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曦
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四軍在福建上杭縣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會議形成了具有科學真理的《古田會議決議》,提出了一系列建黨建軍原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尤其是古田會議所形成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方法論,為黨的群眾路線奠定了組織制度基礎,對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在聽取陳毅關于紅四軍兩年來的革命實踐情況后,起草了《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來信)。九月來信對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起著重要指導作用,不僅確立了毛澤東前委書記的地位,而且肯定了紅四軍許多革命實踐的做法,提出了“群眾路線”的概念,信中專門用了“紅軍與群眾”一節的篇幅,論述包括軍隊在內的黨和群眾的關系問題。同時,信中指出,紅四軍的調查工作“對于了解中國農村實際生活及幫助土地革命策略之決定有重大意義”。充分肯定了調查研究工作中開展群眾工作的重要性。
在中央九月來信的指導下,為籌劃好古田會議,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在新泉進行了10天的政治軍事整訓,史稱新泉整訓。期間,毛澤東主持召開了干部代表座談會、士兵代表座談會、農民代表座談會。為了摸清部隊官兵思想問題及其根源,糾正非無產階級思想,毛澤東在其住所“望云草室”召開了紅四軍支隊長、支隊黨代表以上干部的調查會。毛澤東口問筆錄,深入了解紅四軍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此后,毛澤東又多次深入連隊,召開士兵調查會,聽取戰士反映紅四軍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及其處理意見。還邀請紅軍指戰員到“望云草室”座談,真誠地請他們反映問題,提出改正意見。毛澤東還和陳毅一起召集由紅四軍黨內各級黨組織的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參加的聯席會議,再次對部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地調查,通過調查研究,進一步摸清了紅四軍內部存在問題的性質與原因,為解決這些問題找到了正確的方法。
正是因為毛澤東深入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才起草了具有真理和權威的《古田會議決議》。決議的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群眾觀點”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與工作方針,并在決議中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和論述。決議在剖析紅四軍單純的軍事觀點的來源之一,即不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后,指出糾正的辦法是“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行”。毛澤東這些論述,是他在深入群眾的基礎上對群眾的正確意見和觀點作出的科學總結,也是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經過實踐檢驗得出來的。可以說,作為一種領導方式和工作方針、工作方法的“群眾路線”初步形成。黨和紅軍在閩西的實踐活動,尤其是古田會議,對黨的群眾觀點的發展和群眾路線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為黨的群眾路線形成完備的科學理論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啟示一:只有一線調查拜群眾為師,才能把準脈搏摸清實情。毛澤東歷來主張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如他所指出的“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為起草古田會議決議,他深入連隊召開座談會和黨代表聯席會議,調查了解部隊和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深入田間地頭親身體驗,與群眾促膝談心,對當兵是怎么去的、對紅軍家屬如何照顧等群眾生活生產問題,進行大量深入的社會調查。他以第一手的真實數據為基本素材,以詳細事實證明革命真正是為人民謀利益的,而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古田會議決議是調查探究的產物,更是群眾路線的產物。當前正值全黨深入貫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古田會議的歷史經驗再次昭示我們,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得那樣“九分調查、一分決策”,下功夫去做調查研究工作。要有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的胸懷,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走進基層接地氣,融入群眾增感情,沉到一線摸實情,善于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虛心向群眾請教、向群眾學習,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在基層生動實踐和群眾鮮活思想中掌握第一手材料,認真總結各種新經驗,增強工作科學性、有效性。
啟示二:只有心系基層敬畏群眾,才能贏得支持鞏固基礎。紅軍初創時期,由于舊式軍隊的治軍理念、制度、作風和方式方法禁錮著一些紅軍干部的頭腦,一些干部濫用肉刑,導致官兵關系緊張,跑兵現象時有存在。針對這一問題,《古田會議決議》指出,紅軍官兵都是階級兄弟,在政治上一律平等,要求官長愛護關心士兵,尊重士兵人格,保障士兵民主權利,廢除肉刑。比如,強調“官長,特別是和士兵接近的連上官長,應當隨時看視傷病兵,送茶水給他們吃,晚上替他們蓋被窩”,并強調要將其“定為一種制度,大家實行起來,因為這是最能取得群眾的方法。”正是因為心系基層情系官兵,我們的革命隊伍才不斷鞏固擴大。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貫徹踐行群眾路線,我們必須牢固確立“關愛基層、敬畏群眾”的理念,始終堅持重心下移、聚焦基層,強化為群眾為基層的情懷,常念服務之經、常謀服務之策;體察人民愿望,關心群眾疾苦,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掛在心上,從群眾熱切盼望的事情做起,深入開展“關愛工程”活動,千方百計辦好暖心惠民實事,下大力解決群眾住房、吃水、用電、洗澡、看病、出行等實際困難,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利益的同時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啟示三:只有艱苦奮斗、銳意進取,才能聚集能量破解難題。毛澤東每次調查都輕車簡從,沒有各級領導的陪同,更沒有任何儀式,只按照事先草擬好的調查大綱緊張地開展調研工作。兩張四方桌,三四條雙人凳,一條木馬凳,一盞馬燈,這就是毛澤東召開調查會的場所,然而在這里,卻寫出了“只有經濟建設配合了政治動員,才能造成擴大紅軍的更高的熱潮”等至今仍閃耀真理光芒的至理名言;孕育出了決議中“用開展黨內教育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來解決黨內矛盾,克服黨內各種錯誤傾向”這一重要創舉;創造性地提出了“規定黨內教育的10種教材,提出了18種方法”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對黨和軍隊的建設影響深遠。當前, 深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要像古田會議那樣,確立群眾路線作為我們黨的政治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切實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努力消除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 堅決克服黨內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腐敗, 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扎實做好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工作, 真正把群眾當親人, 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情關心群眾疾苦, 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 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