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就是使國家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軌道,實現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就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對于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市場經營活動的運行、市場秩序的維系、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宏觀調控和管理,以及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法律的引導和規范;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也需要按照國際慣例和國與國之間約定的規則辦事。這些都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也必須按照市場的一般規則和我們的國情,健全和完善法制,全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集約型經濟所必需的法律體系。
經濟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出現,解決問題的新經驗也會不斷產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法制建設也必然是一個不斷深化、加強、健全、完善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有了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經過研究和總結,就要適時地制定新的有關法律法規。這樣才能避免新問題出來后,仍然用老辦法去處理,陷于很不規范、也很難從容行事的被動局面。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引起我們注意,就是為了保障各種基本法律法規順利實施,必須在積累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搞出實施的具體條例來。沒有這種條例,基本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就會遇到許多困難。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一項重要任務是不斷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干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公民自覺守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和自身權益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必須同時從兩個方面著手,既要加強立法工作,不斷健全和完善法制;又要加強普法教育,不斷提高干部群眾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素質和自覺性……
一種觀念的樹立,一種意識的培養,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要充分認識法制宣傳教育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規范化。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務必加強對法律和法學知識的學習,努力掌握和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本領,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帶動廣大干部群眾,在全社會形成學法、用法的良好風氣,為堅持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依法治國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經過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日益加強,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們黨和政府依法治國的水平必將不斷提高。
【編后】這是1996年2月8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共中央舉辦的法制講座上的講話。講話首次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述,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1997年9月和1999年3月,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相繼被寫入黨的十五大報告和憲法。從此,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