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偉
(太原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站,山西太原 030002)
CFG樁是高強度粘結樁的代表,強度介于碎石樁與混凝土樁之間,有著良好的地基處理作用,但是其施工工藝如果處理不當,尤其是加上基坑開挖施工,會對周邊建筑造成一定影響,近幾年來出現(xiàn)過的多起類似事件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因此,本文結合理論對CFG樁的影響理論提出了新的看法。
地基處理與基坑支護有著時空效應,這兩個分項工程存在著密不可分的相互聯(lián)系,使得不同的CFG樁施工工序對周圍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施工工序應當是先進行CFG樁施工,然后進行支護,等土體穩(wěn)定一段時間再進行開挖,所以當施工順序變?yōu)橄戎ёo再開挖進行樁基施工時,周邊土體便出現(xiàn)了開裂、位移等不良反應,該反應可以建立模型來進行分析(見圖1)。
根據受力平衡等式得知:

簡化后得知:

其中,Q為楔形體重力;F為楔形體摩擦力;ka為主動土壓力系數(shù);α為土體內摩擦角;H為開挖臨界深度。
根據圖2中臨界開挖深度h1+h2+h3=HC<H。
其中,h1為基坑開挖深度;h2為空樁長度;h3為樁體強度影響深度(一般取值11 m~21 m)。

圖1 楔形受力模型

圖2 CFG樁影響范圍示意圖
結合以上公式,可以大致推斷出CFG樁施工的影響范圍,對于先開挖地基到標高以上,再進行CFG樁施工的情況,如果開挖深度為6 m,施工距離樁頂標高為1 m,樁長為11 m時,影響范圍為18 m左右。而根據相關規(guī)范可以查詢到H的取值,在工程地質為粉土的情況下,H 的范圍約為4 ×18/19.5 ×0.40.5=5.8 m。
某磚混結構建筑場地平坦屬于非液化場地,場地類別為Ⅲ類,等級為二級,主要由粉土、粉質粘土組成,地面下水位平均深度為4.26 m,容許承載力為130 kPa,地基處理方法為開挖基土至標高-3.620 m,用三七灰土分層夯實至標高-2.820 m,并做混凝土條形基礎。主體為砌體結構,磚墻承重,設有構造柱。各層樓、屋面板均采用混凝土現(xiàn)澆板,且均設有圈梁。臨近建筑地基處理采用CFG樁基礎,有效樁長為14 m,實際樁長為14.5 m。樁底標高為-20.85 m,頂標高為-6.35 m,第一排CFG樁最近距離為9.44 m,最后一排樁最近距離為67.98 m。采用的施工工序為先開挖原土至CFG樁樁頂標高以上1 m,等完成打樁后再開挖樁頭進行處理以及進行基礎施工,施工完成時間約為11月。磚混建筑與CFG樁位置關系見圖3,圖4。

圖3 磚混建筑與CFG樁位置關系平面圖
CFG樁施工完5個月后,磚混結構建筑的衛(wèi)生間、地面以及局部墻體出現(xiàn)開裂,居民樓的安全性受到影響,西側墻體產生附加沉降,出現(xiàn)剪切裂縫。主體的部分樓板和墻體出現(xiàn)普遍性開裂,其裂縫形態(tài)與走向比較一致(見圖5~圖8)。
根據現(xiàn)場觀測,該裂縫的產生是在CFG樁施工完約5個月之后,伴隨著基坑開挖與樁基施工有一段發(fā)展過程,裂縫的發(fā)展至基坑回填完畢即停止,之后在一次雨后進行觀測中證實,磚混結構建筑在地下水位抬高的情況下,裂縫沒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圖4 磚混建筑與CFG樁位置關系立面圖

圖5 車棚東側墻壁斜向開裂,縫寬10.2 mm

圖6 客廳頂板東側斜向開裂,縫寬0.18 mm

圖7 主樓外側水管下沉,重新鑿孔連接

圖8 散水與主樓連接處開裂,散水向外移動
地基處理施工順序為先進行支護樁施工,其后開挖地基至樁頂標高以上1 m,再進行CFG樁施工,此時磚混結構建筑與CFG樁施工基坑形成了距離3 m,高差4.45 m的邊坡,在CFG樁施工深度范圍內,土層為粉土與粉質粘土,且位于地下水中,建設場地為非自重濕陷場地,基礎埋深大于濕陷土層厚度。基坑與磚混結構建筑距離與深度比例約為1∶1,先開挖原土,后進行CFG樁施工的施工順序使得富康家園西側形成了邊坡,同時CFG樁基施工在提鉆時產生吸力擾動了深層土體,使土的粘聚力和內摩擦力降低,對磚混結構建筑下方的土層產生了擾動影響。
CFG樁施工完成的時間大約是在11月,由于冬季氣溫影響,地下水結冰,因此土體雖然由于CFG樁施工受到擠密影響造成了土體結構破壞,但是由于土體粘聚力和內摩擦角并未變化,因此土體單元并未重新排列。直至第二年5月,地下水消融,土體單元在地下水的影響下,粘聚力下降,加上承載力以及側向主動土壓力變形的作用,開始重新排列,造成附加沉降,使得局部地基承載力下降,使得磚混結構建筑出現(xiàn)剪切裂縫。
根據楔形受力模型分析,基坑開挖6 m,施工時工作面與樁頂距離為1 m,樁長14.5 m,其影響半徑可以達到21.5 m左右,而磚混結構建筑距離第一排CFG樁只有9.44 m,在CFG樁施工影響范圍以內,因此在施工時必須注意施工順序,并做好邊坡支護以減小對周邊建筑的影響。當存在地下水時,止水帷幕應當插入不透水層,并考慮周邊建筑的實際情況制定抽水方案,如果地下水位降低會影響地基承載能力,則應當采取回灌抽水的方式,防止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周邊建筑承載力下降,引發(fā)安全事故。
通過實例分析可以看出,開挖基坑施工與施工后開挖基坑的順序不同,影響范圍與程度也不同,尤其是當臨近建筑距離與基坑深度相差不大時,基坑施工對周邊建筑的影響更為嚴重,因此施工時更要注重施工順序。同時由于CFG樁機在施工時的提鉆速率也對周邊土體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施工當中一定要注意進行相關培訓,規(guī)范施工人員的現(xiàn)場操作。
[1]丁 震.建筑物緊鄰基坑條件下幾種支護方式的數(shù)值模擬[D].北京:清華大學,2012.
[2]王新燕.CFG樁基坑內施工對基坑支護穩(wěn)定性影響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工業(yè)大學,2012.
[3]許巖劍.坑底軟土對基坑整體穩(wěn)定性及變形的影響[D].衡陽:南華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