1~0.15公斤對水50~60公斤,或30%稻瘟靈0.15~0.2公斤對水50~60公斤噴灑。也可以采用其他對稻瘟病有防治效果的藥物進行防治,農藥的使用要低毒、低殘留、藥效強、對環境污染程度最低的為佳。
2 水稻白葉枯病
2.1 白葉枯病的病因及癥狀
水稻白葉枯病也是水稻較常發生的一種病害,主要由水稻黃單胞菌而引發,從發病表現可以分為葉枯型和凋枯型兩種類型,其中以葉枯型發病較多,而凋枯型略少,但總體發病率也能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發病表現為染病植株的葉尖和葉片邊緣開始會生出黃綠色斑點,隨著病變的發展,斑點會沿葉脈變成蒼白色或黃褐色長條形狀斑,最后變成灰白色,葉片枯死。凋枯型病害的發生,一般會在插秧后的兩周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達到高峰,先從植株的心葉開始,出現失水青枯,隨著病害的加重,其他葉片也會出現萎蔫,最后導致秧苗死掉,通過檢查病株莖基部斷口,如果用手擠壓會有黃色菌濃出現。
2.2 白葉枯病的防治措施
品種選擇:同樣是要選擇抗病品種,在選種時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種植條件及往年的發病歷史,有針對性的選擇抗病品種,降低病害發生的幾率。
加強水肥管理:科學合理的供應水肥,底肥足,追肥早,根據苗情補肥,要保證足夠,但不要偏施或過遲施用氮肥,防止徒長,淺水多澆,達到壯苗的目的。
藥劑防治:發病早期,每畝撒施1:3的草木灰及石灰粉,連續撒施幾次;每畝用10%的殺枯凈0.3~0.35公斤對水50~60公斤噴灑。
3 水稻紋枯病
3.1 紋枯病的為害特點
紋枯病又叫云紋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腳瘟和霉綠稈等,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病害從分蘗期開始發生,愈到后期發生愈重,主要為害靠近水面的葉鞘和葉片,嚴重時也危害上部的葉鞘和葉片。病斑初期為橢圓形,葉片中央為灰綠色,以后不斷擴大成為紋狀不規則病斑。病斑擴大后,葉鞘和葉片枯死,分蘗死亡,嚴重時稻株不能抽穗或雖抽穗而不能結實,或引起早期倒伏,發病輕的增加空秕粒和降低粒重。
3.2 防治措施
加強栽培管理:主要是控制水肥,有效除草,灌水時宜淺水勤灌,適當的露田曬烤,同時要根據苗情施肥,避免過施氮肥,防苗徒長,達到促苗壯苗的目的,提高抗病力。及時清除雜草,保證通風透光,達到抑制病菌生長和傳播的效果,控制病害的發生。
消滅菌核:上茬水稻收獲后,要進行秋冬翻耕,通過翻耕,把菌核深埋到地下,避免春季復發。另外在灌水整田時,要進行清田,把水面的一些浮渣等雜物清理干凈,避免菌核殘留。
藥劑防治:每畝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配制成1500倍液噴霧或用150克加水500~1000公斤潑澆,或150~200克加細土20公斤撒施。
作者簡介:塔巍,九臺市城子街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