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民


懷揣夢想,闖蕩京城
閆振水師傅出生于河北省南宮市。家中姐弟4人,他是家中的老疙瘩,生性好動,從小好學,兩手從來不閑著。家里什么東西他都敢拆。對什么都好奇,什么東西只要是經他的手都要拆開了看看。從家中的鐘表、電子管話匣子到晶體管收音機,沒有他不敢拆的。家中好好的一臺晶體管收音機,硬是讓他給拆得亂七八糟,裝不上了,招來原本十分疼愛他的父親的一頓暴打。可這頓打沒有白挨,換來的是他懂得了晶體管收音機的構造原理,積累了組裝晶體管收音機的寶貴經驗。這為他日后精通電器修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他兒時的心靈中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要走出農村到大城市,到祖國的首都北京去闖天下。學點東西,立足京城,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來。
1987年,25歲的閆振水懷揣著夢想,帶著家中父母給的幾十元錢、20多斤全國通用糧票,父母給買好了車票,乘著長途汽車來到了自己從小向往的首都北京。
初來乍到,北京對他來說是很陌生的。茫茫人海、舉目無親,甚至連一個自己相識的熟人也沒有。幾經周折,靠著自己在家鄉練就的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手藝,毛遂自薦,說服了單位領導,在北京市建筑安裝公司找了一份兒工作。單位領導和他說好試工一個月,不能勝任工作就走人。
他加倍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早起晚睡,跟著師傅刻苦學習技術,先從電工、焊工學起。每天除去睡覺就是工作,沒有一點業余生活。那時候的生活十分艱苦,每天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經常是饅頭就著鹽水大白菜就是一頓兒飯,偶爾吃上一塊醬豆腐抹饅頭,就高興得了不得了。即使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閆振水師傅仍舊堅持刻苦的學習。天道酬勤,憑著他堅持不懈的努力,憑著他的聰明好學,再加上他兒時自學的基礎,很快他就掌握了所學的電工、焊工技術,能夠獨立操作了。一個月的試工期到了,他被北京市建筑安裝公司錄用了。
他不滿足于學到的電工、焊工手藝。又和師傅學習了小工、泥瓦工、水暖工等技藝,到后來建筑安裝公司的所有活兒他都能干了,成為一名多面手。隨著自身經濟狀況的好轉,他又自費報名參加了電工技術培訓,拿到了中級電工的資格證書和上崗操作證,為他今后自主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自主創業,努力圓夢
立足京城,在京城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是閆振水師傅多年的夢想。在北京市建筑安裝公司努力學習了4年技藝后,不安分的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辭去了建筑安裝公司的工作,他要自主創業,要實現他在京城闖出自己一片新天地的夢想。
1996年,他來到了團結湖地區,為團結湖地區的居民和社會單位維修水電、門禁和水暖等,開始了他的圓夢之路。他的水電維修、水暖安裝、泥瓦匠等技藝派上了用場。終日里奔走于社區居民家中和社會單位之間,他為社區居民和社會單位熱情服務、排憂解難,贏得了社區居民和地區社會單位員工的好評。他努力地工作著,努力地圓著自己的夢想。
“73行”為社區
閆振水師傅憑著他多年來練就的技藝,熱心為社區居民和社會單位服務。居民家里需要換個燈管兒、修個龍頭、裝個窗簾、修個鎖、配個鑰匙什么的,他是有求必應。沒有他不會干的活兒。無論什么難干的活兒,在閆師傅手里都會迎刃而解。看著心靈手巧的閆師傅,居民們給他起了個綽號“73行”,字里行間透出了大家對這位能工巧匠的敬佩之情。
2005年寒冬的一個夜晚,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忙碌了一整天,剛剛進入夢鄉的閆師傅,忽然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電話里傳來了社區里一位老人的求救之聲:“小閆你快來吧!我家暖氣跑水了。”小閆一邊安慰著萬分焦急的大爺:“您別著急,我馬上就到。”一邊叫醒身邊已經熟睡的工友,抓起工具袋,火速往大爺家趕去。一進到大爺家,看到的是滿屋流淌著的熱水和彌漫著的水蒸氣。裂開的暖氣管正噴射出滾燙的熱水。老兩口待在那里,不知所措。小閆抓起一條毛巾,迎著噴涌不止的熱水,奮不顧身地向著水管裂口堵了上去 ,也顧不上噴涌的熱水有多燙,一直堅持到工友費力地把生銹的閥門關閉,接著又為老兩口修好了破裂的水管兒。此時已是次日凌晨了,兩位老人千恩萬謝,激動不已。
2011年盛夏的一天中午,天氣異常炎熱,閆師傅正準備吃午飯,忽然接到二條社區居委會干部打來的電話,告訴他說,團結湖北二條1號樓一位孤寡老人家的水龍頭跑水,空調也壞了。老人打了幾個電話,聯系了幾家都來不了人。萬般無奈,老人找到了社區居委會求助,于是社區就給閆振水打來了電話。接到電話后閆師傅飯也顧不上吃,拿起工具袋就來到老人家中。家中只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大媽。家中的水管關不嚴,不斷地往外流水。屋里熱得像蒸籠,大媽手中拿著一把蒲扇不停地扇著,仍然汗流浹背。閆師傅先修了壞的水管,又檢修空調。通過認真檢查,發現電線比較細,電容量不夠,一開空調就掉閘,需要增容。于是閆師傅又現給大媽家的空調重新走線增容,安裝調試。從中午一直干到下午5點多鐘,用了半天的時間終于修好了空調,為大媽家送來了陣陣清爽的涼風。閆師傅連中午飯都沒顧上吃。看著汗水濕透衣衫的閆師傅,大媽感動得不得了。
閆師傅為社區居民服務,不僅有一顆火熱的心,而且還有一顆菩薩心。他到居民家維修電器,先觀察居民家的物件擺設,從居民家的物件擺設他能猜出這戶居民的家庭經濟狀況。遇到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居民或者孤寡老人、殘疾人家,他為這些居民家維修水電,免收維修費,只收零件費。
閆師傅不僅熱心為社區居民服務,還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街道和社區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他是團結湖地區私營個體經濟協會理事。每當國家有自然災害發生,地區私營個體經濟協會組織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等公益活動,他都踴躍參加。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2年7·21房山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后,他積極響應協會的號召,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努力為社會作出自己的一份奉獻。每當街道在地區的繁華路口設宣傳臺,為助殘日、為民服務進行宣傳的時候,他都趕來參加,為地區居民義務維修電器,講解安全使用電器的知識,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公益事業作貢獻。街道辦事處去武警部隊慰問武警官兵,他充當志愿者為慰問活動攝像。他把參加公益活動當成義不容辭的責任,哪里有公益活動,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73行”的夢想
閆振水連續多年榮獲團結湖私營個體經濟協會授予的“先進個體工商戶”榮譽稱號,2008年奧運會期間榮獲團結湖街道工委、辦事處頒發的“迎奧運個人貢獻獎”。由于他的突出貢獻,他被選為團結湖私營個體經濟協會理事。
每當回憶起來京26年,特別是來到團結湖地區17年的經歷,“73行”閆振水師傅感慨萬分,他深情地說:“多年來與北京人接觸,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北京人的精神。團結湖人是我的衣食父母,團結湖是我的第二故鄉,也是我實現夢想的一塊福地。”
展望今后的工作,閆師傅表示要更加努力,要在現有為民服務的基礎上,增加服務項目,重點做好對社區內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人和困難戶家庭的服務工作,把自己的創業夢與北京的厚德聯系起來,實現中國夢,展現一個外地人的北京精神。
(編輯·韓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