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琴 王舜和
(1.天津市潤標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天津 300192; 2.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津 300051)
本泵站工程服務區域為新建片區,為確保排水設施建設與城區的發展速度相協調,尤其提升地區排瀝和排污能力,應采取措施保證解決汛期降雨積水等問題,為當地工業企業、人民生活帶來便利。通過本工程建設的雨水泵站將瀝澇水排入規劃湖區,可有效解決城區的積水排泄問題,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改善區域的生態環境,為湖區補水,同時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實現工程水利、資源水利、生態水利的有機結合,因此工程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本工程建設目的為排瀝,通過雨水泵將本區域瀝水排入規劃湖區,工程主要內容包括:
1)泵站主體工程:新建設計排瀝能力11 m3/s雨水泵站;地上附屬建筑1座,內設值班室及高低壓變配電室;轉彎井及蝶閥井各1座;圍墻及大門、庭院上下水、照明、道路、綠化等。
2)配套工程:新建2組雙排D2 200 mm預應力鋼筒混凝土出水管,壓力轉彎井及八字出水口等。
根據規劃,雨水泵站控制流域面積共4.2 km2,排瀝標準與排水模數分別為:設計重現期為一年,徑流系數0.55,計算雨水干管長度3 580 m,降雨歷時153 min,換算成排水模數為2.68 m3/(s·km2)。經計算設計排瀝流量為11.0 m3/s。
根據計算,本工程設計排瀝流量為11 m3/s,依據GB 50265-2010泵站設計規范,確定該工程為Ⅲ等中型工程,泵站主要建筑物如泵房、站前節制閘、前池、壓力出水池、壓力方函等建筑物級別為3級。
本工程位于天津市,站區規劃地面高程為3.800 m,進出水水位設計資料如表1所示。

表1 泵站進出水水位設計資料 m
雨水泵房主要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
1)潛水泵房方案;2)干式離心泵房方案。
兩種方案的優缺點比較見表2。

表2 泵房方案的優缺點比較表
根據潛水泵和干式泵運行的特點,結合本工程進水管道較深、維護保養、運行效果及產品適用性等多個因素,本設計采用“潛水泵房”作為雨水提升泵房設計方案。
本工程最終排水出路為規劃湖區,在非汛期為防止水倒灌進入泵站,影響泵站管理保養,需要在出水管路設置閥門或者閘門。根據本工程特點,泵站選址距離最終排放口較遠,為運營管理方便應在泵站內出水池處和最終排放口處分別設置閥(閘)門。設計選擇以下幾種布置方案:
方案一:設高位出水池,使泵后排水重力流出,此時出水池處設手電兩用閘門,最終排放口處設疊梁閘。
方案二:設壓力出水池,排水為壓力流,出水池后設蝶閥,最終排放口設手電兩用閘門。
由于大口徑蝶閥的成本遠高于同口徑的手電兩用閘門,因此在出水管路不長,泵站揚程不大的情況下,多采用方案一的布置形式。但對于本工程而言,出水管路距離較遠,經過水力計算,在洪水位高程下,出水池壅水高程為8.66 m,即高位出水池液位高于地面約4.86 m,不適合采用方案一的布置方式。因此推薦采用方案二作為出水檢修閥(閘)門布置形式,當泵站內部維修時,可關閉出水蝶閥。出水閘門用于蝶閥損壞或者進行出水管路維修時,臨時截流使用。

其中,Hjr為泵站設計幾何揚程;hf為進出水系統的水頭損失;v2/2g為水泵出口動能損失。
管路損失揚程=沿程損失+局部損失。
1)當設計揚程時,泵站出水為設計流量,出水管道水頭損失為0.88 m。
2)當最大揚程時,泵站出水為水泵高效段最小流量,出水管道水頭損失0.68 m。
3)當最小揚程時,泵站出水為水泵高效段最大流量,出水管道水頭損失1.05 m。
因此本泵站工程設計揚程為5.0+0.88+1.5(安全水頭)=7.38 m。工作范圍為 3.66 m ~10.04 m。
根據泵站的建設規模和運行特點,本泵站的裝機臺數在5臺~8臺為宜。作為排澇為主的泵站,實際排澇流量變化較大,為使調度運用靈活,單機流量不宜過大。但流量太小,臺數太多時又會導致土建、機電投資增加。綜合考慮,初步選擇:
方案一:6臺,單臺流量1.83 m3/s(6 588 m3/h);
方案二:8臺,單臺流量1.375 m3/s(4 950 m3/h);
方案三:5臺,單臺流量2.2 m3/s(7 920 m3/h)。
設計揚程均為7.38 m。
各選型參數對比如表3所示。

