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姣


“中國足球隊在巴西勇奪世界杯桂冠,成功衛冕!”是的,這不是小說里的情節,而是真實事件。今年暑假,由32支足球強隊共同演繹的世界杯盛宴剛剛結束,另一個世界杯——代表機器人足球最高水平的“2014年機器人世界杯(Robot World Cup,簡稱Robocup)”又在巴西掀起了一場科技熱潮。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名“選手”分為小型組、中型組、標準平臺組、青年仿人機器人組、成人仿人機器人組等相互“切磋”,中國浙江大學隊繼2013年荷蘭首次奪冠后,再一次奪得了小型組冠軍。
今天我們要采訪的就是連續四屆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杯,并兩奪桂冠的浙江大學機器人足球隊的靈魂核心——隊長趙越。
世界冠軍長啥樣
“哇!今天終于能有緣一見叱咤世界足壇的明星球員啦!”
“別擠別擠,讓我先和他們合個影!”
在浙江大學玉泉校區的九教623實驗室里,擠滿了人,這里正在展出載譽歸來的機器人世界杯冠軍隊。只見迷你版的綠茵場上,十幾個憨態可掬的圓柱形機器人正追逐著一顆橙色的高爾夫球。他們跑動靈活,技術嫻熟,還會配合著打出戰術,更無敵的是個個都有一張卡通臉譜……沒錯,引人矚目的明星球員正是這些萌物。
“我們的冠軍隊由6名正式隊員和12名替補隊員組成,他們身高約15厘米,體重約3千克,你看——”送走了又一撥參觀者,隊長趙越拿起機器人為我講解起來。原來機器人的腿腳是4個全向輪,可360°無障礙跑動,跑動速度最高可達5米/秒,難怪比賽中隊員們都把機器人叫作“車”。為了避免在激烈的拼搶中受傷,“車”外包裹著金屬保護殼,才有了機器人的模樣。機器人體內裝著功能強大的電機,保證其成為跑不死的小強,還有可以吸附足球的裝置、威力強大的“電磁炮”以及精密調節“大炮”的裝置——用來控制傳球或射門的力量和角度。機器人當然少不了神經中樞——通信模塊,能接受主機信號,執行戰術,展示球技。
你也許要奇怪,機器人的大腦和眼睛到哪里去了呢?其實,它們在賽場之外。賽場內所有信息,由全景攝像機實時采集并反饋給策略主機,主機運算、決策,生成對每個機器人的控制指令,通過無線技術下達數據包命令。機器人接收并采取相應行動——或攔截、或支援、或傳球、或跑位……從攝像機采集信息到機器人作出反應,整個過程耗時僅16毫秒。整場比賽,都是在計算機和6名機器人的協作下自主進行的。“比賽一開始,所有人都只有干瞪眼的份,除了裁判可以碰球外,任何人不得干涉比賽。”趙越的介紹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入非非,原本以為機器人足球賽跟電腦游戲一樣,考驗的是選手操作機器人的能力。
奪冠精彩大回放
和世界杯一樣,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隊為代表的西方球隊,占據了球賽的天時地利。該隊曾4次奪冠,去年和浙江大學在決賽中打成平手,最終點球決勝中一球憾負。“今年的決賽還是遇到了他們,在決賽前一天我們才知道比賽場地臨時作了改動,和我們的預設參數有一些區別。而卡內基梅隆大學隊的隊長,正是比賽技術委員會的leader,有權決定賽場的各個參數。”這意味著只有一個晚上重新準備,隊員們都憋著氣,經過一個通宵的苦干,完成了60多種戰術策略的修改。
決賽場上,卡內基梅隆大學隊事先安排的“場地優勢”沒有發揮出來。作為一支陣容超強隊伍,他們以“球員”傳接球精準、“守門員”靈活、硬件水平高著稱,然而面對來自中國的浙大隊,這些招數似乎不那么好使了。上半場雙方爭搶射門不斷,卻均未進球。下半場一開始,浙大隊調整戰術,收到奇效,開場一分鐘就進了一球(只有在半場休息或暫停時間里,隊員可對策略主機進行程序微調)。
“比賽快結束的時候還發生了特別靈異的事情,至今我都沒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趙越提起5號和6號“球員”,特別自豪。原來和真正的世界杯一樣,機器人世界杯的執法吹罰標準也十分嚴格,一旦機器人將對方撞倒,將被視為惡意犯規“紅牌”罰下。“我們的球員較重,一般都是把對手撞倒。不知道為什么我隊的5號球員突然瘋了似地主動撞擊對手,當時我們都捏了一把汗。”可沒想到,摔倒的居然是5號,這次完全不合科學原理的“假摔”,直接罰下了一個對手。接下來的一分鐘里,6號球員突然“梅西附體”,連續突破對方5名隊員的防守射門得分,鎖定勝局!最終浙大隊以2:0擊敗卡隊,成功衛冕。從小組賽到決賽,浙大隊打了7場,6勝1平,只失1球,是當之無愧的無敵王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對機器人有興趣的同學都問我,是不是要具備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加入我們團隊?我會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他們,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趙越和機器人結緣,完全是一個偶然。“我本科讀的是浙大醫學實驗班,大二時學校有個機器人比賽,一位老鄉把我拖進了他的團隊,幾個月后他走了,我卻留了下來,最后還陰差陽錯地成為浙大校隊的隊長。”說起為什么被機器人吸引,這個大男孩靦腆地笑笑:“就是覺得機器人很酷啊!后來慢慢地體會到研制過程的樂趣,發現有一樣事物能按照自己預設的架構來進行活動,很有成就感。”
事實上,浙大機器人團隊的成員都是來自不同專業,比如這次出征巴西的8位同學,分別來自控制系、機械系、電氣工程學院和計算機學院。除了學習各自的專業課,他們還要學習程序設計、機械等其他學科知識,觀看各種球賽,
從準醫生到機器人隊長
為了更好地研究機器人,趙越曾作出過一個驚人的決定!2011年,就讀浙大巴德年醫學班研究生二年級的趙越選擇了退學,又通過自學復習,考上了當年的浙大控制系研究生。“其實當時我沒有想太多,就是感覺自己學醫學得很痛苦,而在研究機器人的過程中,無論是技術上的探索還是理論上的強化,都讓我很享受,也很有成就感。我喜歡挑戰和競技,可能不適合做一名醫生。”
“有人會問我有沒有后悔過當初的選擇,我的回答是沒有。如果沒有經歷這些年的醫學學習,我或許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不適合做一名醫生。當然,如果我不參加機器人比賽的話,也不會知道自己的興趣點到底在哪里。總之,只有經歷過,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趙越淡定地說:“無論什么事只要你想做,肯定能做好。”
明年上半年,趙越就要從浙江大學控制系畢業了。在這個“機器人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大時代,鉆研機器人多年的他選擇了自主創業。“首先,在學校建成一個全開放的機器人實驗室,大家不僅可以來跟我們團隊實戰,也可以在我們的網上平臺模擬對戰。我們將開放一些源代碼,讓感興趣的人都能參與修改。接著,我們打算把機器人運用到更多領域,爭取實現產業化。另外,我們也在考慮做機器人培訓,把這些年的大賽經驗做成課件和教具,變成中小學生的機器人入門教程或信息課堂的內容。”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夠在中學校園里,看見趙越和他的伙伴們,以及那些可愛的“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