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緣定香茗
20多年前,周越還與茶無緣。正值心驕氣傲的年紀,刺激的汽水、濃甜的果汁,哪怕是爽快的“撅尾巴管兒”,都遠比溫吞的茶水過癮得多。在他心目中,茶是老頭兒的專屬。抱個大搪瓷缸子,抓把高碎進去,吸溜吸溜地喝,沒玩沒了地續,日子就一天天地消磨沒了。這種活法,“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是避之不及的。但一次朋友聚會讓他的生活徹底改變。
有位臺灣朋友帶來家鄉的高山茶泡給眾人飲。茶一入口,周越頓覺清香無比、順口回甘,發自內心地贊了聲:“好茶!”朋友又送了他一包,回家細品,除了香味,周越還無師自通地喝出了一股澤厚的高山韻味。那幽雅香氣和清純甘潤的滋味,真是喉韻無窮。周越對茶感了興趣,索性在家里置辦了茶海,正式喝起茶來。
頭十年,周越只喝高山茶。就像咬著棒棒糖的孩子,嘗到甜頭咬住就不撒嘴,卻不知世間還有無盡美味。一次偶然機會,他去杭州朋友家做客,主人為他泡了新摘的龍井。在以前的印象里,龍井總有股腥味,所以向來避而遠之。這次礙于主人盛情不好推卻,捧起只抿了一口,“好茶!”他又一次不由自主地稱贊。茶湯清香馥郁,水品柔細順滑,這杯龍井讓周越悟到:任何一種有傳承的茶,都必有獨到之處。從此,他下決心每年喝一種,一定要喝遍天下名茶。普洱、鐵觀音、龍井、巖茶、閩紅……一路下來,周越喝過的茶已經不計其數,他也受茶恩惠甚多。口、鼻感官得到享受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性越來越平和,茶的寧靜早已滲進他骨子里。
壺為茶生
玩兒紫砂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喜好喝茶進而迷上了壺,另一種是單純喜歡把玩壺。周越無疑屬于前者。“這兩樣兒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誰也離不開誰。”
談到用紫砂壺泡茶跟用其他器具有什么不同,周越介紹道:“科學家研究過,紫砂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氣孔微細,密度高。所以用紫砂壺沏茶,能保持茶的湯色和香氣,讓人在味覺、嗅覺、視覺方面都能獲得完美的享受。再有,這種雙重氣孔結構也保證了透氣性好。如果用瓷壺或者金屬壺沏茶,尤其是夏天,隔一宿肯定長毛,用紫砂壺則能‘久置而不腐’。”
泡茶利器——這顯示了紫砂壺的實用價值,它的欣賞價值同樣不可忽視。周越說,紫砂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夠任憑制陶人隨意捏制,并且揉進他們的情感和創意。許多文人雅士也參與其中,將詩、書、畫、金石、篆刻、微雕等技藝都發揮在壺上,并在把玩、品茗中陶冶心情,得到精神上的至善至美。
最讓周越動心的,是紫砂如謙謙君子的品格。紫砂泥內含適量的氧化鐵及多種微量元素,燒制成壺呈色古雅純樸,頗具君子之風。“更可貴的是,它是有呼吸的!”說到這里,周越雙眸爍爍。“陶器不上釉彩,不似瓷器般具有強烈直觀的視覺沖擊力,很難一眼就能抓住人。但瓷器三五百年也不會有什么變化,紫砂卻不然,兩三年也好,一百年也好,甚至更久,它的質感、色澤、光澤、口感……就像是有生命的人一樣,永遠都在變化中。”
藏壺有徑
在社會上,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老壺的價值。從前,紫砂壺在收藏界屬于雜項中的雜項,根本不受重視。但近年來,嘉德、保利兩大拍賣行,連年舉辦紫砂壺拍賣專場。最高時成交率竟能達到90%以上,且成交價格十分驚人。周越也參加過一些拍賣會,但那并非是他收壺的“主戰場”。“拍賣會可真不是一般人能隨隨便便玩兒得起的!”他笑著說。
除了拍賣會,周越還介紹了他收藏紫砂壺的另外三大途徑:地攤兒、古玩城和互聯網。“先說地攤兒。好多地方都有鬼市兒,比如北京的報國寺、天津的沈陽道、河北的大城……這些地方我都常去,時不常地能發現些小驚喜。再有就是古玩城,我凡是去外地開會,必到當地的古玩城轉轉。跟地攤兒相比,古玩城的管理更正規一些。但要想買著好東西,同樣得憑眼力。”
聊到這些地方,免不了要提起撿漏兒的話題。周越樂了,“別說紫砂了,現在哪個門類都一樣,撿漏兒的機會太渺茫了。什么叫撿漏兒?就是買賣雙方的認知不一。以前有的人高、有的人低,這才可能發生撿漏兒的事情。現在大家都高,你想撿漏兒,備不住還讓人家當漏兒撿了呢。”
一般人都愛聊過五關斬六將,很少愿意提走麥城的時候。但周越則不然,他大方地聊起:“我玩兒紫砂一共‘吃’過四回‘藥’。實話說,那種心情就別提了……但有的人吃一回藥可能就徹底放棄了,可我卻想這藥既然吃了就要吃得效率最大化。先是自省,為什么會上當?找出病根兒。然后勤看資料、多問行家。不敢說以后不會再吃虧,但同樣的錯誤絕不犯二回。”
互聯網也助周越漲了不少道行。周越介紹,現在全國大大小小的紫砂壺網站、論壇有不少,玩兒家可以在上面分享知識、交流經驗,還能在線進行交易。過去玩兒紫砂,一年要是能看到一百把壺,那絕對就了不得了。但現在有了網絡,輕輕松松一年就能看到幾千把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玩兒紫砂是同樣的道理。好東西見得多了,眼睛自然也就毒了。再在論壇上跟行家多交流,吸取人家的經驗教訓,就能少走好多彎路。”
他還以親眼所見的一件事當作反面教材。前幾年,他跟幾個藏友聽說山東有位老師搜集了幾百把壺,其中有不少精品,就興沖沖地跑去人家家里看。結果一見大失所望,全是假的。“他就是不上網、只看書,花重金費精力按圖索驥,結果上了大當。所以說,網絡的力量切不可忽視!”
