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兵
(江蘇南通六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如皋 226500)
二十多年來,大模板施工技術經歷了起步、發展和成熟幾個階段,大模板施工技術已成為較成熟的應用施工技術。然而大模板施工技術的合理應用及改進卻是一個永恒的課題。筆者就太原市綠苑小區高層住宅樓大鋼模的應用,在大鋼模的選用、大鋼模的設計、地下墻體大鋼模的運用及特殊部位模板的處理等方面闡述我們的做法,以達到促進大模技術的改進和提高的效果。
太原市綠苑小區A-1號樓為四單元高層住宅,建筑面積為4.4萬m2。地下2層,層高分別為3.9 m和3.3 m,地上30層,層高均為3.15 m。混凝土墻厚分別為300 mm,250 mm和200 mm,基礎設計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筏基,主體均為剪力墻結構,總工期720日歷天。
1)技術分析。該工程為清水混凝土工程,質量要求高,如每層墻體垂直偏差為3 mm,陰陽角順直及無抹灰工序等,同時考慮到工期要求,決定采用大鋼模,這樣在技術上才能滿足要求。
2)經濟分析。本工程以每單元為一流水段,配置一個單元墻體大鋼模一套,單元之間差異部分配以補充模,以滿足每段的施工,合計配置量為155 t,同時考慮到項目工期的不確定因素,大鋼模采用自購方式,一次性投資為80萬元,剔鑿、清理、外運垃圾用工比同類節約16萬元,采用其他模板費用約50萬元。雖然增加投資,但大鋼模周轉次數多,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同時符合節約資源和環保的要求。
模板板面采用厚6 mm鋼板,邊框采用L80×8等邊角鋼,構造楞采用40 mm×80 mm方管,間距300 mm×450 mm,三道水平楞由2根10號槽鋼焊成組合截面,間距不大于1 200 mm,對拉螺栓間距不大于1 000 mm。板間采用子母口相互搭接的方法,亦稱企口連接,企口寬40 mm,并留設2 mm安裝或拆模的余量,用φ16螺栓連接成一體(見圖1)。大模板配有操作平臺及用于調整垂直度和堆放時滿足安全自穩要求的斜支撐。

圖1 板與板連接示意圖
內模板設計高度H2=標準層高度-板厚+15 mm,其中10 mm為剔鑿量。墻的水平施工縫留置位置隱蔽在板底向上5 mm處,使施工縫不外露(見圖2),混凝土成型后整體觀感較好。外模設計高度H1=層高+50 mm,其中,50 mm為大鋼模與下層搭接量。支模時內外模底標高一致,內外模上口高差為一個板厚+35 mm。
陰陽角均采用大陰角、大陽角模做法,與平大鋼模采用企口連接,距陽角400 mm布置對拉螺栓。同時,沿大模高度方向,在陽角模、平模構造楞上預焊φ48短鋼管200 mm長,陽角模兩側各三組,采用鉤頭螺栓將角模與平模做緊固連接(見圖3)。陰角模與大鋼模采用三組φ16鉤頭螺栓連接堅固。

圖2 內外大模板高度示意圖

圖3 陰陽角構造示意圖
電梯井采用角模加平模方案,與一般開間墻體模板設計相同,不再重述。
樓梯底模面板采用竹膠板,龍骨采用50 mm×100 mm木方,支撐采用φ48鋼管加U形托。踏步模板采用鋼制定型模板,采用這種方案對保證質量、提高效率、節約木材效果明顯。
陽臺板由板上甩筋,采用鋼制定型模板進行二次澆筑。飄窗窗板所需鋼筋貼在外保溫材料外側,鋼筋錨固在墻體內,拆除大鋼模后將鋼筋整理水平加分布筋綁扎成型,采用懸挑架子立模進行二次澆筑。以上做法既保證了質量,又提高了工效。
為保證門窗洞口方正,采用預制門窗套模板,解決洞口跑模及脹模等問題。門窗套模板角點為了保證方正,接縫采用角鋼連接處理(見圖4),門窗套模板水平支撐桿采用φ48標準鋼管,間距不大于500 mm,采用直角扣件連接(見圖5),豎向支撐桿采用φ48標準鋼管,頂部設墊木,豎管與水平管采用直角扣件緊固,既方便又增加了水平桿的剛度。

