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郭文治




晉江市磁灶鎮的大埔村,既擁有城市的繁華,又有一份雅致與寧靜:130多座整齊劃一的連體別墅和小洋房,整潔寬闊的鄉村道路,文體活動中心、休閑中心廣場、體育健身路徑、燈光球場、老人活動中心一應俱全,舉目四望,一片生機盎然。
這是記者近日在大埔村走訪時看到的情景。大埔村的今天得益于福建省泉州市推行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
在泉州,和大埔村一樣發生巨大變化的還有其它21個試點城鎮。因地制宜,給出各自的建設范本,使農民不僅進城上樓,還能真正安身發展,泉州市正圍繞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實現新型城鎮化。
以人為本
不離土不離鄉,泉州走出了一條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新路子。
本著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尊重鄉村風俗習慣、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進農村產業調整的原則,泉州各地堅持科學規劃、整體設計與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規劃相銜接,合理確定農村新型社區的空間布局、人口規模和產業發展。
根據泉州的實際情況和百姓的集中訴求,科學選點、科學規劃,對于試點鎮的建設用地,泉州給予政策上的支持,除將其在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上單列安排外,還不斷推進小城鎮建設用地整理,實行土地掛鉤置換制度。探索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機制,整治節余的建設用地,允許保留集體建設用地性質不變,用于建設村民住宅、村集體物業和村集體公共設施。泉州在《關于開展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的試行實施意見》中提出,小城鎮可采用統建、聯建或成片小區改造的方式,商業開發、村企合作或業主集資改造的模式推進舊區、村危房改造。通過邀請高水平的規劃設計單位、設計大師參與規劃設計,以中小城市眼光,通盤考慮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為小城鎮長遠發展預留空間。既要做好全市城鎮發展總體規劃,又要做好每個具體城市和城鎮的規劃。城市自身的規劃要科學合理,各個功能區如何劃分要及早確定。
上樓不是目的,關鍵是完善設施,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泉州市新城鎮建設項目,嚴格按照“小城市”的建設要求,結合實際,泉州提出了“六個一”工程,即一個規劃展示廳、一座公園、一座污水處理廠含垃圾中轉設施、一條主要街道景觀整治、一座新地標、一個土地整治項目,以此強化生態建設、環境提升及歷史文化保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先行,以污水處理為例,水頭、金井、龍門、東石、湖頭、蚶江、水口、侖蒼8個試點鎮的污水處理廠已基本建成或投入運行。另外,各試點鄉鎮均完成一條以上主要街道的綜合整治,鎮區人均道路面積達14平方米以上。公園建設方面,水頭鎮的五里橋文化公園、永寧鎮黃金海岸、涂嶺紅星生態園等都成了群眾休閑的好去處,泉州目前已實現“村村有公園”。把農村的自然風光和山山水水與城市景觀融合起來,突出建筑形態、自然環境、傳統風貌和民俗風情的保護與傳承,展現特色文化,做到當前可承受、長遠可持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價值體系,本土文化的提升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到和城市一樣的生活環境。
把人留在小城鎮,還要留得安心,就要完善城鎮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為進一步推進小城鎮工作,泉州市積極推動簡政強鎮,將小城鎮建設項目納入綠色通道服務,實行集中聯合審核審批和“容缺預審”等制度,特事特辦,限時辦結,為小城鎮建設提供優質服務。同時,成立了小城鎮建設技術服務組、法律服務組、金融服務組、土地審核審批服務組等專門服務機構,組織建材下鄉、圖紙下鄉、人才下鄉、技術下鄉等活動,為小城鎮提供巡回服務;成立小城鎮改革發展促進會,編印圖集、簡報,定期舉辦小城鎮及村莊整治專題班及系列培訓講座,為各試點鎮提供交流學習平臺。
避免“千鎮一面”
為讓群眾住得起、過得好,泉州市注重培育新興產業。各地把城鎮化建設與發展一、二、三產業相結合,同步建設各類產業園區,努力增加當地群眾收入。
抓項目、興產業、夯基礎,不斷增強城鎮發展的功能、動力和實力。根據各個不同鄉鎮的實際情況,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指導試點鎮立足當地區位、生態、文化、產業等優勢資源,打造產業帶動型、交通樞紐型、旅游休閑型、生態文化型、商貿流通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避免“千鎮一面”。實踐表明,大項目大變化、小項目小變化、無項目沒變化。
安溪龍門鎮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山區小鎮,變成一個炙手可熱的投資熱土。被確定為全省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鎮后,安溪突破地域限制,將龍門鎮和官橋鎮重新布陣成規劃成南翼新城,以大氣魄、大手筆開辟出大戰場,引來了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基地、中科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示范區、先進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產基地,以及海西最大的戶外運動基地、海西規模最大風格最齊全的溫泉圣地等,使得南翼新城一舉成名。
城鎮建設項目多,資金需求量大。在探索“錢從哪里來”問題上,泉州走出一條多元化投融資的新道路。泉州每年安排4500萬元的小城鎮專項補助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重點向試點鎮傾斜。同時,不斷完善試點鎮財稅管理體制,通過“一級政府一級財政”,健全試點鎮財政管理機構。為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泉州還建立金融服務試點小城鎮建設的新機制,加大金融資源在試點小城鎮的傾斜與集聚,并創新適合小城鎮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小城鎮建設。
泉州各試點鎮搶抓機遇,優化投資環境,“筑巢引鳳”吸引一批龍頭項目建設投產,并帶動一批上下游企業入駐。
