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計劃是教育部、科技部為切實提升高校服務區域新農村建設能力和水平,整合高校優勢資源,服務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有力舉措。南京農業大學依托江蘇農村發展學院,對接地方需求,加快其實質性運轉,通過創新管理運行機制、開展定向培養農業推廣人才、建立新農村服務基地、提供政策咨詢和搭建信息化平臺等措施,建立了“立足江蘇,服務江蘇”的地方模式。
關鍵詞: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江蘇農村發展學院;三農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85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的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充分發揮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多功能優勢,教育部、科技部決定聯合開展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通過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建設將解決高校科研與產業鏈條結合不緊密、針對性不強、轉化成效不明顯、服務社會能力不突出等問題[1]。
2012年4月,南京農業大學成為教育部、科技部授牌的首批十所試點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建設單位之一。南京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成立兩年多來,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方針和江蘇“兩個率先”的建設目標為指導思想,圍繞區域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在探索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模式與新機制中做了許多嘗試。作為江蘇省唯一獲得首批授牌的高校,南京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得到了江蘇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13年4月,在江蘇省人民政府的指導和組織下,南京農業大學與省農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共建了江蘇農村發展學院,簽署了《共建協議書》。新成立的江蘇農村發展學院“立足江蘇,服務江蘇”,是南京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服務江蘇“三農”事業的重要平臺。如何加快江蘇農村學院的管理運行機制建設、推動其實質性運轉,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1 加快管理運行機制建設,成立理事會
江蘇農村發展學院采取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管理模式,由南京農業大學匯聚相關學科專業的優勢資源,江蘇省人民政府提供相應的政策和經費支持,省農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保障廳、省委農工辦、省農科院等單位作為學院理事單位,為學院確定工作任務、發展目標和重大改革舉措。理事會由省政府分管領導為理事長,省共建單位相關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分管校領導為副理事長,南京農業大學相關學院院長、學科帶頭人,江蘇省涉農高校優勢學科專家,龍頭企業負責人以及地方政府主管科技、農業的部門領導為成員。
2 明確任務目標,落實承擔具體工作的部門
江蘇農村發展學院一方面將充分發揮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職能,將新農村服務基地建設、新農村建設宏觀戰略研究、搭建跨校和跨地區的資源整合與共享平臺、進行體制機制創新作為重點任務;另一方面結合江蘇省的實際發展和需求,將“兩基地、兩中心”作為學院的總體目標,即將學院建成江蘇現代農業人才的培養基地、現代農業知識的培訓基地,建成依托高校的先進農業科技推廣中心、農業現代化的智庫中心。
3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定向農業推廣服務人才培養工作
根據《省農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南京農業大學關于共建江蘇農村發展學院的意見》,圍繞江蘇“三農”人才實際需求,江蘇農村發展學院為江蘇省培養農業專門人才,培養一批農業推廣碩士等專業學位研究生,南京農業大學在深入研究江蘇省財政廳、教育部、發改委、人社廳、農委等有關部門意見后,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培訓機制,推進定向培養人才方案。一是結合當前形勢和實際,合理設計定向培養地域。二是落實政策待遇,靈活運用進人用人機制;三是結合現代農業產業需求,擴大農業人才培養范圍和層次。
4 合理規劃布局,推進江蘇省新農村服務基地建設
《共建協議》中省農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支持學院建立綜合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推動形成公益性推廣服務、社會化創業服務和多元化科技服務相結合的服務格局。江蘇農村發展學院將充分發揮南京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職能,本著“立足江蘇、服務江蘇”的原則,積極在地方建立綜合示范基地、特色產業基地和分布式服務站,爭取做到省轄13個地級市全覆蓋。目前,我校在江蘇已建有或在建綜合示范基地5個、特色產業基地7個、分布式服務站11個。計劃在2020年前,在江蘇建設綜合示范基地8個、特色產業基地20個、分布式服務站40個。
5 開展調查研究,提供江蘇“三農”政策咨詢服務
江蘇農村發展學院以南京農業大學優勢學科為后盾,突出為江蘇“三農”和新農村建設服務。以江蘇蘇南、蘇中和蘇北的農業與農村發展為研究對象,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編寫和發布江蘇三農問題發展報告,著重為江蘇省農業現代化議題和農技推廣服務開展政策和道路途經研究,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打造出為江蘇“三農”工作服務的品牌。
6 整合各類資源,推進信息化平臺建設
江蘇農村發展學院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促進各類資源的整合,加強江蘇省涉農基地庫、科技成果庫、專家人才庫的建設,努力搭建跨校、跨地區的資源整合與共享平臺。開展“云端專家工作站系統”建設,建設具有南京農業大學江蘇農村發展學院特色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將網絡信息技術與農業專家有機相結合,拓展農業高校專家服務三農的范圍與途徑,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效率,全面推進江蘇實現科技農業、高效農業、特色農業。
江蘇農村發展學院將服務于江蘇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將農村政策的調研、農村人才的培養、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研究作為重要任務,將重點大學與發達地區、農業科技與農業發展、社會科學與農村發展有機結合,為江蘇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書寫重要篇章。
作者簡介:嚴瑾,碩士研究生,南京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辦公室,講師;江蘇農村發展學院辦公室綜合科,科長,研究方向:新農村建設,教育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