圖4 門窗套模角點構造

圖5 水平支撐桿示意圖
采用以上做法能夠確保洞口尺寸且工效提高明顯,同時減少木材浪費。
根據施工組織安排,塔吊已安裝驗收,大鋼模已組裝完畢,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大鋼模施工地下部分墻體結構,達到保證質量,降低成本的效果。地下結構部分由于墻體厚度等與標準層有區別,采用大鋼模主要需解決兩個問題:1)模板加高處理;2)大鋼模寬度的調整。
大鋼模加高采用竹膠板,主要解決了兩個問題:1)竹膠板模與大鋼模的接縫。在鋼板上鉆φ14孔間距不大于700 mm,竹膠板模與鋼模連接的背肋(50 mm×100 mm木方)上鉆孔間距同大鋼模上的孔一致,安裝時采用φ14鉤頭螺栓緊固(見圖6)。2)保證竹膠板模與大鋼模面板在同一平面上。主要在安裝時首先要校正大鋼模垂直度,然后校正竹膠板模并按常規方法對竹膠板模進行加固。加高部分超過500 mm時設φ14對拉螺栓,間距不大于600 mm。

圖6 地下部分模板加高示意圖
利用標準層大鋼模,結合地下室平面結構尺寸,進行配板圖局部調整,同時,調整局部角模寬度,這樣保證了大鋼模在地下部分的施工。
1)大鋼模:大鋼模按方案要求制作完成并編號排列整齊,并清點數量,大鋼模面板打磨清理,均勻涂刷油質脫模劑。清點外掛架數量并將外防護架及立網準備完畢。檢查所需對拉螺栓、鉤頭螺栓等數量是否齊全。以上工作完成形成大鋼模驗收記錄。
2)樓板(地面)沿墻體邊線外300 mm寬度范圍內,在澆筑樓面(地面)時應找平壓實,平整度不大于3 mm,模板吊裝前粘壓海綿條,確保板底不漏漿。
1)工藝流程。
墻體放線(模板控制線)→墻體鋼筋綁扎→水電管線預埋→鋼筋隱蔽驗收→焊模板頂模筋→墻根清理→陰陽角模安裝→門窗套模板安裝→焊門窗套模頂模筋→內墻大鋼模安裝→外墻大鋼模安裝→模板驗收→澆筑混凝土→拆外墻模板→拆內墻模板→拆門窗套模板→混凝土養護→墻體放線(下次循環)。
為了不影響墻體模板施工效果,所有過梁及連梁在墻頂留梁窩,梁與頂板混凝土同時澆筑。
2)首層支外墻大模時,先搭設腳手架,在施工縫處粘海綿條。海綿條位置低于施工縫5 mm,鋪腳手板作為外墻大模支撐放置點。
3)首層墻體拆模后,利用最上一排孔,采用φ28鉤頭螺栓做外掛架支點,以外掛架為支撐腳手管搭設操作平臺及外防護架并附安全立網。
4)模板安裝完畢,按GB 50024-9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進行自查報驗,驗收合格后進行下道工序。
1)大鋼模須立放在平整堅實的地面上,傾斜角在75°左右,排列整齊。2)安裝大鋼模前應嚴格放線,如墻外邊線、模板控制線、門窗位置控制線等,確保模板位置正確;檢查大鋼模子母口是否拼接到位,海綿條是否粘貼牢固,以保證模板不漏漿。3)大鋼模頂模筋采用無齒鋸切斷,直徑14,長度為墻厚減3 mm,兩端刷防銹漆,墻體高度方向三根,水平距離不大于1 500 mm。陰陽角處適當增加,確保陰陽角方直。門窗套模每邊兩組頂模筋,確保門窗套模方正。4)墻體拆模時,混凝土抗壓強度應不低于1.2 MPa,以同條件養護試塊為準。大模板或角模不易脫落時,應用撬棍在模板下端撬撥,使其松動脫開。
總之,綠苑小區A-1號樓采用大鋼模施工技術,在保證質量、工期方面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方面效果明顯,業主及太原市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工期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提升公司競爭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