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沙沙 王江偉 孫瑞芳

華龍區是河南省濮陽市主城區,總面積119平方公里,人口44.7萬,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0所,教職工1799人,在校學生25986人。
近年來,華龍區大力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教育教學質量連上新臺階,先后榮獲河南省“兩基工作先進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區”“電化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濮陽市“標準化學校建設先進區”“基礎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學校管理先進區”等多項榮譽稱號。2013年5月,華龍區順利通過省政府組織的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督導評估。
政策支撐
華龍區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持續擴大教育優質資源,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打造全省學校建設強區。該區成立了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及時解決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針對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教師待遇、優化教育發展環境等問題提出明確目標,出臺一系列支持教育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實行縣級干部聯系薄弱學校制度,及時解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實行常規督查、突擊抽查、觀摩點評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區督查局定期對學校建設情況分析和評估,通報考核結果,采取有力措施進行提升,縮小校際之間、區域之間的辦學差距。
立足實際,放眼長遠,華龍區制定《華龍區“十二五”期間中小學布局調整發展規劃》等,統籌考慮當地建設規劃的要求、城鎮化推進程度和人口發展的需要,尤其考慮學齡人口數量及其增減的發展趨勢,綜合交通、環境等因素,著力優化資源配置,實施規模辦學,促進全區學校均衡提升。堅持就近入學原則,對中小學布局進行逐年調整。撤并規模小、辦學效益低的學校和教學點, 2009年以來,將全區49所中小學調整為現在的30所,使全區學校設置既具有適宜規模,又有可持續發展空間。通過3—5年的努力,讓每個孩子在家門口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目前,這一目標已成為現實。
均衡發展
華龍區還建立健全教育經費使用和管理機制,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實行單列,做到及時足額撥付,確保義務教育經費達到省定標準。一是教育附加費、城建稅做到足額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事業,確保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二是建立規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把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教育發展,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的經費投入,優先保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所需資金。三是積極創新投入機制,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四是加大支持教育力度。2013年以來,區政府財政每年列支100萬元,設立教育獎勵基金,獎勵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投入150萬元,對偏遠學校教師每人每月給予200—300元的補貼。
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在實施過程中,堅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薄弱學校改造、校安工程、標準化學校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按照輕重緩急,分步規劃實施。2011年以來,累計投資3.45億元,竣工項目65個,新建改建校舍面積10.4萬平方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持續快速提升。至目前,已創建市級標準化學校27所,占學校總數90%,創建率位居全市各縣區第一。
在城區學校建設方面,近年來,新建、改擴建學校16所,其中投資7600萬元高標準建成濮東中學,投資3640萬元改造提升區實驗中學,投資450萬元新建長慶路小學教學樓,區一中、區二中、區八中等學校建設都在1000萬元以上,新增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新增功能用房2.1萬平方米,各種功能室和配套設施全面提升,城區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學生入學難、入學遠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正籌備建設的五一路小學等重點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快速推進,建成投入后城區學校將得到全面提升。
在農村學校建設方面,先后投入1.35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4所。田村小學、東西寨小學等都是合校并點后新建的學校,以前各村都建有一所學校,規模小,條件差,設施簡陋,標準較低,經過合并,現在每所學校都達到了市級標準化學校。田村小學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基地、孟軻小學的少年宮建設、區三中的籃球館等已成為全市學校建設的靚麗名片。
自我加壓
在全部創建成標準化學校的基礎上,華龍區自加壓力,以努力打造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美麗校園、溫馨校園、數字化校園為載體,高標準完善學校功能設施,爭取實現更高水平上的均衡。
從2012年起,區財政每年拿出80萬元,為全區所有學校統一配備保安人員;每年拿出100萬元,用于教師工傷、大病保險等救助,為所有學生購買校方責任險;投資100萬元,實現學校監控系統全覆蓋。努力打造健康校園,2012年以來,累計投資430萬元,新建改建21座水沖式廁所,全區所有學校消除了旱廁;區財政每年拿出40萬元,為全區教師免費體檢;投資100萬元,實施了中小學健康飲水工程,為中小學配備茶水爐,保證師生喝上干凈衛生的開水;投資100萬元,在規模較大的學校建設衛生室或保健室,免費提供基本藥物。全面提升學校綠化美化檔次,27所標準化學校全部建成花園式學校。2013年區財政投入600萬元,通過城市集中供暖、安裝生物質鍋爐和空調,解決了所有學校的冬季取暖問題;數字化校園穩步推進,已建成局信息中心、全區高水平的班班通網絡。區一中、區實小、濮東中學建成了錄播室,電子白板逐步升級為電子觸摸屏,三年累計總投入達800多萬元。目前,可以說,華龍區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全省領先,功能設施日趨完善,信息技術裝備先進齊全,正穩步邁向更高水平的均衡。
今年9月份,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交流會在濮陽召開,省、市領導對華龍區在學校建設上取得的突出成績和好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師資素質提升
華龍區堅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強力推進學校管理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用制度約束人、用機制激勵人。
一是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監督機制和獎懲機制,建立教師績效考核制度。二是堅持把加強校長隊伍建設作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的關鍵,著力選拔師生公認的優秀教師進入校長隊伍,培養一批名校長。實行校長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度、無成效問責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三是大力實施“雙優型”教師建設年,積極培養師德師風優良、專業技能優秀的教師隊伍。依托濮陽市職業技術學院建立教師培訓基地,加大現代遠程教育、新課程改革等培訓力度;選拔學科骨干組成師資培訓隊伍,送教下鄉輪流實施培訓;組織教師分批分期到先進地市研修學習,聘請知名專家作報告、講示范課,全面提升教師業務水平;與北師大達成戰略協作關系,選派業務骨干到北師大培訓。先后完成國培、省培、校長、業務骨干等培訓6000人次。
目前,華龍區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中小學高學歷教師比例分別為81.7%、92.6%。已培養市級以上骨干教師221人,區級骨干教師245人。四是適時補充師資力量。2011年以來,公開招錄公益性崗位教師135人,安排98級師范畢業生21人,下崗再就業人員60人,公開招聘教師44人,有效緩解了教師緊缺問題。
教學質量提高
改善辦學條件是為了促進學校更好地發展,加強學校管理,提升辦學質量和效益,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華龍區的目標和宗旨,是華龍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在全區辦學條件持續提升的基礎上,華龍區高度重視教育內涵發展,創新實施教育內涵發展“635”工程。
所謂“635”工程,即以德育工作求實效、高效課堂提質量、隊伍建設促雙優、信息化應用上臺階、科技創新見成果、體藝活動展風采為主的教育內涵發展“6大支撐”;以“雙優型”教師建設年、讀書活動、科技創新為主的“3大主題”,以每天齊唱一首歌、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天閱讀一篇好文章、每天檢查一次個人衛生、每天做一件有益的事情為主的“5大活動”。
工作中,充分發揮學校少年宮育人作用,堅持對校外開放。狠抓教學常規管理,深入開展教科研活動。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推廣高效課堂,創造性地提出“三研兩達”構建思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大力實施教研攻關,以“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為引領的國家級實驗課題順利結題,獲國家級獎勵9項。廣泛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組織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科幻畫創作大賽、小制作、小發明評選等活動,涌現出一批科技創新成果。
華龍區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全市教育工作年度考核中,連續多年位居各縣區前列。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1015人,上線率達73.66%,連續十年位居全市各縣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