表3 水泵選型參數對比表
本工程規模中等,出水管線較長,需進行多次轉向,局部水頭損失較高。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相對于方案二,方案一和方案三投資費用較省,工程占地面積少,但開挖深度較大;方案二占地面積較大,但開挖深度較小。綜合比較,三種運行方案均可,投資差別不大。但從泵站結構穩定性角度,以偶數泵為宜,結合工程投資情況,選擇6臺水泵的布置方案。
根據規劃部門提供的進出水管線路,本工程進水主干管來自泵站北側,而出水管線自南向北進入規劃湖區。為減少進出水管線長度,泵站內部布置采用泵站主體在北側,廠內運輸檢修道路在周邊,附屬建筑用房在南側的布置方式。主要構(建)筑類型包括:進水交匯井、進水方函、站前節制閘、粗格柵、前池、泵房、壓力出水池、蝶閥井、配電管理用房等組成。當泵房內雨水積蓄到工作液位時通過水泵提升至壓力出水池,經過蝶閥井后由雙排D2 200 mm出水管排放至湖區。當水泵啟動后,蝶閥井內蝶閥工作狀態為開啟,水泵停止后蝶閥應關閉。
泵站進水部分包括站前節制閘、粗格柵、泵池、壓力出水池四個部分,均為地下整體式布置。雨水泵房進水匯合后通過站前節制閘,設4座W×H=1 800 mm×1 800 mm的手電兩用鑄鐵方閘門,用于泵池檢修時臨時截斷泵站來水,閘孔中心距離池頂6.7 m。隨后通過4條廊道分別通過粗格柵,去除水中直徑較大的雜物,以保護水泵的穩定運行。粗格柵采用4組(2套)移動式格柵除污機,柵槽寬2 500 mm,柵寬2 400 mm,柵條間隙40 mm,傾角70°,格柵最大淹沒深度3.6 m。
雨水泵房主體包括站前泵池、壓力出水池。進水采用正向進水方式,擴散角約為20°,泵房垂直水流方向呈一字形布置,采用濕式型泵房,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泵采用6臺潛水軸流泵,水泵間以隔墻隔開,泵房主體總長30.2 m,寬24.7 m。軸流泵采用鋼制井筒,井筒長度約6.9 m,頂部配有自動排氣閥和蝶閥。泵房底標高 -5.800 m,軸流泵開泵液位 -1.500 m,停泵液位 -3.800 m,水泵參數見表4。

表4 水泵參數表
泵房采用壓力出水池,與站前節制閘、粗格柵、泵池均為地下整體式布置,總寬5 m,長19 m,呈矩形布置,為保證流態兩側泵位出口處設抹角。壓力出水池頂部設檢修用壓力蓋板,并配有放氣閥等必要設備。出水池內設6臺DN1 000 mm拍門,接軸流泵鋼制井筒。經過水力計算,在洪水位高程下,出水池壅水高程為8.66 m,即出水池頂部壓力約5 m。
由于泵站需要調整出水方向,為此需建1座出口轉彎井,為節省占地和投資,設計將轉彎井和泵房主體合建。蝶閥井內安裝2臺D2 200 mm手電兩用蝶閥和2臺D2 200 mm伸縮接頭。蝶閥井內蝶閥工作狀態為常開,遇泵站閥前構筑物、機電設備檢修時關閉。蝶閥井后接2組雙排D2 200 mm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接入規劃湖區。
配電管理用房位于泵站南側,為單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長37 m,寬8.85 m,總建筑面積327.45 m2。房內設變配電間、污水泵房配電間、值班控制室和衛生間等。配電間共設主要出入口4個,均為乙級防火門,房間窗戶采用1.8 m×1.5 m乙級防火窗。外墻貼暗紅色墻磚,屋面采用坡屋頂,坡度為22.5°,掛淺灰色波紋瓦,自由排水。
本工程目前正在施工,工程采用的泵站形式安全可靠、運行方便、便于管理,該工程的實施為解決天津市新建片區的雨水排澇問題提供了保證,是一項有利于民生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