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兵勇 唐瑜蓮
(1.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4; 2.浙江省水利水電工程局,浙江杭州 310020)
大量工程實踐資料表明,氣溫驟降是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縫的主要原因。尤其對薄壁混凝土結構而言,由于結構斷面尺寸較小,表面裂縫很容易發展成貫穿性裂縫,嚴重影響結構的整體性和安全性。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采用有限單元法,以某倒虹吸地涵為研究對象,計算分析氣溫驟降對混凝土結構溫度場及應力場的影響。
在混凝土計算域R內任意一點處,非穩定溫度場T(x,y,z,τ)需滿足熱傳導方程:

其中,T為溫度,℃;a為導溫系數,m2/h;θ為絕熱溫升,℃;τ為時間,h。溫度場有限元計算方法見文獻[1]。
混凝土在復雜應力狀態下的應變增量包括彈性應變增量、徐變應變增量、溫度應變增量、干縮應變增量和自生體積應變增量,因此:

某倒虹吸地涵管身為兩孔一聯的鋼筋混凝土箱形結構,每節長約15 m,單孔過水斷面尺寸5.4 m×5.4 m,管身橫斷面如圖1所示。計算模型如圖2所示,基礎及管身混凝土的熱力學參數均由試驗確定,計算中對施工過程、環境因素等均進行仿真模擬。
溫度場計算時,對于計算域中地基底面及四周側面取為絕熱邊界,混凝土表面均為第三類熱交換邊界。應力場計算時,地基底面及四周側面取為法向約束,其他臨空面為自由邊界。
工況1:春季開始施工,澆筑溫度取環境溫度+3℃。
工況2:在工況1基礎上,考慮氣溫驟降影響?;炷翝仓戤? d后遭遇為期5 d、一天內降溫15℃,低溫持續3 d,然后在一天內恢復到正常氣溫的“U”形寒潮。

圖1 倒虹吸管橫截面(單位:cm)

圖2 計算模型
1)氣溫驟降對溫度場的影響。如圖3所示,氣溫驟降時,墻體混凝土表面受寒潮影響較大,溫度變化趨勢與環境氣溫相類似,呈“U”形。與表面混凝土相比,墻體內部混凝土溫降幅度相對較小,受氣溫影響而產生的溫度變化也相對有所滯后,早期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進一步增大。如圖3所示,工況1中,早期混凝土最大內外溫差約為10℃,工況2中,氣溫驟降時,表面混凝土的溫降幅度約16℃,其早期混凝土內外溫差達到16℃。

圖3 工況1和工況2中墻體混凝土表面點和中心點的溫度歷時曲線
2)氣溫驟降對應力場的影響。如圖4所示,由于內外溫差作用,混凝土產生了相應的變形約束。相對于內部混凝土來講,外表面混凝土處于相對收縮變形的狀態,而內部混凝土則處于相對體積膨脹的狀態。因而在表面相對受張拉的區域出現拉應力,而在結構內部相對受擠壓的區域就產生了壓應力。如圖3和圖4所示,氣溫驟降期間,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的進一步增大,其混凝土表面拉應力也相應急劇增長。工況2中,氣溫驟降時,表面混凝土拉應力由1.0 MPa迅速上升至2.5 MPa,此時對早齡期混凝土來說,混凝土即時允許應力仍較低,極易導致混凝土表面的開裂。
1)氣溫驟降時,混凝土表面溫度急劇下降,相比較而言,混凝土內部溫度下降有所滯后。此時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進一步加大,混凝土表面拉應力急劇增長。對早齡期的混凝土而言,此時混凝土的即時允許應力仍較低,極易導致混凝土表面的開裂。

圖4 工況1和工況2中墻體混凝土表面點和中心點的主應力歷時曲線
2)氣溫驟降時,應根據氣溫降幅,提前對混凝土表面覆蓋適宜的保溫材料,以削減混凝土表面的溫降幅度,減小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從而減小混凝土表面的拉應力峰值,以達到限制混凝土表面開裂的目的。
[1]朱伯芳.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2]張子明,王嘉航,姜冬菊,等.氣溫驟降時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計算[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1):11-15.
[3]陳彥玉,黃達海,代 婧.氣溫驟降時早期混凝土表面保溫措施研究[J].水力發電,2010,36(4):43-46.
[4]李丹楓,段亞輝.江坪河泄洪洞洞口段襯砌混凝土遇寒潮溫控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1(7):84-87.
[5]王振紅,張國新,于書萍,等.水工薄壁混凝土結構溫控的敏感性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0,34(2):280-284.
[6]陳守開,孟美麗,劉秋常,等.晝夜溫差對薄壁混凝土結構溫度應力的影響分析[J].水力發電,2011,37(7):27-30.
[7]陳 陣,劉紀峰,張會芝.倒虹吸工程混凝土裂縫分析及防治[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9(1):104-107.
[8]陳立新,陳芝春.寒潮期間大體積混凝土保溫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