以磁灶鎮為例,2011年,該鎮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主線,即建設一個包括國家級印刷產業基地和建陶轉型發展基地在內的現代產業基地,建成一個全國有影響的商貿物流中心,以及一個一流的現代化新區。三年過去了,磁灶鎮不僅城鎮面貌煥然一新,還改變了原來第二產業一家獨大的產業格局。中國包裝印刷基地產業基地、海峽國際五金機電大市場、海西家居建材博覽城、新亞國際電子商務營運中心、申通快遞泉州轉運中心、磁灶企業營銷展示中心等服務業項目,相繼進駐磁灶鎮。讓這個陶瓷生產重鎮成功過渡轉型,擺脫污染大戶的陰影。
在永春和德化兩個山區縣,則發揮當地優勢,突出特色產業。永春打出“美麗鄉村”這一品牌,因地制宜,啟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美麗鄉村行動,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全面形成具有永春田園風光、山水特色的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
“瓷都德化”則大力發展以陶瓷文化為主體的文化創意產業。走進德化,你會發現,“瓷元素”已經融入到這座縣城的建設中,從陶瓷文化長廊到瓷都廣場、陶瓷博物館,再到鑲嵌著廢瓷片的人行景觀橋,處處延續著千年瓷都的歷史文脈。
德化縣委書記吳深生向記者介紹:“德化縣以大轉移、大集中的思路,努力構建一個中心四個組團八個片區的空間布局,將城區作為景區打造,融入‘山魂、水魄、瓷韻、人文’要素,堅持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關,發展大生態,努力打造全國新型城鎮化示范縣,力爭到2015年城鎮化率超過75%,2018年全縣GDP達260億元以上,形成現代化城市和新型農村和諧交融的城鄉形態。”
讓百姓口袋鼓起來
城鎮建設漂亮了,產業也發展了,現在關鍵的是要如何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不能因為城鎮化建設而讓老百姓變成負擔。這就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相融合,在享受現代化城市生活的基礎上,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這才是以人為本。泉州市政府在新型城鎮化方面的投資,不僅僅集中于硬件上,更向“軟件”方面傾斜,群眾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將要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據泉州市住建局城鎮科長蔡偉忠介紹,在小城鎮試點工作中,泉州市各試點鎮加快落地一批優質的二、三產業項目,促進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加快集聚的舉措,為當地農民提供更多、更有選擇性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對涉及建筑業、房地產業以及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都鼓勵優先聘用本地農民;涉及土地征遷用于工業園區、農貿市場或商業開發的,都鼓勵村集體經濟投入,增加農民勞務性收入和集體性、財產性收入。如馬甲鎮出臺征地安置辦法,回撥部分土地面積給農民建商業店面,保障失地農民的生活。通過一系列增收措施,部分試點鎮的財稅收入比增幅度均高達30%以上,農民收入平均增幅均超過15%。近日,泉州還起草了《關于泉州市集體土地房屋登記實施意見》,提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也為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保障,特別是允許農村房屋在不同集體經濟組織內進行轉移,將有效解決抵押物拍賣處置這一影響農村房屋抵押貸款的關鍵性問題,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盤活農民和農村的資產。
“生活有保障,養老無后顧之憂,看病有醫療保險,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如今夢想逐漸變成現實”安溪縣湖頭鎮黨委書記對記者說:“實行城鄉就業、優扶、低保、新農合、居民養老等一體化,城鄉均等的勞動就業制度和失業登記制度正在全面推廣,試點鎮社會保障體系及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健全。這些措施對整個城鎮化建設起到了根本性的保證。在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的同時,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公共設施向城鎮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務向城鎮覆蓋,使城鎮在交通、教育、衛生、科技、信息、生態環境等方面,進一步拉近與城市距離。城鎮一體化建設的有序推進,讓百姓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甜頭。”
完善體系,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泉州市充分發揮行政、市場、志愿互助等多方面作用,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專業經濟組織為基礎、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社區服務體系。
泉州市住建局局長鐘文成告訴記者:“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必須遵循規律、因勢利導,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使之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只有把發展質量擺在突出位置,把握好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等基本原則,才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當然,城鎮化發展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方方面面,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我們要牢牢抓住主要任務,奮力攻堅克難,解決好人到哪里去、土地怎么用、錢從哪里來、布局如何優化、管理如何科學等重點問題,進一步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只要目標正確、方向對頭,走出一條城鎮化新路,將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