大道歸樸
壺是越老越好。那么茶呢?周越說,茶也是越陳越有韻味。
戲曲迷常有這樣的體會:年輕演員扮相漂亮嗓子又好身手還靈敏,而老演員往往年老色衰氣力不佳。但只要張嘴唱一句,老演員直接甩開年輕演員幾條街。用戲曲界行話說:“掛味兒!”這其中所差無它,幾十年的滄桑而已。
新茶、老茶也同此理。新茶和老茶都有香氣,但此香非彼香。周越說:“新茶年輕氣盛,喝的是品種香,入口感覺‘過癮’。老茶內斂敦厚,喝的是木質香、陳香,飲后可使人心靜神定。”
如今,很多人都認同普洱茶越陳越香的觀點。但對于其他茶,仍不太能接受老茶。周越說:“的確,普洱茶是后發酵茶,存放時間越長口感也就越豐富。所以古人喝普洱,非二十年以上不飲。但這并不說明只有普洱才是老茶好喝,其實任何品類的茶,老茶都具有極高價值。我個人認為,三四十年以上的綠茶的味道勝過二十年的普洱。品味經過歲月沉淀的清幽香氣,不由得就會讓人生出淡泊之心,非常雅致。”
周越收藏老茶,采購和自存并舉。他介紹當前老茶的行情:“一餅普洱,當年的100塊錢。十年的1000、二十年的10000、四十年的20000,五十年的就要100000了。”
當然,價格永遠都是隨行就市,它跟老茶的存世量緊密相關。隨著人們對老茶的日益重視,存茶的人開始增多,以后行情肯定會變。
周越自己也是存茶人中的一員。他與友人在馬連道茶緣茶城共同租了一間鋪位,既是切磋茶道的會所,也是存茶的倉庫,并不對外營業。上下兩層,二層作為倉庫,其他任何東西都不放,專門存放他們用心挑選并包裝好的茶葉以及一部分紫砂器物。一層布置為會客廳,接待各方茶友。我們這次的采訪就是在這里進行的,環境清雅而不豪奢,一如老茶的質樸內斂。
人淡如茶
茶友間對于道行高深者,往往稱一聲“茶人”。茶似人,人如茶——周越感慨,喝了二十余年茶,最大的收獲就是心性與茶相近,寧靜淡泊俱是一般。
每當香茗在手,閉目輕聞捧杯細啜。在嗅味兩香中,周越總能品嘗到天人合一的美好。這迥別于現代社會的古樸蒼然之美,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讓他暫時抽身于鋼筋叢林,做一名閑云野鶴神游天外的逍遙隱士。
身不動而心已遠,茶居然有帶人出世的“神力”!而另一方面,它卻又促人更好地“入世”。周越經常開玩笑地勸身邊的女性朋友,一定要讓男朋友或者丈夫喝茶、玩兒壺。因為只要入了迷,一下班就往家奔,絕不去外邊花天酒地,有利于建立和諧家庭。
“愛茶、愛壺的人,都特別質樸、坦誠。”周越說,“因為只有內心單純,他才可能發自真心地喜歡茶和壺。”他自豪地講,在全國各個地級市以上的地區,他都有茶友和壺友。如果不是壺、茶為媒,他絕不可能交友遍天下。這種緣于共同志趣走到一起的朋友,與只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有著天壤之別。大家在一起分享、切磋,真有說不出的快樂。
(編輯·韓 旭)